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4月20日,谷雨,雨生百谷。

天气逐渐热起来了,降雨量增多。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正在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季节。

陈渝到地里,挖了四、五处折耳根,根茎基本都长到30厘米长。粗略估计了一下大小,80%以上,直径都达到了0.35厘米。

真是又长又粗,招人喜爱!

并且,生长周期比正常情况提前了近半个月。

陈渝回到家,与父亲商量后,决定趁五一节消费旺季挖掘折耳根。

村里劳动力有限,并且挖掘折耳根是个体力活。挖掘、装袋、运输都需要大量人手。

一家人盘算一下,全村老少,有一个算一个,最多也只有50来个劳动力,其中30个人挖,15个人运输,每天大概能挖掘6-8亩地。180亩地需要挖30天左右。

并且还需要有人装箱,人手非常捉襟见肘。

决定动员全村人参与:五一节期间,村里40个劳动力全力挖,再从外村请20个人、一共30个人负责运输,把折耳根从地里挑到村公路旁边,用小货车送到居民聚居点后,再装上大货车。

村里的14岁以上的孩子,在放假期间负责收割折耳根叶以及装袋。

还好,得益于村村通,大大缩短了人工运输的距离。

只是,为保证装卸速度,还需要在居民聚居点请几个搬运工以及称重的人。

初步计划好后,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陈建国,让他提前联系好大、小货车,特别是要提前确定经销商。

同时,按采购合同规定,实行现款现货,陈渝让他们提前准备好收购资金,实行每日结算、次日转账。

陈建国在电话里承诺他们一定会提前安排好运输队,联系好二级批发商,确保正常出货。

同时,还麻烦陈渝到地里拍了几段视频,包括展示地里折耳根长势、实地挖掘出来的折耳根大小、长短,作为他们拓展销售渠道之用。

安排好这一切后,陈渝来到村里晒坝上,大声喊到:

“各位乡亲,五一节开始挖折耳根,拿得动锄头、挑得动扁担的,有一个算一个。另外,满了14岁的,可以到地里割叶子和装袋。”

“这段时间要辛苦大家了!劳动力每天工钱250块,14岁以上的孩子割折耳根叶,每天150块,帮忙抖泥、装袋的娃儿,每天100块。各家商量好出工人数,这两天到我这里来登记,我好安排人手。”

听到陈渝的喊声,住在晒坝周围的村民纷纷走出来了,听到陈渝说的工钱标准,大家有意见了:

“陈渝,你这个工钱价格不对。”

陈渝听了,还以为定低了,还没等他说话,其他的人也附和道:“这个工钱确实不对。乡下做零工,一般都是100块钱一天,小工70块钱。顶翻天了,最多也就是150和100的标准。”

“对,就按这个价格来定,不能让陈渝吃亏。”

“知道你是在照顾我们,但这么高的工钱,我们拿着亏心。”

“就是,以前你给我们定一天200块钱的工钱,我们心里都十分过意不去,这次不能再高了。”

听到这里,陈渝才明白事情的缘由,他感动地解释道:“大家听我说几句!一来,每次出工,都需要大家自带工具;二来,这个价钱虽然高,但我肯定赚得更多。”

“何况你们都是自家人,赚大家血汗钱的事情,我陈渝做不出来。否则会遭天打雷劈的。以后,都按这个标准来。”

大家听陈渝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嘴里都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表示一定要把活给陈渝干好。

转过身后,却把这份情深深地记在心里!

通知完村民后,陈渝把消息告诉陈兴凡,委托他在其他村里招30个劳动力,价格和陈家湾村民相同。

......................

这边,陈渝忙着登记、分派任务。

另一边,陈建国他们的团队也没闲着,公司的销售人员活跃在渝州市各大批发市场,与大大小小的商贩、蔬菜公司洽谈合作。

同时,4人还亲自带队,到周边三个省市寻找经销商。

毕竟,陈渝这批上市的折耳根,总数量比较可观,如果只集中在一个地方销售,将会影响市场价格。

何况,随着以后陈渝种植规模扩大,未来的产量只会增加,因此,提前铺好销售渠道,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就显得至关重要。

5天后,陈建国带着几个大的经销商到陈渝这里实地考察,对产品、产量、质量进行深入了解,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增强信心,加深合作关系。

一阵忙碌后,时间来到了五一劳动节。

这天,不等陈渝通知,天刚朦朦亮,全村老少6、70号人就扛着锄头、拿起镰刀,陆陆续续往寨顶坡出发。到了地里后,自行分配好各自负责的地,就开始忙碌起来。

到了八点,外村请的劳动力也全部就位,陈建国四人也带着出纳,跟着货车到了居民聚居点。

近百人的队伍,分工明确,如星光般,点点散落在坡上。

先由半大孩子收割折耳根叶,然后大人们负责挖地,10岁的孩子也上阵,负责抖根上的泥土。

土壤基本上都是沙土,轻轻一抖就比较干净,抖不干净的,最多再戴上手套在根须上抹两下,就更干净了。

啥,你说使用未成年工、童工是违法行为?

不用陈渝狡辩,村里大爷、大叔们自会用锄头教育你:狗东西,站着说话不腰疼!农民挣点辛苦钱容易吗?!没钱用的时候,你给我们??

陈渝才十二、三岁的时候,每个周末、寒暑假几乎每天,跟着父亲、村里的叔伯们,一起进山担煤挣下力钱。来回三十多里山路,凌晨四、五点钟就得出发。

那时候,怎么不见砖家出来说:你们这是违法的!

在农村,不管是谁家的孩子,六、七岁时就得跟着父母下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这才是农村的常态。

任何时候,生存才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