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 第61章 公与私的权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观七年十一月,长安的冬日犹如一位冷酷的君主,带着几分凛冽的寒意降临世间。街道上的行人全都行色匆匆,用厚厚的麻布衣服紧紧裹住身体,试图抵御这刺骨的寒冷。

皇宫的宫殿在寒风中宛如一座巍峨的冰山,却依然威严耸立。宫墙内的松柏依旧翠绿挺拔,像是一群坚守岗位、不畏严寒的卫士,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宫廷的故事,为这寒冷的宫廷增添了几分顽强的生机。

朝堂之上,气氛略显凝重,李世民微微清了清嗓子,他缓缓开口道:“前些天,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嗡嗡作响,那是大臣们的议论之声。长孙无忌更是神色一震,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不安,急忙出列,“噗通”一声跪地,神色恳切地说道:“陛下,臣忝列外戚,此等重任,臣万万不能接受。臣深知陛下对臣的信任,但臣更担心天下人会说陛下徇私情,这于陛下圣名有损啊。陛下之圣明,乃大唐之根基,臣不能因一己之私而让陛下背负此等骂名。”他一脸诚恳,额头紧紧贴在地上,身体微微颤抖,可见其心中的惶恐。

李世民微微皱眉,神色严肃地说道:“无忌,朕意已决。朕选你为司空,并非因你是朕的外戚这层关系。朕向来用人唯贤,是根据官职所需来选择合适的人才,这一点你应当明白。”他的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目光紧紧盯着长孙无忌,眼中透着对他的信任与期望。

长孙无忌仍磕头推辞,语气急切地说道:“陛下,即便陛下如此说,臣心中依然不安。外戚掌权,在历史上多有祸乱,臣不愿成为众矢之的,也不想让陛下陷入舆论的漩涡。还望陛下收回成命,臣实在不敢担此重任。”他的额头因不断磕头而微微发红,脸上满是惶恐与不安,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局面。

李世民见状,站起身来,龙袍随风飘动,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下台阶,来到长孙无忌面前,伸手扶起他,目光温和而坚定地说道:“你我相识多年,你还不知朕的为人吗?朕若真是循私情之人,大唐怎会有今日之繁荣昌盛?朕用人,向来只看才能,从不因亲疏而有所偏颇。”

长孙无忌抬起头,眼中满是感动,嘴唇微微颤抖,说道:“陛下,臣自然知晓陛下的圣明与公正。但天下悠悠众口,人言可畏。一旦有了流言蜚语,便如洪水猛兽,难以阻挡,臣实在是担心会影响陛下的声誉和大唐的稳定。”

李世民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力度适中却饱含力量,转身面向群臣,目光如炬,大声说道:“朕今日便在此把话说明白。朕用人,只看才能。若没有才能,即使是亲属,朕也不会任用。就如襄邑王李神符,虽是朕的亲属,但因其能力不足,无法胜任重要职位,朕并未因亲而给予特殊关照。而若有才能,即使过去有仇怨,朕也不会弃之不用,魏徵等人便是最好的例子。魏徵曾是朕的对手,多次直言进谏,与朕有过争执,但朕看中他的治国之才,依然重用他。今日推举长孙无忌为司空,是因为他有卓越的才能,能为大唐的发展出谋划策,绝不是徇私情。”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如同敲响的警钟,让群臣为之动容。

群臣听了,纷纷点头,有人轻声说道:“陛下圣明,所言极是。”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站了出来,他微微弓着背,却依然透着一股威严,拱手说道:“陛下圣明。长孙大人之才,我等有目共睹,他的能力确实足以胜任司空之职。只是这世俗偏见,由来已久,深入人心,确实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啊。这就像那顽固的病根,想要彻底祛除,并非易事。”

李世民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自信与从容,说道:“朕之大唐,当以贤能为重,岂会被世俗偏见所左右?朕相信,只要长孙无忌能在司空之位上有所作为,那些流言蜚语自然会不攻自破。无忌,你不要再推辞了。”

长孙无忌心中十分纠结,他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他心想:陛下如此信任我,我若再推辞,倒显得矫情,也辜负了陛下的一片苦心。可我这外戚的身份,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实在让我如履薄冰。万一因我而让陛下被人诟病,损害了陛下的圣名,我可就万死莫赎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李世民似乎看穿了长孙无忌的心思,眼神中透着理解与鼓励,说道:“无忌,你无需担忧。朕既然敢任命你,就有十足的把握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你只需安心为大唐效力,用你的才能和行动证明朕的决定是正确的,让那些质疑的人无话可说。”

长孙无忌终于不再推辞,他缓缓跪地,眼中闪着泪花,拜谢道:“陛下如此厚爱,臣定当肝脑涂地,为大唐鞠躬尽瘁。臣必不负陛下的信任,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守护大唐。”

下朝后,长孙无忌回到家中,仍然心事重重,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一言不发。他的夫人看到他的样子,心中担忧,走上前来,轻声问道:“老爷,今日陛下任命你为司空,这是天大的好事啊,你为何还如此忧愁?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长孙无忌停下脚步,叹了口气,神色凝重地说道:“夫人,你不知。我身为外戚,这司空之位太敏感了,稍有不慎,就可能给陛下带来麻烦,也怕自己能力有限,担不起这个重任啊。其中的利害关系,犹如一团乱麻,让我心烦意乱。”

夫人轻轻握住他的手,安慰他道:“老爷,陛下既然如此信任你,你就好好做就是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心中仿佛已经下定决心。

在皇宫的御花园里,李世民正在散步,他的心情也有些复杂。寒风吹过,花园中的花草微微摇曳,仿佛也在为这复杂的局势而不安。他知道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会引起一些争议,但他深信长孙无忌的能力,相信他能应对一切挑战。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前来禀报:“陛下,魏徵求见。”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让他进来。”

魏徵身着朝服,神色严肃地走进御花园,行礼后说道:“陛下,今日任命长孙大人为司空之事,臣略有耳闻。陛下此举,虽出于公心,但难免会有一些风言风语。这官场如江湖,人心难测,臣担心会有人借此兴风作浪。不知陛下可有应对之策?”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笑道:“魏卿,朕不怕那些风言风语。只要长孙无忌能做好司空之职,用事实说话,那些流言自然会消散于无形。朕相信他的能力,也相信大唐的臣子们大多是明事理之人。”

魏徵点头道:“陛下英明。不过,还是要多加留意,以防小人利用此事做文章。这就像在平静的海面下,可能隐藏着暗礁,一不小心就会触礁沉船,不可不防。”

李世民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朕心中有数。魏卿,你觉得长孙无忌能胜任司空吗?”

魏徵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长孙大人才能卓越,无论是智谋还是谋略,都堪称一流,定能胜任司空之职。只是人心难测,只希望长孙大人能够谨慎行事。”

李世民看着远方,目光深邃,仿佛能看穿这宫廷的风云变幻,说道:“朕相信无忌,也相信大唐的臣子们都是明事理之人。朕希望大唐能在贤能之士的辅佐下,蒸蒸日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长孙无忌走马上任司空。他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开始整顿吏治,他深入调查官员们的政绩和行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改革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每一项决策都深思熟虑,旨在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为百姓谋福。他的这种作风,让一些官员既敬佩又畏惧。

一次,在处理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事务时,一位官员贪污了工程款。长孙无忌得知后,怒不可遏,他把那官员召到跟前,严厉地斥责道:“你身为朝廷官员,本应为民谋利,肩负着百姓的信任和朝廷的使命,却中饱私囊,你可知罪?这水利工程关乎百姓的生计,关乎一方土地的繁荣,你却为了一己私利,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事,你良心何在?”他的眼神如利刃般盯着那官员,眼中满是愤怒与失望。

那官员吓得脸色苍白,跪地求饶,浑身颤抖地说道:“大人,饶命啊!小的也是一时糊涂。家中老母生病,急需用钱,小的才鬼迷心窍,做出这等错事。大人,求您网开一面。”他边说边磕头,额头在地上撞得砰砰响。

长孙无忌怒道:“一时糊涂?这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为官者,当清正廉洁,为民着想。你家中有困难,可向朝廷求助,怎能以此为借口贪污公款?来人,将他拉下去,交给大理寺,按律处置,绝不姑息。”他的声音威严而坚定,不容置疑。

这件事传开后,百姓们都称赞长孙无忌公正严明,对他的质疑声也渐渐少了。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长孙无忌的公正无私,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而在朝廷中,许多人在暗中观察着长孙无忌的一举一动,其中就有一些人嫉妒长孙无忌得到陛下的信任和重用。

一位心怀不轨的官员对他的同伙说:“长孙无忌如今势头正盛,深得陛下信任,我们得想办法整一整他,不能让他一家独大。否则,我们以后就没有好日子过了。”他的眼中闪着嫉妒和怨恨的光芒,眉头紧皱,神色阴沉。

同伙有些担忧地说道:“他现在深得陛下信任,又老谋深算,我们不好下手啊。要是被陛下发现,我们可就完了。”

“哼,总会有机会的。我们慢慢找他的把柄,只要他稍有差池,我们就趁机参劾。”那心怀不轨的官员眼中闪过一丝阴险的神色,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孙无忌在司空这个职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他提出的一系列政策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为大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世民看到长孙无忌的表现,心中十分欣慰,他在宫中对长孙皇后说:“朕没有选错人,无忌果然不负朕望。他在司空之位上兢兢业业,为大唐尽心尽力,真是朕的得力助手。”

长孙皇后微笑着说:“陛下慧眼识珠,臣妾代兄长谢过陛下的信任。陛下的信任让兄长能充分施展才华,为大唐效力,这也是大唐之福。只是,还是希望陛下能尽快找到一位更合适的人选,接替司空的位置。”

李世民笑道:“这是他应得的。大唐有这样的能臣,是朕之幸,也是百姓之福。替换无忌的事,以后再说吧。”

在这复杂的官场风云中,长孙无忌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李世民的支持,站稳了脚跟,那些曾经质疑的声音也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