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黄色的书 > 第179章 康复医院的一幕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清晨。

天还没有亮。

“叮铃铃......”

6 点的闹钟准时响起。

其实,早在闹钟响起之前,林倩倩就已经醒来了。

她轻轻地翻了个身,坐起来,开始洗漱做早饭。

一周前。

经过无数次尝试和等待,她终于成功地挂到了 b 市着名的康健康复医院的专家号。

这家医院可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康复医院,而且还是响当当的三甲医院。

她想趁着两个孩子放寒假的时间,刚好能回到b市,给丈夫做做好的康复治疗。

窗外,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雾气,街道上偶尔有车辆驶过,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她做好了早饭,轻声呼唤黎晨阳:

“老公,起床了!”

声音温柔却带着一丝急切。

听到妻子的呼唤,黎晨阳在被窝里动了动。

嘴里嘟囔着:

“嗯……再睡一会儿嘛……”

他像往常一样,试图赖在床上多享受几分钟的温暖。

林倩倩无奈地笑了笑,伸手推了推他的肩膀说:

“亲爱的,不能再睡啦。我好不容易才挂上这个号呢,我们得赶紧去医院。”

黎晨阳不情愿地睁开眼睛,睡眼惺忪地望着妻子说:

“真不想起啊,我感觉自己还没睡醒呢。”

林倩倩耐心地哄着他:

“我知道你爱睡懒觉,但今天不一样呀。这次的机会很难得,错过了可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呢。”

黎晨阳坐起身来,揉了揉眼睛,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看得出来,他很不情愿地起床。

这时,卧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他们的儿子冬冬走了进来。

冬冬穿着睡衣,头发有些凌乱,眼神看起来还有些迷糊。

他问:

“爸爸妈妈,怎么这么早就要起床呀?”

林倩倩摸了摸冬冬的头说:

“宝贝,妈妈一会儿要带爸爸要去医院做康复治疗,你今天要乖乖待在家里照顾妹妹哦。”

冬冬懂事地点点头说:

“好的妈妈,我会照顾好妹妹的,你们放心去吧。”

林倩倩欣慰地笑了笑,然后对黎晨阳说:

“老公,快点穿衣服洗漱吧,时间不早了。”

黎晨阳一边慢吞吞地穿着衣服,一边抱怨道:

“唉,这大冬天的,早起真是太痛苦了。”

林倩倩笑着打趣他:

“谁叫你平时总爱睡懒觉呢,现在知道难受啦。”

就这样,他们夫妻俩急匆匆地吃完了早饭。

林倩倩背起了包,包里给丈夫带了一瓶水。

黎晨阳有糖尿病,每天经常感到嘴巴干,离不开水,看病不确定时间长短,她得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她不忘记提醒黎晨阳带上了手机,因为他手机里有电子医保卡。

她自己手里则拎着在A市黎晨阳这段时间看病,所拍的ct、核磁以及各种化验报告等。

出门的时候,她不忘记给黎晨阳又戴了一顶厚厚的帽子。

冬天,天气冷,需要给他做好头部的保暖。

她提前约了一辆网约车,开始奔向康健康复医院。

b市太大了,从她家到那里需要足足30公里,不堵车的情况下,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带着丈夫去看病,对于她来说,最难的还有一项——

就是把两个年幼的孩子单独放在家里。

冬冬已经大了,他单独在家没问题了。

但是依依还小,她还不能照顾自己。

而且,冬天流感肆虐,往返医院带着孩子会有感染的风险,加上依依也不愿意去医院,毕竟医院里看病的过程对于她来说很无聊。

再有,在路上长时间坐车她那么小的孩子也经常因为颠簸而睡着。

所以,她不得不将依依放在家里。

两个孩子单独在家,冬冬虽然十多岁了,但男孩子心智成熟得晚,每天总惹妹妹生气。

所以,林倩倩这个当妈的,并不放心。

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收拾停当后。

林倩倩和黎晨阳匆匆出了门。

临走,林倩倩又转向儿子嘱咐道:

“冬冬,如果有什么事就打电话给妈妈,不要惹妹妹,不要给任何陌生人开门,知道吗?”

冬冬自信地回答:

“妈妈,我知道的,您别担心。”

但两个孩子单独在家,矛盾不断。

这不,还没到医院呢,依依已经在路上给妈妈打了5个电话了,一遍遍地催她早点回来。

一路上,林倩倩和黎晨阳两人很少说话,各自想着心事。

林倩倩心里一直在祈祷这次的治疗能够有效帮助丈夫恢复健康。

而黎晨阳则在思考自己的病情,心情有些沉重。

大约一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了康健康复医院。

医院门口人来人往。

大厅里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人声鼎沸。

林倩倩紧紧握着黎晨阳的手,生怕一不小心跟他走散了。

她四处张望着,寻找着挂号处的指示牌。

她需要取号。

终于找到了挂号处,不管是自助设备还是人工窗口都排队的人很多,队伍弯弯曲曲地延伸了好几米长。

黎晨阳见状叹了口气说:

“看来还得等一会儿呢。”

林倩倩安慰他说:

“没关系,反正我们也来了,慢慢等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终于轮到他们取号了。

林倩倩递上黎晨阳的电子医保卡,顺利地完成了取号手续。

接着,他们按照指示前往相应的科室候诊。

宽敞的走廊上,到处都是坐着轮椅被家属小心翼翼推着的身影。

有身形高大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带着坚毅与不甘,虽然坐在轮椅上,但目光中透露出对康复的强烈渴望,每一次看向康复设备时,眼神里都闪烁着期待。

身旁的家属轻声安慰,眼神中满是心疼与鼓励。

还有活泼的小孩,稚嫩的脸上带着懵懂,也许并不完全明白自己的状况。

他们好奇地张望着周围,偶尔会被新奇的康复器械吸引,发出奶声奶气的惊叹。

家长们则一脸焦急,脚步匆匆却又小心翼翼,生怕颠簸到孩子。

不远处,也有一些患者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的身体有些佝偻,坐在轮椅上显得越发虚弱。

但在家人的陪伴下,仍努力配合康复。

老人的子女们专注地推着轮椅,耐心地询问老人的感受,轻轻擦拭着老人额头上的汗珠。

各个康复区域里,器械有序运转,治疗师们穿梭其中,认真指导每一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呼喊声、鼓励声、器械的运作声交织在一起......

不知过了多久,广播里传来了叫号声:

“请黎晨阳患者到 3 号诊室就诊。”

林倩倩立刻扶起黎晨阳,朝诊室走去。

“章主任,黎晨阳因为脑出血做了头部引流手术,出院一个多月了,处于恢复期,这是所有看病相关的报告和影像。”

没想到,这位专家的操作令他们夫妻俩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