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凛冽的北风如同一群脱缰的野马,在长安呼啸而过,风声好似锋利的刀刃相互摩擦,发出令人胆寒的呼啸,无情地刮过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寒冬的气息肆意蔓延。皇宫内,一片素白的世界,白色的帷幔在风中轻轻摆动,哀伤的氛围如同这寒冷的空气一般,无孔不入地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似乎连墙壁与砖石都被这悲痛所浸染。

在长孙皇后即将安葬昭陵的前夕,李世民独自枯坐在寝宫中。室内,一支孤零零的烛火在案几上摇曳不定,那微弱的烛光在黑暗中艰难地挣扎着,映照着李世民疲惫悲伤的面容。他的眼神空洞而又深邃,仿佛失去了焦点,只是呆呆地凝视着前方,思绪早已飘回到与长孙皇后共度的往昔岁月。

李治脚步轻轻地走进来,看到父皇这般模样,心中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揪住。他缓缓走到李世民身边,轻声说道:“父皇,您要保重身体啊。您看您这几日,面容憔悴了许多,儿臣实在是心疼。”

李世民微微抬起头,目光缓缓移到李治身上,那眼中满是血丝,仿佛是一夜未眠的疲惫与无尽的哀伤交织而成。他的声音略带沙哑,缓缓说道:“治儿,你娘就要入土为安了,朕这心里,就像突然缺了一块,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

李治在李世民身边缓缓坐下,他看着父皇,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父皇,儿臣知道,娘在您身边陪伴多年,无论是您在外征战四方,还是在这宫中治理朝政,娘始终默默支持着您。可是,您这样日夜哀伤,儿臣想,娘在天之灵也会不安的。她肯定希望您能好好的。”

李世民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饱含着无奈与眷恋:“你还小,有些事情你还无法体会。朕与你娘一路走来,历经了无数的风雨磨难。她不仅仅是朕的妻子,更是朕的知己。如今她走了,朕感觉这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

这时,一位侍从小心翼翼地走进来,恭敬地禀报:“陛下,关于明日皇后安葬之事,将军段志玄和宇文士及已将一切准备妥当,士兵们也都已在肃章门集结完毕,只等陛下的旨意。”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朕知道了。这二人,朕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希望明日的葬礼能够一切顺利,不要出任何差错。毕竟,这是朕为你娘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必须要尽善尽美。”

第二日,长孙皇后的葬礼正式举行。昭陵所在之处,白雪皑皑,群山像是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孝服,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肃穆而庄严。段志玄和宇文士及分别统领着士兵,他们身姿挺拔,神情严肃,整个葬礼现场气氛凝重,庄严肃穆的氛围仿佛能让空气都为之凝固。

夜间,李世民因思念皇后过度,难以入眠,便派宫官前往段志玄和宇文士及的住所传达一些旨意。宇文士及听闻宫官到来,丝毫没有犹豫,立刻下令打开营门,满脸谄媚地将宫官迎入营帐之中。而段志玄却坚守军规,毫不留情地紧闭营门。他站在营门内,大声说道:“军门岂是可以在夜间随意打开的呢?这是关乎军营安全与军纪的大事,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宫官在门外着急地喊道:“将军,这可是皇帝的手敕,您难道敢违抗陛下的旨意吗?”

段志玄冷静地回应道:“夜间难辨真伪,我不能因为一张所谓的手敕就轻易冒险。万一有奸人假冒陛下旨意,我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于是,他毅然将使者留于营外,直至天亮。

葬礼结束后,李世民在朝堂上听闻此事,脸上露出一丝赞赏之色:“段志玄,真将军也!其严守军规,不阿谀奉承,不因朕的身份而盲目听从,此乃大唐之幸。有这样的将领,朕才能放心地将大唐的边疆交予他们守护。”

一旁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对段志玄的行为表示钦佩。李承乾心中对段志玄也充满了敬佩之情,他站出来说道:“父皇,段将军此举,彰显了我大唐军人严守纪律、刚正不阿的风范,当受嘉奖。儿臣认为,应当重重赏赐他,以为其他将士之楷模。”

李世民微微点头:“朕自会论功行赏,让他成为大唐军人学习的榜样。”

随后,李世民又提及皇后的遗言,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柔与敬意:“你娘生前一生节俭,她的遗言便是薄葬。朕亲自选定九嵕山为陵址,凿石之工仅用了百余人,数十日便完工。而且,朕遵循她的意愿,陵中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代替,只为完成她最后的心愿。朕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不受尘世的纷扰。”

李承乾听了,心中感动不已,眼眶微微泛红:“娘一生贤德,此等遗愿,尽显其高风亮节。她的品德,如同璀璨的星辰,将永远照亮儿臣前行的道路。儿臣定当以娘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

在为皇后挑选挽郎时,李世民精心挑选了于尚范、袁公瑜、齐世武等少年。他看着这些朝气蓬勃、英姿飒爽的少年,语重心长地说道:“朕选你们,是因为你们名声嘉美、多才多艺,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朕希望你们能以敬重之心,庄重地送皇后最后一程。这不仅是你们的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少年们纷纷行礼,齐声说道:“陛下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然而,在百官服丧期间,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中书舍人许敬宗在看到欧阳询相貌丑陋怪异时,竟不顾场合,哈哈大笑出声。此事很快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皇宫,最终传到了李世民耳中。李世民顿时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愤怒地说道:“许敬宗身为中书舍人,在这国丧期间,如此无礼,实在是有失体统!他难道不知道这是什么场合吗?简直是岂有此理!”

李承乾在一旁也皱着眉头说道:“父皇,许敬宗此举确实不当,在这举国悲痛之时,他的行为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应当对他予以惩处,以儆效尤。”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说道:“将许敬宗贬为洪州司马,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朕绝不容许有人在这等大事上肆意妄为,破坏皇宫的肃穆。”

就这样,许敬宗官职连降三级,从令人羡慕的京官一下子被贬为地方官员,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

长孙皇后逝世后,李世民为了给她追福,决定度人在宗圣观出家。他对李治说:“朕只希望能为你娘多做些事情,哪怕只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能让朕的内心稍感慰藉。朕实在是无法忍受她就这样离朕而去,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她做更多,自己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李治看着父皇如此深情,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也要像父皇对待娘这般对待自己的妻子。他在心里想着:“父皇,您对娘的深情,儿臣都看在眼里。儿臣定会以您为榜样,珍惜身边之人,不负深情。”

长孙皇后安葬进昭陵玄宫后,李世民下令在五重石门外修建栈道,让宫人起居供养一如皇后生前。他常常独自一人来到栈道,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中满是思念与眷恋。他轻声对着玄宫的方向诉说着:“观音婢,你在这里可还安好?朕每日都在思念你,每一刻都不曾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你走了之后,这宫中的一切都变得无趣了。”

一日,李世民在上苑中建了层观,他满心期待地想登高眺望昭陵,以解心中那无尽的思念之情。他带着魏征一同登上层观,指着昭陵对魏征说:“魏爱卿,你看,那便是昭陵,朕的皇后就安息在那里。朕每日都想来此看看,仿佛这样就能离她更近一些。”

魏征却故意装作老眼昏花,他眯着眼睛,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臣看不清啊,臣以为陛下是在让臣看献陵呢。如果是在看昭陵,那么臣看到了。”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心中一阵酸楚,眼眶瞬间湿润,潸然泪下。他知道魏征是在委婉地提醒他,在这个夫不祭妻的时代,他的行为有些过于张扬,不符合礼制。但他对皇后的思念实在是难以抑制,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犹豫再三,他还是流着泪,无奈地毁掉了层观。

后来,在给魏征的回诏中,李世民倾诉着自己丧偶后的悲苦心情:“近年来,灾祸接连不断地降临,先是遭遇了极大的不幸,接着又失去了心爱的皇后,痛苦还没消散多久,悲伤便又紧接着袭来。凡是世间有血有肉的人,谁能承受得住这样的哀痛啊!岁月不停地更替流逝,可只要看到那些能勾起回忆的事物,心中就会遭受沉重的打击,感伤不已。从那以后,我的心思变得恍恍惚惚,吃饭都忘了滋味,到了半夜常常难以入眠,辗转反侧。朕失去了她,就像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这痛苦如同潮水一般,时刻淹没着朕。”

李治看到这份回诏,心中对父皇的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急忙来到李世民身边,说道:“父皇,儿臣会一直陪伴在您身边,您不是一个人。您还有儿臣,还有大唐的江山社稷需要您去守护。儿臣会努力成长,尽快为您分忧。”

李世民看着李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伸出手,拍了拍李治的肩膀:“治儿,你要快快成长,朕的担子,日后也要你来分担一些了。大唐的未来,就落在你和其他皇子们的肩上。你要学会坚强,学会承担责任,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像一个合格的大唐皇子。”

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李世民在对长孙皇后的思念中苦苦挣扎。皇宫的哀伤虽不会立刻消散,如同这漫长的寒冬,需要时间去慢慢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