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后的长安,天空像一块湛蓝的绸缎,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阳光不再如夏日那般炽热,变得柔和而温暖。街头巷尾,人们来来往往,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大理寺监狱,那是一座威严而阴森的建筑,灰色的砖石墙壁高耸,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律法森严。大门紧闭,门上的铜环在阳光下闪着冷冷的光,像是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周围。监狱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偶尔飞过的乌鸦发出“呱呱”的叫声,给这里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凄凉。

在监狱的牢房里,死囚们静静地坐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不同的神情,有忐忑、有期待、有释然。他们曾在生死边缘徘徊,而如今,他们选择了信守承诺,回到这个本应是他们生命终点的地方。

其中一个满脸胡须的大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他对身边的同伴说:“兄弟们,咱们既然回来了,就没什么好后悔的。陛下给了我们这个机会,不管结果如何,咱都得像个爷们儿。”

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囚犯,眼中闪着泪花,微微颤抖地说:“大哥,我心里还是怕啊。但咱们要是跑了,这一辈子都得背着个逃犯的骂名,还不如回来,死也死得安心。”

其他人默然不语,他们在这狭小的牢房里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而在皇宫之中,李世民正坐在御书房里处理政务。这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来,跪地禀报道:“陛下,大理寺传来消息,所有死囚陆续都回到监狱了。”

李世民猛地抬起头,眼中露出惊喜和难以置信的神情。他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他回想起当初放这些死囚回家探亲的决定,那时朝堂上有多少反对的声音,可他坚信人性本善,如今,这些死囚的归来,无疑是对他信念的一种肯定。

李世民对身边的大臣说道:“朕果然没有看错,这些人,都是有良知的。他们用行动回应了朕的信任。”

大臣们也纷纷感叹,有人说道:“陛下圣明,此乃千古未有的奇事,这些死囚能信守承诺,实在是令人叹服。”

李世民决定亲自前往大理寺监狱。他身着常服,带着几名侍卫,出了皇宫。一路上,百姓们看到皇帝出行,纷纷跪地参拜。李世民看着这些百姓,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想方设法,让大唐成为一个充满仁德的国度。

来到大理寺监狱,那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仿佛是打开了一个神秘而庄重的世界。李世民走进监狱,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死囚,眼中没有丝毫的鄙夷,只有深深的感动。

李世民走过长廊,看到监牢内囚犯一副副漠然的面庞,大声说道:“你们没有让朕失望。你们用行动证明了人性的善良。朕决定赦免你们的罪行,让你们重新开始生活。”他的声音在监狱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在死囚们的心湖中激起千层浪。

死囚们先是一愣,随后泪流满面,纷纷跪地谢恩。那个满脸胡须的大汉哽咽着说道:“陛下的仁慈让我们感受到了希望。我们一定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我们这条命,以后就是陛下给的,陛下让我们做什么,我们绝无二话。”

另一个死囚也哭着说道:“陛下,我们感激您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以前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您给了我们重生的可能。我们以后再也不会犯罪了,要是再犯,天打雷劈!”

其他死囚也都跟着喊:“皇上万岁,皇上万岁,草民再也不犯了!”

李世民看着这些死囚,眼中也有些湿润。他说道:“朕相信你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你们能改过,大唐的天地依然广阔,你们可以重新开始。”

这时,大理寺卿走上前来,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此次事件真是令人感慨。微臣起初还担心这些死囚一去不返,没想到……”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爱卿,人性本善,只要给予信任和机会,他们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朕希望大唐的律法能有温度,能引导人们向善。”

在死囚之中,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他站起身来,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草民有话想说。草民因一时糊涂,犯下大罪。本已绝望,可陛下的举动让草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仁德。草民回去之后,定要将陛下的事迹传遍四方,让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仁慈。”

李世民点头道:“甚好。朕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传播仁德的种子,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纷纷。

茶馆里,一位老者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陛下真是千古明君啊!这么多死囚,换做别的皇帝,哪能有这样的机会?早就人头落地了。”

旁边一个年轻人接口道:“是啊,陛下这一举措,不仅救了这些人的命,还让咱们明白了皇上的仁德。以后咱们可都得好好做人,不能辜负陛下的苦心。”

在学府里,先生们也把这件事当作教材,教导学生们。

一位先生对学生们说:“陛下此举,体现了仁德之治。你们要记住,律法固然重要,但人心的善良和信任更是宝贵。希望你们将来无论为官为民,都要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

而在朝廷之上,大臣们也在讨论着这件事对大唐的影响。

房玄龄说道:“陛下此举,对于稳定民心有着极大的作用。百姓们看到陛下如此仁慈,定会更加爱戴陛下,也会更加遵守律法。”

魏征也点头道:“是啊,这是一种无形的教化。陛下用行动告诉百姓,只要改过自新,都有机会重新开始。这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讨论,心中快慰。

此后,那些被赦免的死囚们各自回到家乡。他们有的务农,辛勤劳作,用汗水洗刷过去的罪孽;有的经商,秉持诚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的投身教育,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孩子们听,教导他们要做善良正直的人。

那位书生回到家乡后,真的履行了他的承诺。他在村子里开办了学堂,免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他常常对孩子们说:“陛下的仁德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把这份仁德传递下去。你们要记住,善良和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而那个满脸胡须的大汉,回到家乡后,成了一个勤劳的农夫。他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哪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总是说:“是陛下的仁慈让我重生,我不能再做坏事,要多做好事来报答陛下。”

这些死囚们的改变,也影响了周围的人。整个大唐,仿佛被一股温暖的春风拂过,社会风气日益良好,人们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这一切,都源于李世民那一次充满勇气和智慧的仁慈之举。

多年以后,当人们提起这段历史,依然会被深深感动。它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故事,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善良、宽容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