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故事吉 > 第5章 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背景和思想特点:尼采生活在 19 世纪的欧洲,当时传统的基督教价值观受到科学进步等诸多因素的冲击。尼采宣告 “上帝死了”,这是他虚无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他认为随着人们对传统宗教信仰的怀疑加深,西方社会陷入了一种价值真空状态。

主要观点阐述: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塑造的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向众人传播自己的思想,他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认为传统的基督教道德是一种压抑生命本能的 “奴隶道德”。这种道德让人们变得懦弱、顺从,而尼采倡导建立一种基于生命本能的 “主人道德”,鼓励人们勇敢地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没有上帝赋予价值的世界中,自己创造价值。例如,他反对那种将谦卑、怜悯等视为美德的观念,认为这是弱者用来限制强者的工具。尼采的虚无主义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积极地对传统价值的否定,从而为新价值的建立开辟道路。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背景和思想特点:海德格尔生活在 20 世纪,当时西方世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传统的哲学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他的哲学深受现象学的影响,试图从对人的存在(此在)的分析入手来探讨存在的意义。

主要观点阐述: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探讨了存在的遗忘问题。他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沉迷于对具体存在者(如物质财富、技术工具等)的追逐,而遗忘了存在的真正意义。这种遗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表现。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观念体现在他对现代性的批判中,例如,他批判技术的统治,认为技术的过度发展使得人被物化,失去了对自身存在本质的把握,世界变得虚无。他主张通过对 “此在” 的本真状态的回溯,即通过对人在面对死亡等极限状态下的思考,来重新找回存在的意义,克服虚无主义。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背景和思想特点:德里达是 20 世纪法国着名的哲学家,当时的哲学界正处于结构主义盛行的时期。德里达以其解构主义思想而闻名,他的思想对传统的哲学、文学、法律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观点阐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包含着虚无主义的倾向。他认为文本(包括哲学着作、文学作品等)没有固定的、内在的、绝对的意义。例如,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经典文本的解读中,他通过揭示文本中的矛盾、边缘性的概念和被压抑的元素,来解构文本所宣称的中心思想和权威意义。这种对意义确定性的消解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做法。他主张语言是一种差异的游戏,意义总是在与其他符号的差异关系中产生,并且不断地延迟和扩散,这就使得传统观念中那种稳定的、单一的意义结构变得虚无。

让 - 保罗?萨特(Jean - paul Sartre)

背景和思想特点:萨特是 20 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环境中。当时人们在战争的废墟中重新思考生存的意义,存在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主要观点阐述:萨特提出 “存在先于本质” 的着名论断。他认为人在最初没有被预先规定的本质,人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也带来了一种虚无感。在他的小说《恶心》中,主人公洛根丁体验到了世界的荒诞和无意义。这种对世界和自身存在的荒诞感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萨特认为人在面对虚无时,必须要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例如,一个人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勇敢的反抗者,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懦弱的逃避者,这种选择的自由在没有先验价值引导的情况下,凸显了存在的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