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村聊斋 > 第76章 棺椁秘影,书生幽魂报师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章 棺椁秘影,书生幽魂报师恩

大明弘治年间,在文风昌盛的徽州府,有一青年才俊名叫林羽冲,学富五车,才情卓绝,一心渴望通过科举踏入仕途,一展报国之志。

初次赴考,却因名字中的“羽冲”二字冲撞了当今圣上的名讳,被无情剥夺了考试资格。林羽冲满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收拾行囊,准备返乡。

主考官陈大人惜才爱才,见其文章立论高远、文采斐然,暗中指点他改名林启文,待来年再战科场。林羽冲感激不已,回家后闭门苦读,日夜不辍,自觉学问更上一层楼,遂满怀信心地再次踏上赶考之路。

这一次,他的文章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对当下的赋税徭役制度提出了十条切中肯綮的见解。然而,朝堂之上,奸佞当道,这些犀利的言辞被视作对朝廷的公然冒犯。那些阿谀奉承之徒借机兴风作浪,林启文再次被逐出考场,科举之路被彻底阻断。

刚正不阿的大学士陈翰林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直言国家需要这样敢于直言进谏的贤才,可终究敌不过朝堂上的歪风邪气,未能保住林启文。陈翰林痛心疾首,感叹道:“亲小人,远贤臣,大明危矣!”

林启文悲愤交加,一口鲜血喷出,顿时昏厥过去。陈翰林将他带回府中,寻医问药,悉心照料,只盼他能早日康复。

陈翰林的幼子陈熙年仅五岁,却已显露出聪慧机敏之态,陈翰林希望林启文能教导他读书识字,期望日后能成大器。

林启文虽身体虚弱,但仍强撑着教导陈熙。然而,没过几日,他的病情愈发沉重,生命垂危。陈翰林无奈之下,派人将他送回徽州老家,洒泪而别。

林启文回到家中,已是奄奄一息。妻子见状,扑上前去,泪如雨下,哭诉着这些年的艰辛与期盼,本指望丈夫能功成名就,自己也能过上好日子,却不想如今竟是这般光景。

恍惚间,林启文忆起自己对陈翰林的承诺,想到自己尚未报恩,怎能就此离去?他看到远去的马车,不知从何处涌起一股力量,起身追了上去。他只觉身体轻飘飘的,很快便追上了马车,坐了上去。

回到京城陈府,陈翰林惊讶不已,林启文却只说要报恩,继续教导陈熙。此后,林启文每日潜心教学,足不出户,也不让任何人过问他的私事,一心扑在陈熙的学业上。

时光荏苒,陈熙不到十岁便已崭露头角,所作文章笔锋犀利,文风与林启文如出一辙,不过这些只有陈翰林心中明白。他时常教导儿子,要懂得藏拙,不可重蹈林启文的覆辙。

陈熙十五岁那年,参加科举,一举高中状元。林启文得知这个消息,欣慰地仰天大笑。他既报了陈翰林的知遇之恩,又看到自己的得意门生金榜题名,心愿已了。

林启文不辞而别,回到徽州老家。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房屋破败,杂草丛生。

他推门而入,妻子见他回来,惊恐万分,颤声道:“你……你怎么回来了?你可知,你已经去世十年了!因家中贫寒,你的棺木至今尚未入殓,还停放在偏房。”

林启文顺着妻子的手指看去,果然,一口破旧的棺材静静躺在那里。他踉跄着走过去,看到棺材里自己的白骨,顿时心神俱裂,倒地不起,瞬间没了气息,魂魄也渐渐消散。

妻子这才明白,是丈夫的魂魄归来,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再说京城陈府,陈熙正要请恩师参加自己的状元宴,却四处寻不到人。家人都对他频繁进出一间空房感到奇怪,陈熙却说那是恩师的卧房。

众人面面相觑,陈熙急道:“你们难道不知林先生教了我十年吗?李嫂,你每日送饭不都是送到这里吗?”

李嫂摸了摸陈熙的额头,说道:“少爷,莫不是读书读糊涂了?那林先生不是只教了你几日便病倒,被老爷送回老家了吗?”

“怎么会?先生回家后又回来了,此后一直教导我,这十年来从未间断!”陈熙着急地辩解道。

李嫂想了想,又说:“我确实每日送饭到你书房,每次你都要两份,老爷说你读书辛苦,让你多吃些。可每次我收拾时,总有一份几乎没动过。”

“哪有此事?先生教导我要珍惜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先生也是。”陈熙反驳道。

李嫂满脸疑惑,这时,陈翰林听到争吵声赶来,听了两人的话,心中若有所思。他又问李嫂:“你当真从未见过林先生?”

“从未见过,我也不敢多问,少爷也不许别人进书房。只是有一次,我看那剩下的饭菜倒掉可惜,便尝了一口,那饭竟似生米一般,菜也没了味道,如同嚼蜡,我还以为是自己厨艺不佳。”李嫂如实说道。

“罢了,你去准备些上好的酒菜来。”陈翰林似乎想起了什么,吩咐道。

不一会儿,李嫂端来一个食盒,里面摆满了美酒佳肴,香气扑鼻。陈翰林让陈熙焚香祷告,恭请恩师饮酒。然而,一下午过去了,酒菜的香气依旧弥漫,却不见有任何动过的痕迹。

陈翰林心中一凛,对儿子说:“我们即刻启程去你恩师家!”

陈熙虽不明所以,但还是跟着父亲一同前往。众人快马加鞭,赶到徽州林启文的家中,却只见到林启文憔悴的妻子和停放在屋内的那口破棺材。

林妻听闻来人的身份,也是惊愕万分,将前些日子的事情一一道来,众人听闻,无不惊骇,皆被林启文的恩义所感动。原来,这十年来,竟是林启文的魂魄不散,为报陈翰林的知遇之恩,将自己的满腹才学倾囊相授给陈熙。

陈翰林父子听闻,对着林启文的棺材和牌位,八拜九叩,感激涕零。随后,陈翰林花费重金,为林启文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陈熙不舍离去,在恩师的坟墓旁搭建了一座小庙,供奉恩师的牌位,为其守孝三年,方才赴任为官。因其博学多才、品行端正,很快便成为朝堂上赫赫有名的大儒,备受尊崇。

此后,林启文的小庙香火鼎盛,凡家中有学子的,皆来此虔诚祭拜,祈求能沾染上林启文的灵气,保佑子女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有诗云:

才高运蹇志难酬,恩遇陈翁意未休。

魂守书斋倾所学,名成弟子愿方酬。

十年教诲情如缕,一旦归真思若流。

后世香烟常袅袅,皆因义重永传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