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全知道 > 第19章 戊戌变法:一场被“搅黄”的改革大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章 戊戌变法:一场被“搅黄”的改革大梦

在清朝末年那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戊戌变法就像一道短暂却耀眼的闪电,试图划破黑暗,照亮大清那摇摇欲坠的天空。本以为能带来一场华丽转身,可没想到最后以失败收场,沦为历史一声沉重的叹息。这其中,慈禧太后的态度转变堪称“神来之笔”,从一开始的“点赞支持”到后来的“疯狂反对”,把整个变法搅得稀碎。下面咱就唠唠这场变法为啥“扑街”,慈禧又为啥突然“翻脸不认人”。

一、变法开场:光绪拉着小伙伴“搞事情”

光绪皇帝,这位心怀壮志的年轻帝王,看着大清被列强欺负得鼻青脸肿,国内也是一团糟,心里那叫一个着急。他就像一个热血青年,决定要改变这一切。于是,他拉上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准备轰轰烈烈地搞一场变法。

这些人整天凑在一起,讨论着怎么让大清“逆袭”。他们提出要改革政治制度,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方科技,甚至连教育制度也要来个大换血。这一系列想法,就像给病入膏肓的大清开了一剂猛药,想着能药到病除。光绪皇帝一拍桌子:“干!”1898年,戊戌变法正式拉开帷幕,一时间,大家都对这场改革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大清崛起的曙光。

二、改革推进: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变法刚开始,慈禧太后其实并没有强烈反对。她或许想着,让光绪折腾折腾也好,说不定真能弄出点名堂。毕竟,她也不想大清就这么一直烂下去。于是,她给光绪放了个话:“你大胆去干,只要不碰我的底线,我就支持你。”

可这变法一推行,问题就来了。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守旧的大臣们,本来靠着老一套的制度吃香喝辣,现在突然要变,这不是砸他们饭碗嘛!他们一个个跑到慈禧太后那儿哭诉,说:“太后啊,这变法可不得了,祖宗的规矩都要被改没啦,咱们以后可怎么活啊!”慈禧太后听了,心里也开始犯嘀咕。

再看民间,老百姓们对变法也是一头雾水。变法的那些新政策,什么开设议院、废除八股,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太过于“高大上”,根本理解不了。大家还是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对这场改革,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就这么“吃瓜围观”。

三、慈禧“变脸”:一场“权力保卫战”

就在变法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慈禧太后突然“变脸”了。这其中的关键原因,还是权力。光绪皇帝在变法过程中,越来越激进,想要真正掌握大权。他重用维新派,绕过那些守旧大臣,这让慈禧感觉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她心想:“这小子,翅膀硬了,想甩开我单干?不行,我得让他知道谁才是老大!”

还有一个导火索,就是袁世凯的“背叛”。维新派为了对付守旧势力,想拉拢袁世凯,让他出兵保护光绪皇帝。袁世凯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可一转身,就跑到慈禧太后的亲信荣禄那儿告密。这一下,慈禧太后彻底怒了,她觉得光绪和维新派这是要“造反”啊!

于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把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宣布重新“垂帘听政”。她下令抓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等“戊戌六君子”被残忍杀害。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宣告失败,成了一场“短命”的改革。

四、失败原因:一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悲剧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太过于心急。他们想在短时间内把所有制度都改了,这就像一个人想一口气吃成胖子,根本不现实。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可他们却操之过急,结果适得其反。

其次,他们没有强大的支持力量。守旧势力太强大了,这些人在朝廷里根深蒂固,人脉广泛。而维新派呢,大多是一些文人书生,没有实际的权力和军队支持。就好比一场拔河比赛,一边是身强力壮的大汉,一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比赛还没开始,胜负就已经注定了。

最后,慈禧太后态度的转变是关键因素。她作为清朝实际的掌权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当她觉得变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时,毫不犹豫地出手镇压。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在她面前,就像小蚂蚁一样,根本无力反抗。

戊戌变法的失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遗憾。它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艰难和复杂,也让我们明白,在历史的洪流中,任何变革都需要谨慎谋划,稳步推进。而慈禧太后的“翻脸”,则成为这场改革失败的“致命一击”,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叹息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