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参谋 > 第1章 张宾 | 自诩张良的他成功把一个奴隶扶上了龙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张宾 | 自诩张良的他成功把一个奴隶扶上了龙椅

他是机不虚发、算无遗策的一流谋士,也是帮助石勒建立霸业的重要谋主。他是为官清廉、谦虚谨慎的大执法,也是任人唯贤、深受尊重的右侯。

他就是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开国元勋——张宾。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以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在这些政权中,后赵、前秦、前燕、后燕、后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

其中,后赵基本统一北方,后来的前秦统一了整个北方与西域,不过时间都很短暂。而后赵能基本统一北方,完全离不开一个人的出谋划策,这个人,就是张宾。

张宾,字孟孙,赵郡中丘县(河北省内丘县)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元勋、政治家,石勒帐下的首席谋士。

张宾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张瑶,是西晋的中山太守,由于家境良好,张宾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张宾从小好学,博览全书,他读书不拘泥于文章的形式,这反而使他心胸开阔气节非凡。

张宾常常把自己比作张良,也常常感叹没有遇到刘邦那样的明主。《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宾少好学,博涉经史,不为章句,阔达有大节,常谓昆弟曰:「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后来,张宾做了中丘王帐下的都督,但一直不得志,张宾认为中丘王并不是一个明主,便以生病为借口辞职回家了。

此后,张宾就一直赋闲在家。

西晋八王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在西晋内部动荡的背景下,北方的外族势力,如匈奴、鲜卑等,趁机南下,如汹涌的风暴,席卷中原大地,使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陷入混乱与动荡。各方势力崛起,相互征战、割据,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刘渊命令其子刘聪领兵向南占据太行,又派辅汉将军石勒挥师东进,攻打赵、魏地区。石勒在攻打赵郡时,与晋军在中丘相遇,大败晋军。张宾听闻石勒的事迹后,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判断力,他认定石勒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明主。他满怀激情地告诉亲友,石勒具备成就大业的潜质,我愿与他共创辉煌。于是,张宾告别亲友,手里提着一把剑,来到石勒的军营,大声嚷嚷要见石勒。

就这样,张宾成了石勒的手下,被安置在军营中。起初,石勒未对这位新来的谋士格外重视,只将他视作众多谋士之一,未给予特殊待遇和机会。

公元310年,永嘉四年。石勒进军江汉平原,并打算长期据守,想以此为据点建立政权。张宾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江汉地区并非理想根据地,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极力建议石勒北还。然而,石勒当时未采纳张宾意见,固执坚持自己的计划。

结果,正如张宾所料,石勒军队在江汉地区遭遇严重困境。军中粮食短缺,士兵面临饥饿威胁,士气低落。与此同时,王导率领的晋军趁机发动攻击,石勒军队内外交困,损失惨重。无奈之下,石勒只得采纳张宾的建议,不得不北还。次年,石勒率军北上,渡过沔水,攻占新蔡,进攻许昌,一路高歌,节节胜利。

这次经历成为张宾命运转折点,他的智谋和远见开始得到石勒认可。石勒逐渐意识到,眼前这位谋士并非等闲之辈,他的建议往往蕴含深刻战略眼光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自此,石勒对张宾的态度发生转变,开始更加重视他的意见和建议,张宾正式成为石勒帐下的头号谋主,为石勒在乱世中的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后渐进规谟,乃异之,引为谋主。”

在石勒势力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来自内部的竞争与挑战,其中最为严峻的是与汉赵国另一位大将王弥之间的矛盾。王弥是极具实力和野心的将领,他与石勒之间的明争暗斗逐渐白热化,两人都想除掉对方。于是,石勒向张宾问策,寻求应对之法。

张宾经过深思熟虑,向石勒献计先引诱,再麻痹,然后出其不意,一击消灭。石勒接受了张宾的建议。

很快,机会就来了。王弥与晋军刘瑞相持,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石勒正在进攻陈午,但还没有攻下。王弥请求石勒增援,石勒本来不想答应,但在张宾的谋划下,石勒亲自率军支援,击败晋军,斩刘瑞。王弥很高兴,认为石勒是可靠的盟友,便对石勒放松了警惕。等到王弥彻底被麻痹后,张宾提示石勒,可以收网了。

石勒请王弥赴宴,王弥的下属担心这是个陷阱,极力劝阻,但单纯的王弥认为石勒对他一片赤诚,于是贸然前往。席间,正当王弥喝得酣畅淋漓之时,早已埋伏好的伏兵击杀了王弥,随后,石勒将王弥的部下全部收编到自己帐下。

石勒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大,汉赵的皇帝刘聪虽然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不得不加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石勒领并州刺史,督管并州和幽州一切事宜。可以说,张宾的这一计,为石勒以后自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312年,永嘉六年。石勒准备南攻建业,试图在南方拓展势力范围。然而,镇守建业的司马睿也非等闲之辈,他迅速汇集江南兵力于寿春,派扬威将军纪瞻都督诸军以防御石勒。

当时江淮地区连降大雨,石勒的军队因饥饿和疾病,死伤惨重,军情十分紧急。石勒召集部下商议对策,右长史刁膺主张先投降,待晋军南撤再伺机而动,这一建议显然与石勒的雄心壮志相悖,石勒并不满意。夔安、孔苌、支雄等人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但石勒都觉得不够周全。最后,石勒问计于张宾。

张宾首先否定了投降的办法,他指出石勒攻陷帝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妻略妃主,投降晋朝绝对不会得到原谅,反而会遭受灭顶之灾。《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将军攻陷帝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将军之发不足以数将军之罪,奈何复还相臣奉乎!”

其次,张宾深入分析当前局势,提出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计划。张宾认为,石勒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华北地区,特别是重镇邺城。邺城地势险要,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且地理位置优越,向西可与平阳相连,四周山水环绕,犹如咽喉要道般重要,占据此地,便能够掌控整个华北地区的局势。《晋书·石勒载记》记载:“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

最后,张宾还对晋军的心理进行了精准的揣摩,他认为晋军只求自保,不会冒险追击。基于此,张宾建议石勒可以安全地率军北还,并将重点放在经营北方。具体的行动方案是,让辎重部队直接从北道返回,大军则佯装向寿春进军,待辎重部队安全通过后,大军再缓缓撤回,这样便能够避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石勒听了张宾的计划后,心中豁然开朗,他被张宾的深谋远虑和周全考虑所折服。当即决定采纳张宾的建议,率军北还,并将战略重心转移到经营北方。

张宾的这个策略,对石勒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一直以游击战为主的石勒,开始拥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势力也逐渐从四处游击的流寇式军队,转变为拥有稳固根基、能够进行大规模战略布局的强大势力,开启了平稳发展的新篇章。

石勒封张宾为右长史,加中垒将军,赐予“右侯”的尊号,以表彰他在关键时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自此,石勒始终以右侯称呼张宾,对张宾十分的依赖和敬重。张宾的每一个建议都被石勒视为圭臬,对石勒的决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随着石勒势力的不断扩张,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另一个强大对手——幽州刺史王浚。王浚在幽州地区经营多年,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庞大的军队,是石勒在北方扩张道路上的一块硬骨头。

公元313年,西晋建兴元年。王浚派段氏鲜卑军团段匹磾、段文鸯、段末柸等人率领共 5 万人马进攻石勒的根据地襄国。段氏军团以其强悍的战斗力而闻名,石勒的军队在面对他们的进攻时,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石勒曾试图提出强行突围的建议,但却被部下们一致否决,他们认为此时突围风险太大,主张固守疲敌,等待敌军出现破绽。石勒无奈之下,只好向张宾问计。

张宾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策略。他认为,敌军看到我军长时间不出战,必然会产生懈怠心理。而敌军的战斗力主要依靠段末柸,只要能够设法将其俘虏,剩下的敌人便不足为惧了。于是,张宾建议石勒挖暗门,趁敌军攻城时,出其不意地偷袭段末柸。石勒对张宾的计策深以为然,立即依计行事。

当敌军再次攻城时,石勒的士兵们突然从暗门杀出,直扑段末柸所在的位置。段末柸毫无防备,瞬间被石勒的军队俘虏。段氏军团的士兵们见主将被擒,顿时军心大乱,士气崩溃,兵败如山倒。石勒军趁机发动全面反击,取得了一场大胜。战后,石勒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他放还了段末坯,并且与段氏结盟,成功地化解了来自段氏鲜卑的威胁,同时也削弱了王浚的势力。

此时的王浚,由于长期的骄傲自满,生活奢纵淫虐,早已失去人心。石勒深知这是一个吞并他的绝佳机会,便再次向张宾问策。张宾经过深思熟虑后,指出王浚表面上是晋朝将领,但实际上却怀有篡逆之心,他渴望得到各方势力的支持,以实现自己的野心。因此,石勒不如先向他称臣,让他放松警惕,然后再趁机发动偷袭。

石勒接受了张宾的计谋,开始精心策划对王浚的行动。他先向王浚献厚礼,表示拥戴其称帝,以迷惑王浚。王浚果然中计,变得更加骄傲自大,对石勒不再有丝毫戒备。

公元314年,西晋建兴二年。石勒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开始行动。他先隐藏自己的精锐兵力,然后假称自己将于三月中旬亲自去幽州劝王浚称帝。当石勒的军队行至柏人县时,石勒心中有些犹豫,他担心刘琨及鲜卑、乌桓等势力会举兵相攻。

张宾看出了石勒的顾虑,便劝谏石勒,偷袭敌国,关键在于出其不意。如今军队停滞不前,难道是害怕三方的威胁吗?王浚占据幽州,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他仰仗的三部如今都已背叛他,成为他的仇敌,他已没有外援可以依靠。而且幽州饥荒严重,百姓只能吃素,众叛亲离,部队战斗力极为弱小,根本无法抵御我们的进攻。如果我们大军兵临城下,敌军必然土崩瓦解。虽然三方存在威胁,但我们完全可以悬军千里征讨幽州。只需派遣轻骑兵往返,不会超过两旬的时间。就算三方有所动作,我们也能够迅速回军应对。现在应该立即出击,不必迟疑。况且刘琨、王浚虽同为晋朝将领,但实际上彼此之间矛盾重重,是仇敌关系。如果我们写信给刘琨,送人质请和,刘琨必然会很高兴看到我们与他合作,共同对付王浚,他肯定不会救援王浚,反而会给予我们进军的便利。

石勒听了张宾的分析后,心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他感慨地说:“我不能决断的事情,右侯都已为我考虑周全,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于是,石勒果断派使者送信与刘琨,刘琨果然如张宾所料,不但不帮助王浚,反而给予石勒进军的便利。

很快,石勒军顺利抵达易水。此时的王浚仍毫无戒备,沉浸在自己的称帝美梦中。石勒到达蓟城后,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战术。他先驱赶牛羊数千头入城,这些牛羊瞬间塞住了街巷,使得幽州兵无法正常出战。随后,石勒率众入城,与王浚的军队展开激烈战斗。石勒军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很快便斩杀幽州兵万余人,成功俘虏了幽州刺史王浚,并将其斩首。

此战,石勒以极小的代价一举夺取了幽州,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势力版图。而这一切的背后,张宾的智谋和策略功不可没。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精准的导航,引领着石勒的军队在乱世中披荆斩棘,向着霸业的巅峰不断迈进。

公元319年,太兴二年。在张宾的谋划下,仅用十年,石勒就基本统一了北方。《晋书·石勒载记》记载:“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石勒也在张宾与石虎等人的劝说下,正式称帝,建立后赵,定都襄国。张宾被加封为大执法,掌管朝政。

张宾在掌管朝政期间,为石勒的政权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行政制度,这对羯人奴隶出身的石勒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张宾相当于帮石勒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国家机构。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使得后赵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他重视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促进了后赵经济的繁荣发展;他还注重文化教育,倡导儒学,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张宾的精心治理下,后赵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成为当时北方地区最为强大的政权之一。

然而,命运无常。公元322年,永昌元年。张宾不幸去世。

张宾的离世,对于石勒和整个后赵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石勒悲痛欲绝,追赠张宾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并赐予谥号 “景”。张宾下葬时,石勒泪流满面,十分悲痛,更是亲自将张宾的棺椁送出了正阳门。望着远去送葬的队伍,石勒仰天长叹:“天欲不成吾事耶?何夺吾右侯之早也。”

张宾死后,石勒在与其他谋臣如徐光、程遐议事时,常常会因为意见不合而感到失落。他常常叹道:“右侯舍我而去,让我和这些人共谋大事,这不是太残酷了吗?” 可见,在石勒心中,张宾的地位无人能够替代。他的离去,使得石勒在决策过程中失去了一位最为得力的助手,也让后赵政权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活力。

纵观张宾的一生,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在十六国那个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他才华横溢,足智多谋,善于洞察时势,又擅长观测人心。他献计伏杀王弥、经略河北、攻灭王浚,总是能在关键时解决关键性的问题。他治国有方,任人唯贤,礼贤下士,极尽人臣之职,最终辅佐石勒成就了一番霸业。

张宾是一流的谋士,也是一流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