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堂屋桌上摆满了赵大毅兄妹从县城买回来的东西。

布匹、粗面、精米、盐、步摇、棉裙、还有一些点心果子。

李氏抱着赵桃花,瞅着桌上这一样样的东西,特别是那几匹布,她用手摸了一些料子:“哎哟,这可是细棉呐,这么多匹得多少银子!”

她心疼得直抽抽,手却止不住的摸来摸去。

赵大毅把沉手的布袋递给李氏:“我们本来想在镇上卖掉灵芝,但清合堂的掌柜只出二十两,我们觉得价钱太低了,就跑去县里的千金堂,买了一百二十两。”

“我们从里面拿了十两银子买粮食布匹,这里面还剩下一百一十两银子,娘,你点点。”

“一百二十两!居然能卖这么多银子!”李氏拿着银子有些发愣。

李氏一辈子手里没拿过这么多的银子,等她反应过来,瞧着儿媳们望过来的视线,还有那涨红的脸,她顿时喜极而泣。

这下,老三娶媳妇的银子有了,家里的房也可以盖起来了。

“阿娘,这是桃花买给你和嫂嫂们的。”赵桃花拿起桌上的四支步摇,把梅花样式的给了李氏,海棠样式的给了白氏,月季样式的给了柳氏。

剩下一支桃花样式的,她紧紧揣在自己怀里。

柳氏望着小妹塞过来的步摇,有些怔愣。

她已经很久没带过珠钗了,前些年,母亲还在的时候,她经常翻母亲的嫁妆盒子,拿着里面的簪子往自己发髻上插,直到满头都是簪钗,母亲回来瞧见她这个模样,一边笑她一边给她重新梳发髻,认认真真给她打扮一番。

这也导致她从小就爱臭美。

可当母亲去世后,父亲娶了金婉娘,母亲的嫁妆盒子都被她夺走,就连她出嫁时,发髻一根珠钗未带,身上无一个铜板。

所幸,公婆和善,叔伯礼遇,夫君疼爱,小姑也甚是天真可爱,让她像重新活了一次。

“哥哥给嫂嫂们带上,”赵桃花双手捧着脸,眼睛发亮的盯着白氏与柳氏:“娘也带上!”

“大晚上带这些做什么,阿娘留着以后再带。”李氏抱着赵桃花起身:“行了,赶这么长的路也累了,都睡去吧。”

“娘,这些布?”白氏问道。

李氏回头看了一眼,斟酌道:“老二媳妇先拿回房里吧,你绣活好,看看怎么打算。”

“知道了,娘。”

柳氏拿起桌上的布匹,放在赵二兴怀里让他抱着,提着油灯转身回房。

粗面和盐都让赵桃花重新收回到神仙地里。

李氏觉得家里放太多粮食招人眼,而且放在神仙地里的粮食不会腐烂,像往常家里存放的鸡鸭鱼肉,她都是让闺女放在神仙地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赵老头关上主屋的房门,转身上了榻。

“老大他们遇到的这事太惊险了,这回也就是走了大运,那三人贪婪揽功,没告诉任何人,以后一定要更小心谨慎。”

李氏半躺在床上陪赵桃花玩闹,听见赵老头的话,她身形顿住,面色犹豫道:“以后出远门你多跟着点就是了,这次,应该没事了吧?”

赵老头面色凝重:“难说啊,咱们大人嘴紧实点,孩子们那里就不要多说了,随机应变吧。”

“如今这世道,人吃人啊......”

他哀叹一声,翻身将油灯吹灭,屋内陷入一片黑暗寂静。

一场秋雨淅淅沥沥,灶房的屋顶被雨点敲的噼里啪啦,李氏揉着木盆里的白面打了个寒颤。

如今只穿一件衣裳,已经挡不住秋日凉风了。

昨日买了那么多的细棉,足够家里每人做一件御寒薄袄与一件厚实的冬衣,只可惜家里没有棉花。

过几日还得去镇上弄些棉花回来。

柳氏把灶膛里的火烧起来了,白氏倒小半锅的油进去热着:“娘,倒这些油够了吗?”

李氏瞟了一眼:“多倒些,等会炸完红苕丸子还得炸肉呢。”

白氏又往锅里倒了些油。

家里的底子丰厚了些,粮食也囤了不少,李氏便准备做一锅炸红苕丸子,炸点肉条给家里孩子解解馋。

等锅里的油烧得滚起了小泡,李氏搓出一个个滚圆的红苕丸子,轻轻丢进锅中慢炸。

“爹!”外面传来赵虎子的叫声。

没过一会儿,赵大毅便提着两条五花肉跨进了灶房,身后还跟着一串小尾巴。

对于赵虎子三兄弟来说,今日不亚于过年,不,比过年还要丰盛。

早上起来他们便发现爹和小姑都回来了,等吃早食时到了堂屋,看到桌上的点心果子,一个个撒了欢儿,嘴里吃着野菜粥,眼里看着桌上的点心果子,好不容易吃完早食,立马拆开点心的油纸袋子,往嘴里塞一块,手里还有拿两块,一上午足足吃了大半包的点心和果子。

如今又得知阿奶要炸肉条和红苕丸子,一个个的都守在家里,也不出去乱跑了,就在堂屋和灶房两头跑,瞧见赵大毅提着猪五花进门,便知道要炸肉了,三兄弟屁颠屁颠的跟在赵大毅身后。

三兄弟一进灶房,便跑到灶边盯着油锅里面不停翻滚、金黄酥脆的红苕丸子,那小模样,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李氏搅动一下锅内已经炸熟的红苕丸子,转头看向赵大毅,问道:“建屋子的事情说了吗?”

赵大毅把手里的五花肉递给白氏,腾出手掸了掸身上的雨珠:“说了,四哥他们说等天晴了,叫一声就成。”

赵四哥赵宥林是赵太爷的四儿子,也是赵大毅的堂兄,双河村搭屋子历来都是村里人互相帮忙,哪家要搭屋,有空闲的汉子便都去帮把手,搭房的主人家准备他们的午食和夕食便可以了。

今年不用下地,村里的汉子大多都闲着,李氏便觉得索性多搭两个屋子,毕竟赵三根成婚之后还得给她生孙儿孙女,总得有地儿住。

而且,她不想把闺女嫁出去,一想起闺女要离开她们,与陌生的一家子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她就怎么都放不下心,还是招婿放心点,人就在眼皮子底下,有她和老头子看着。

就算她与老头百年之后,还有老大老二老三他们看着,若是个折腾作妖的,便叫老大兄弟几个给他松松皮子。

她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必须给闺女招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