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锦鲤小郎君 > 第144章 贞观十五年的明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宪夸奖了小弟子勤学好问,并没有就这份文稿提出修改建议。

他不擅长行军打仗,这种事要让专业的人教张川柏。

和当世名将相比,来济还是纸上谈兵的阶段。

但来济愿意教张川柏啊!

都知道地表最强皇帝陛下打仗最厉害,三郎总不能去拜皇帝为师。

“你拿去给来济看吧!给长安笔友写信的时候,可以略略提一提这件事。”曹夫子将文稿给回张川柏。

“我知道啦!”张川柏答应。

他想到给李治写信,露出小狐狸的笑容……大老远送一封信,要写点什么才好呢?!

张川柏跟夫子告辞,又小鹿一样跑远。

来似一阵风,去也似一阵风。

曹宪看着张川柏风一般的身影,忍不住笑得畅快。

他已经很久没有笑得那么开怀。

今日来照顾他的晚辈问:“曾祖很高兴?”

曹宪将张川柏写的《唐征薛延陀》讲了一遍。

和《伊阙赋》相比,这篇结合记叙、议论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颂圣,却是实实在在的战术。

“曹门弟子出将入相,难道不值得高兴吗?”曹宪笑道。

曾孙连连点头:“确实是意外之喜。”

传承江都曹公《文选》学衣钵的是李善,能让曹门名望达到新高峰的,却是张川柏!

曹宪背着手,慢悠悠地往外走:“我去卢家,看看卢仁勖在不在。”

他想跟卢仁勖分享一下喜悦,顺便问一问卢照邻什么时候回来。

卢照邻是另一种神童,同样是夫子的骄傲。

……

来济今日没有练武,而是跟卢仁勖喝酒。

他们喝的酒,看颜色就知道是好酒。

唐时的酒,酿造过程不够讲究的,酿出来的酒呈绿色,如“绿蚁”、“竹叶青”。

但文人墨客还是喜欢“绿蚁新醅酒”,因为便宜。

而好的酒,酒液呈黄色,最好的是琥珀色。

诗曰“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好酒配炸鸡、小酥肉,是大人的快乐。

“你那么认真教张家的小郎君,连我都羡慕啊!”卢仁勖笑着摇摇酒杯。

来济挑了挑眉:“怎么?你也想拜我为师?”

卢仁勖:“……我想请你也教教我的儿子,他身体好很多了。”

来济微笑道:“照邻不适合习武,你不如让他再拜一个医师,学习医药养生。”

卢仁勖微微诧异…,济这是拒绝?

我儿照邻,哪里不如张川柏?

“不可以让照邻试一试吗?”卢仁勖不死心。

来济正色说:“你舍得让他试,我舍不得。以照邻的身体情况,跟我习武对他而言弊大于利。”

他的语气很真诚,是朋友之间的推心置腹。

卢仁勖还想说什么……

来家随从报:“张三郎来了。”

“让他进来。”来济吩咐。

今日有客人,否则门房都是直接放张三郎去练武场的。

卢仁勖看见来济温和的笑容,叹息:“我现在相信城中传闻,来家跟张家是世交,你跟张主簿自幼相识。”

他只是开玩笑,没想到来济淡定点头:“我们确实是自幼相识。”

“啊?那为何从前没听你说?”卢仁勖惊讶。

“因为……我幼年相识太多,没法一一说。”来济解释两句。

太详细的内情,不足为外人道。

张川柏走进来,闻到一阵诱人的酒香……好奇想尝试,但是又不敢喝。

据说小孩子喝酒会烧坏脑子,到时候就不够聪明了!

他最大的优势是俊美可爱,其次是聪明可爱,少一项都不行!

张川柏双手呈上文稿:“来叔,我按照你教的,写了这些……给夫子看过,他夸我写得好呢!”

来济接过,打趣:“曹夫子都夸你,我是不是不好不夸你啊?”

张川柏谦虚地说:“我又不是金子,怎么能人人都夸呢?来叔看着点评吧!”

来济一目十行,文章内容都是他讲过的……让他惊讶的也是周边势力图。

“高句丽、百济、新罗?我没有跟你讲,你怎么也画出来了?”来济微微愕然。

“顺手画的。在长安的时候,我听出使高句丽的陈郎中说话,脑子里已经有了一幅图。”张川柏笑眯眯,“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会做梦啊!”

来济点点头,将文稿交给卢仁勖看,让卢仁勖也点评几句。

卢仁勖:“……”

你拒绝教我儿子,还要我夸你的便宜大侄子?

看完之后,卢仁勖惊讶:“你那么小,真的听得懂?”

“略懂。”张川柏非常谦虚。

卢仁勖打量张川柏,点点头:“你确实值得夸,名师出高徒。”

“卢兄过奖了。”来济敬卢仁勖一杯。

卢仁勖笑了笑,好奇地听来济教导张川柏……

他不得不承认,张川柏确实适合学军事。

小儿郎勤奋好学,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

而这些,照邻不会感兴趣。

真的按来济的建议,让照邻再拜一个医师?

要拜就拜最强的……找个机会,让照邻拜妙应真人为师!

卢仁勖想着儿子的前程,坐了片刻之后告辞,回到家又遇到曹夫子。

非常不巧,曹夫子也跟他讲张川柏。

卢仁朂:今日不夸张川柏三千字,是过不去了对吧?

这一刻,卢仁勖迫切想让儿子快点回江都。

你再不来,张三就要快步跑到你前面去了!

比农学化学不如张三就罢了,比文才武艺依旧不如,师兄的面子往哪搁?

……

卢照邻在往江都赶。

因为快到元日了。

他阿耶是江都尉,元日必须坚守职责不能还乡。

在外为官的人很多都是如此。

贞观十五年即将过去。

长安城已经渐渐有了迎接新一年的气氛。

务本坊的张家,张远志在柴堆里翻动,喃喃:“在哪呢?我只要一根刺,就一根……”

冬眠的小刺猬尽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一根?我信你个鬼!

热热闹闹的长安城,一位不显眼的信使进了晋王府。

这一日,皇帝问魏征:“为何近来朝中大臣不议论朝政?”

魏征回答:“陛下虚心采纳众人的建议,就会有人言事。大臣愿意为国献身的太少,爱惜生命的太多。他们害怕获罪,所以就不言事了。”1

“卿说得对。”皇帝笑道,“可是我近来收到一封信,是江都一个小儿郎写的,他在里面议论了征薛延陀之战,讲得很不错。你可知此人是谁?”

“是张川柏。”魏征肯定地说。

贞观十五年发生了很多事,也出现了很多人,少年才子神童更如星星般闪烁。

但江都张川柏,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