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京城,巍峨壮丽的金銮殿内,金砖铺地,雕梁画栋,金龙盘柱,在晨光的映照下,殿内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层庄严而肃穆的光辉。
主考官带领着一众考官,身着官服,神色恭敬而庄重,鱼贯而入。
他们手中捧着已排好名字的考生试卷,这些试卷承载着众多学子的梦想与期盼。
主考官率先上前,双手高高捧着试卷,呈给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大庆帝。
其余考官整齐站成两列,垂手而立,殿内安静得只听见众人轻微的呼吸声。
大庆帝身着明黄色龙袍,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金龙,领口与袖口处的滚边精致华贵。
他面容威严,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洞察一切的光芒。
只见他伸出手,缓缓拿起排名第一的试卷,展开试卷的瞬间,熟悉的行文方式映入眼帘。
那字体笔锋刚劲有力,铁画银钩,光是看着便让人赏心悦目。
大庆帝微微眯起眼睛,嘴角不自觉上扬,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些人能力确实过关,评卷也十分公允,状元人选名副其实。
随后,他又不紧不慢翻阅起其他试卷。
大庆帝阅卷很快,他在试卷上做了一些细微的改动。
整个过程,殿内一片寂静,众考官们屏气敛息,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惊动圣颜。
不多时,大庆帝将最后一份试卷放下,抬起头,神色平静,淡淡地吩咐道:“就按这顺序张榜吧。
动作迅速点,朕也盼着早点见到未来的股肱之臣。”
他声音浑厚有力,在空旷的殿内回荡,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主考官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弯腰行礼,脸上带着十足的谦卑,说道:“圣上放心,臣定会尽快安排这批进士进宫面圣。”
众考官也一同跪地,齐声道:“陛下圣明。”
大庆帝微微抬手,示意他们退下。
众考官这才缓缓起身,倒退着走出殿门,待走出金銮殿后,他们长舒一口气,各自散去,着手准备接下来的事宜。
---
次日,榜单高悬于京城最热闹的朱雀大街,红底金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状元人选尘埃落定,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欢呼雀跃者有之,黯然神伤者更是多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戏码在此刻轮番上演。
喜报送到柳禹琛居所之时,正值午后,日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光影。
柳禹琛一袭月白色长袍,衣摆处绣着淡雅竹纹。
他本是一脸从容,可当那喜报映入眼帘,眼中还是难掩激动之色。
柳禹琛手指微微颤抖着接过喜报,反复确认上面的名字,滚烫的字句宣告着他多年苦读的圆满。
一旁的阿福机灵得很,早就准备好了打赏,满脸堆笑地将碎银塞到报信官差手中。
阿福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二位辛苦了,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两名官差接过银子,笑容愈发灿烂,脸上的褶子都透着欢喜。
其中一人拱手道:“柳公子高中状元,真是前途无量啊!
日后飞黄腾达,可别忘了咱们这些小官差!”
另一人也附和着:“就是就是,状元郎才学博古通今,日后必定平步青云!”
二人妙语连珠,恭贺显得格外有诚意。
一时间,柳禹琛的居所热闹起来,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
柳禹琛也不再如往日那般低调,热情地招呼着众人,该有的应酬有条不紊进行着。
次日,柳禹琛特意换上一袭藏青色长袍,领口袖口镶着精致的白色滚边,头戴一顶黑色儒巾,尽显儒雅气质。
他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前往恩师方大儒家中拜谢。
方大儒身着深灰色长衫,精神矍铄。
见到柳禹琛,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面色都泛起了红晕,眼中满是欣慰:“禹琛啊,你能高中状元,为师甚是欣慰。
这都是你多年努力的结果,往后入了朝堂,更要不忘初心,为百姓谋福祉,为社稷尽忠啊。”
柳禹琛恭敬跪地叩首:“学生定当铭记恩师教诲,不负恩师栽培。”
当天,柳禹琛便收到了三日后进宫面圣的旨意。
回到居所,他屏退众人,坐在书房之中,屋内安静得只能听见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他静下心来,仔细整理着面圣所需的一应事宜,反复斟酌言辞,演练礼仪动作,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然祸福相依,此刻柳禹琛不曾料到:面圣过后,他会被单独留下来。
那时候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