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夫人听皇后这样说,一时间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毕竟皇后也是为了她好。
“可臣妇还是觉得,要同沈家把话说清楚才好啊,还沈家不足为惧,可郡主那边呢,若是郡主知道,岂非要出乱子了?这郡主背后可是国公府啊。”周夫人还是有些担忧的。
周夫人这话虽然说的冠冕堂皇,怕得罪郡主,怕得罪国公府。
其实在她心里,最不想的还是骗婚。
这欺骗了人家,自己心里也过不去。
说白了,周夫人就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
“姐姐若是这样,那就当本宫白白操心了吧,这可是陛下的意思,至于沈家怎么想,国公府怎么想,难道还想抗旨不尊?”元后也有些气恼。
真不知道她这好姐姐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不是有毛病吗?
一心想娶个貌美如花还出身高门的儿媳妇来打压周老夫人和那个表小姐,这人找了,你却是不敢要了,可真是笑话了。
这当她是什么?
“是臣妇逾矩了。”周夫人自然看的出来元后是有些生气了。
她心里也有些犯嘀咕。
这沈长歌莫不是得罪了这皇后妹妹不成。
她与皇后是一母同胞,比皇后年长两岁,自然了解这个妹妹是个什么性子?
她却是睚眦必报的性子。
当初元后一心思慕建安帝,只是建安帝却喜欢韵宁郡主。
因为韵宁郡主比她们都年轻几岁。
那个时候年纪小,不懂得情爱,是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所以才阴差阳错嫁到了沈家,这才有了自家妹妹入宫的机会。
其实当初本来入宫的人选是她,毕竟她是嫡长女,而且她跟元后只差了两岁的年纪,而且性子更加的沉稳。
祖父,父亲,母亲更倾向于让她入宫的,可是妹妹却一哭二闹的不肯罢休,自己原本也不是贪恋权势之人,更加无意于陛下,这才让元后入宫的。
其实说起来,妹妹也不算是个合格的皇后,尤其是当初对皇长子做的那些事情,为了争宠,不惜损害了皇长子的身体,这若不是她们发现的早,只怕皇长子还不知道会经历些什么。
直到现在皇长子与她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亲近。
说起来,她也该好好反省一下才是。
“姐姐,本宫可都是为了你好,你与本宫是亲姐妹,难道本宫还会害你不成?”元后继续动摇道。
“皇后娘娘,您是否还因为昔年同郡主的恩怨所以对这沈二小姐有些怨怼,若是如此,臣妇宁可不结这门亲事。”周夫人虽然迫切的希望有个儿媳妇来制衡周家这些腌臜事情,可到底不愿意祸害一个无辜的姑娘。
“姐姐!”元后的声音太高了许多:“这陛下的意思,姐姐遵从就好,难不成真要抗旨吗?”
这样一大顶帽子扣下来,这周夫人自然是顶不住的,也不敢在多说什么了。
“是,臣妇遵旨。”周夫人忙答应了下来。
周夫人心思沉稳,但性格极其的正派,平日里最瞧不上这些低劣算计的人的手段。
其实周夫人这样的性子才最适合做皇后。
若不是当年元后闹得厉害,这皇后之位说什么也轮不到她来做。
元后得了建安帝的命令,带着周夫人去到了慈安宫禀报太后。
到了慈安宫,太后对周夫人的态度十分和善:“武清侯夫人好些日子没进宫来了,以后无事多来走动一下,你是皇后的亲姐姐,也多到哀家跟前儿来,哀家喜欢听你说话。”
太后却是很喜欢周夫人。
这周夫人沉稳的性子,从来都是波澜不惊的样子,行事落落大方,周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够闹心了,可周夫人却从不肯轻易表露出来,依旧维持表面的风平浪静。
大家也不过是私下忖度一番罢了。
这哪怕是离京六年,如今地位依旧稳如泰山,这武清侯也从劣迹。
周世俊也是才名远播,虽然醉心风月,可却是远近闻名,名动上京城的才子俊杰。
最起码表面看起来,周家花团锦簇,周夫人也是人生赢家。
哪怕内里周夫人和婆母斗的翻天覆地的,可是在外,二人依旧是和和睦睦的,只是背地里恨不得对方去死。
这也是周夫人的厉害之处。
比起元后,不知道手段高了多少。
这若不是自己在后头拖着,这元后连后宫这些事情都应付不来的。
所以太后对周夫人自然客气许多。
元后也看的出来,若是在从前肯定也是要阴阳怪气一番的。
可如今她也顾不上这许多了。
先是将建安帝叮嘱的事情都对太后说了一次。
太后也没想到建安帝会将沈长歌指婚给周世俊。
这建安帝带着元后和郑明月一道去行宫别院太后就明白这里头的事情,这都不用多解释的。
她倒是没想到元后这么豁的出去,竟然主动成全二人,将郑明月送到了皇帝的床榻上。
这元后从前也是嫉妒成性的。
现下怎么能如此豁的出去呢?
可这陛下突然将沈长歌指婚给周世俊是什么意思啊?
“这事儿明月知道吗?”太后直接问道。
“这臣妾就不知道了,臣妾只是听陛下的安排罢了。”元后笑盈盈的说道。
太后看了元后一眼,这倒是会抬出皇帝来堵她的嘴了。
“是啊,皇帝的话自然无人敢反驳了,既然这是你皇帝的安排,哀家也没有什么意见,那皇后就按照皇帝的意思办吧,周夫人如何看呢,对沈长歌这个儿媳妇可是满意?”太后看着周夫人问道。
周夫人重重点头:“这个自然,郡主的女儿,臣妇自然是满意的,陛下能看的上侯府,这也是对侯府莫大的恩典了。”周夫人说话从来都是滴水不漏的。
太后听着也十分满意,不管怎么说,沈长歌这个孩子,她还是很心疼的。
如此被指婚,八成也是受了自己目前的连累了。
只是嫁到周家去,也不算委屈了她。太后这样想着,倒是心里越舒坦了些。
“既然如此,那就好生待她,这孩子哀家了解,是个极好的。”太后叮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