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扶苏始终密切关注着天幕之上所呈现出的种种过往事迹,并由此深入了解到分封制所引发的诸多严重后果。通过此番观察与思考,他不仅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就连自身观念亦随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如今的扶苏,兴许仍残留着些许执拗,但在某些方面,随着逐渐深入地接触与了解,他开始意识到从前自己一直坚守的信念未必全然正确。犹记得上次父皇所言,他如此执着坚持的种种到底是为了何人?是仅仅为了自身,亦或是为了整个大秦的黎民苍生呢?

扶苏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反复拷问着自己的内心。当他凝视着天幕之上所讲述的故事以及天幕之下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大秦子民时,方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心中所渴求的不过是些简简单单的事物罢了——能填饱肚子、穿暖衣裳,过上衣食无虞的安稳日子便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所在。他们渴望远离战火硝烟,期盼家中的孩童、丈夫、父亲们无需背井离乡奔赴战场后便从此杳无音讯,再难相见。

秦始皇静静地聆听着扶苏的这番肺腑之言,其面容虽未流露出明显的表情变化,但实际上,这位雄踞天下的帝王对于扶苏现今的转变已然感到颇为欣慰。此时的扶苏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分析问题。身为一名当权者,其所肩负的责任绝非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是要兼顾各方利益,权衡利弊得失,方能治理好这偌大的帝国。

“扶苏,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施行分封制,置于彼时那样的环境之下,实则情有可原呐!”秦始皇微微眯起双眸,仿佛穿越时空望见了那时大明所处的局势,身为当权者的他尽管对此并不认同,但也难以否定朱元璋如此决策,实乃出于为朝廷构筑一道坚实屏障的考量。

扶苏面露疑惑之色,轻声问道:“父皇……儿臣实在不解,如今咱们已然明了分封藩王之事实属不妥,可您为何又言其情有可原呢?”此刻的扶苏,目光紧紧盯着秦始皇,期待能从父亲口中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秦始皇深吸一口气,缓声道:“扶苏,你且想想,那大明疆域何其辽阔,再加上据天幕所言,此江山乃是从异族手中奋力夺回的。而那些蒙元之人,依旧于草原之上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你难道不曾留意到吗?朱元璋将除了自己选定的皇位继承之人外的几个关键藩王,皆部署在了与蒙元势力接壤的前沿地带。”说到此处,秦始皇不禁轻皱眉头,似是在惋惜着什么。

稍作停顿后,他接着说道:“朕正是洞察到此等情形,方才能理解朱元璋此举背后的深意。只可惜啊,他的后继之君未能承袭这份聪慧,以致最终酿成祸端。”话语间,秦始皇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情。

“朱元璋所谋划的应当是以这些藩王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其目的在于对那些异族之人实施严密的监视与强力的压制。如此一来,一旦有异族异动,朝廷便可在第一时间获取情报并迅速作出应对举措。即便其中某一藩地不幸失手沦陷,但以朱元璋所在的应天府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言,前方仍有数道藩王势力可充当坚实的屏障,从而赋予朝廷充裕的时间来调度兵力、派遣将领。难道你未曾留意到吗?朱元璋对于这些藩王的兵权把控甚严,唯有在战争爆发之际,他们方可掌控军队;然而当战事平息,无仗可打时,这些军权则尽数收归朝廷所有。相较之下,大汉时期的藩王权力要大得多,他们不仅拥有更多自主掌控的军权,且在钱粮等方面也享有较大自主权。此外,就连藩王封地内的大小官员任免,皆由朝廷统一调配派遣。而朱元璋所分封的藩王却有如此种种限制,无疑给这些藩王加上了数重难以挣脱的枷锁。”秦始皇面色如常的缓缓说道。

“父皇说的这些,儿臣已现在有了了解,只可惜那朱允炆未能洞悉此中的深意,反倒手段狠辣,急于削藩。他未曾料到自己最终竟会落得个兵败失位的下场。”扶苏听完这番话后,深表认同地点点头,接着感慨地回应道。

“但是这里面这个朱允炆,扶苏你有什么想法?”秦始皇看着扶苏,让她自己想明白,为什么这个朱允炆会失败。

“朱允炆,实在是太过心急了!儿臣看朝堂之上,武将稀缺,而他身旁的那些谋士文臣们呢,也并非是真正称职的臣子呀。”扶苏微微皱起眉头,缓缓地说道。

“扶苏啊,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呐!想那朱允炆,当初如此急切地想要削藩,这第一步便已然走错啦。要知道,他最终的目标,亦或是重中之重的目标,便是那朱棣无疑。然而,他却犯下大错,一招不慎,打草惊蛇。竟然将最为强大凶悍的朱棣留到了最后一个去对付,这岂不是自寻死路?反倒给予了朱棣充足的时间与机会来积蓄力量、奋起反抗。更为关键的是,这朱允炆严重低估了朱棣的能耐啊!且看那天幕之上所呈现的种种信息,原来在他所处之地,竟有好些将领都曾在朱棣麾下效命,彼此之间自然存有一份情谊。如此一来,可不就成了朱棣势力得以迅速扩张的绝佳契机嘛。原本,这朱允炆应当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一方,但到头来,却终究还是让朱棣凭借最初区区八百侍卫便获得了成功。扶苏啊,你不妨仔细思量一番,一边是颇具实力的藩王,另一边则是如朱允炆这般的皇帝,那么,这种分封制度究竟还有何意义可言呢?”秦始皇双手背于身后,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反问着扶苏。

“儿臣已然明悟其中深意,即便当下分封藩王,以我们这一代人之间尚存情分与血缘之维系,或可避免此类事端发生。然而,待到后世子孙之时,则情形迥异。于彼等而言,与生俱来便已与朝廷之利益渐生背离。倘若朝廷之君主乃是贤明且具卓越才能者,兴许此天下尚能维持风平浪静之态;然若遇平庸之主,而藩王一方既有能耐又怀勃勃野心,那往昔春秋战国之乱局必将再度上演,致使其后如周天子般徒有虚名而无权柄。”扶苏侃侃而谈,将这番有关分封之后可能引发之事一一道出,而此皆源自他近些时日从天幕之上所见关于后来大汉分封后所衍生诸事。不仅如此,扶苏还曾详查前朝诸多古籍,初始之际,对其中所述实难置信,但古籍所载与数百年来实际所发生之事相互印证,令人一目了然:世事发展绝非能随心所欲、尽如其愿。

秦始皇凝视着眼前变化巨大的扶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投向那神秘的天幕。这神奇天幕的降临,无疑给大秦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与机遇。

与此同时,汉武帝刘彻则对天幕上提及的大明朱允炆表现出极度的轻视。他实在难以理解,如此平庸之人怎会登上皇位?刘彻满怀疑惑地注视着朱元璋,心中暗自揣测这位开国之君的眼光为何如此之差。

作为大汉天子,刘彻对于分封藩王以及如何与之相处、处置等事务可谓了如指掌。然而,当他目睹后续关于朱棣的种种事迹时,内心深处对那些藩王的忌惮愈发强烈起来。但刘彻自信满满,坚信凭借自身的谋略和手段,绝不会重蹈朱允炆那般引火烧身、自毁长城的覆辙。

“大明的建文帝若没有明成祖力挽狂澜,恐怕真就二世而亡了,即便如此,也相差无几啊!”康熙望着天幕之上所展示的一切,如今的他对此已然心知肚明。尽管康熙对大明王朝并无多少好感,但对于朱棣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他仍不免心生钦佩之意。确实大明或许就只有永乐帝和洪武帝康熙才看的上。

“实际上,如果从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的视角来审视,明太祖永乐大帝朱棣发起的这场靖难之役也许有着充分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否则的话,大明王朝极有可能如秦、隋一般,仅仅历经两代便走向灭亡。

需知,当初朱元璋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朱允炆言道:“朕已将抵御北方胡虏这一重大责任交托于诸位藩王之手,如此一来,方可确保边境安稳无虞,从而为你留下一片宁静祥和的江山社稷。”然而,面对祖父的嘱托,朱允炆却反问道:“倘若胡虏无法安分守己,自然可以依靠诸王予以抵御。但要是诸王心怀不轨、蠢蠢欲动,那么又该由何人出面镇压呢?”闻得此言,朱元璋不禁陷入沉默之中,转而询问起朱允炆对此事究竟有何见解。只见朱允炆侃侃而谈道:“首先应以仁德感化他们,再用礼法加以约束;若此二者皆不见效,则应削减他们的封地;倘若依旧难以奏效,就应当更换藩王人选;若是情况发展到最为严重的地步,甚至需要兴兵讨伐。”不得不说,朱元璋听完这番言论后,亦觉得朱允炆所言甚是有理,实乃无可替代之良策。

只可惜,待朱允炆正式登基即位之后,其所采取的削藩之举却与他先前所述大相径庭。

与此同时,在建文朝廷的财政领域,同样推行了一系列全新的举措,旨在减轻前朝遗留下来的部分繁重赋税。

其中最为关键且意义重大的一项举措便是大幅度削减了江南地区过高的土地税赋,特别是针对富庶无比的苏州与松江这两座府城所征收的沉重土地税额。实际上,此类减税策略乃是延续了早在洪武年间便已经开启的减免政策,但此次的力度却远远超出以往任何时候。一直以来,富饶且人口密集的江南地域自从本朝建立伊始,便承受着极为繁重的赋税压力,也正因如此,此地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他登上皇位之后,立即明令禁止依据诰文来展开案件的审理及判决工作,并同时下令终止张贴各类榜文。通过这种方式,他巧妙地运用了严格遵循律令的手段,成功地掩饰了自己实际上对于祖父所下达指令的公然否决。

不仅如此,建文帝还彻底改变了朱元璋时期那种重视军事力量而轻视文官集团的倾向性做法。他对文士们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与优待,显着提升了他们的官职等级。与此同时,建文帝更是一心想要恢复古代制度,表现出强烈的“锐意复古”之志。例如,他竟然妄图推行井田制这样古老的土地分配模式;而且对于官名、宫名以及殿名都仿照《周礼》进行频繁变更,如此行事虽看似复古,实则只是白白增添了诸多无谓的混乱与困扰罢了。”悠然说道。

“什么?咱竟然将皇位传给如此一个狼心狗肺之人!罢了罢了,既然事已至此,那也只能这般了。咱原来在位之时,你倒是伪装得极好啊,可待朕百年之后,这一切便都原形毕露、荡然无存了!”看着朱允炆所做的事情朱元璋怒不可遏地吼道。

回想起天幕上自己年老之时,他仍在思索着究竟是何缘由让自己选定了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若仅仅只因他是长子朱标的儿子,倒也未必全然如此。然而此刻,真相已然大白,原来这朱允炆一直以来都是佯装孝顺,将自己蒙骗得团团转。而当时的自己,一心只为了朝堂的稳定与平衡,竟被这小子表面所展现出的纯孝给迷惑住了双眼。怎料最终却是挑中了这样一个心怀不轨、野心勃勃之徒!想到此处,朱元璋愈发地气恼和愤恨起来。

“爹,此事皆因儿臣而起,是儿臣未能将其教导好,以致酿成今日之大祸。”一旁的朱标望着天幕之上关于朱允炆的种种描述,心中亦是懊悔不已。他深知选择朱允炆继承大统,其中确有部分原因是出于对自己的考量。如今眼看着局面发展至如此地步,他只觉愧对父亲的信任与重托。

“你瞧瞧你养的好儿子!居然还敢削减江南地区的税收?他难道不清楚吗?这天底下谁不知道江南富庶,故而税收相对较重;而北方呢?连年遭受战乱之苦,人口稀少,为了使其得以恢复元气,税收自然就要轻一些。怎么着?难不成他心里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北方?还是说整日里就跟那帮南方的臣子们厮混在一起,把北方给忘得一干二净啦!”朱元璋怒不可遏地吼道,他原本正在看着天幕上面,听到朱标说话的声音后,猛地扭过头来,满脸涨得通红,一双眼睛瞪得浑圆,仿佛能喷出火来。

要知道,他之所以制定这样的税收政策,那可是有着充分理由的呀!如今朝廷的军队与北方的蒙元频繁交战,无论是军饷还是粮草,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钱财物资支持?可朝廷绝大部分的税收都源自于南方那几个富饶的省份,如果再减轻江南的税负,那这庞大的军费开支又该从何处着落呢?再说了,北方地区长期受到蒙元鞑子的侵扰掠夺,加之历经多年的蒙元统治以及战乱摧残,早就变得人烟稀少、民生凋敝。在这种情况下,若再不采取措施扶持北方经济发展,恢复人口增长,恐怕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危机之中呐!

北方所交上的税收和少得可怜,南方税收减少,那朝廷究竟应当采取何种举措呢?更为关键的是,朱元璋内心深处迫切地希望能够遏制住南方士族所萌生出的某些念头和想法。

此时此刻,朱元璋赫然发现朝堂之上占据多数席位的皆是来自南方的士子大臣,而北方出身者则寥寥无几。对于一个已然实现大一统的王朝而言,如此构成的朝廷无疑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与风险,因此朱元璋之所以会这般行事,自然有着其背后深层的缘由。

然而,上述种种言论还算不上最为糟糕的情况。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朱允炆居然妄图恢复早已过时的井田制以及其他古老制度,并且极度重视文官而轻视武将。莫非前朝因类似举措而招致惨痛教训之事已被全然遗忘不成?

“且瞧瞧吧!他竟欲恢复井田制,简直就是比隋炀帝还要昏聩无能啊!”朱元璋怒不可遏,心中愤懑难平。他着实想不通怎会拥有如此这般的孙儿,不不不,自今往后,朱元璋定要彻查清楚这朱允炆到底是由何人所孕育而生,务必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孙子不要也罢,否则日后恐将酿成大祸。此刻,朱元璋一贯善于克制的心内怒火已然濒临失控的边缘。

“儿子知道该怎么做了。”朱标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天幕上方所展示的那些令人瞠目结舌之事,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天幕上面的朱允炆竟然会产生如此可怕的念头,并将其付诸实践!此刻,朱标的内心充满了震惊与懊悔,同时暗自庆幸老四朱棣能够成功发动靖难之役。否则,那偌大的大明王朝将会被折腾成何种模样,实在是让人不敢细想啊!

如今,朱标已然和朱元璋拥有了相同的看法——必须彻查此事!哪怕只是为了给天下苍生一个交代,也绝不能让这般荒唐之事继续蔓延下去。

“好了,这件事情和标儿也没有什么关系,天幕上面不是说了,朱允炆不是你教导的吗?标儿身体本就欠佳,平日里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教允炆。”马皇后心疼地望着一脸凝重的父子俩,待朱元璋的怒气稍稍平息后,柔声劝道。她深知朱标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且一直以来尽心尽力地辅佐朝政,着实不该在此事上受到过多苛责。

听到马皇后的话语,朱元璋脸上的怒色渐渐褪去,但仍有些不甘心地嘟囔着:“妹子,咱也是被那小子骗得好苦啊!”在马皇后面前,这位铁血帝王难得流露出一丝委屈之色。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却对自家儿孙的真实想法一无所知,甚至险些酿成大祸,怎能不让他心生懊恼呢?

“好了,既然现在已经知晓了真相,咱们就有的是法子去改变这一切。要不然,上天让咱们知道这些又是为何呢?”马皇后目光坚定地看向朱元璋和朱标,仿佛在给予他们无尽的勇气与信心。

“妹子所言极是呀!”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转向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好了,标儿啊,既然你已经想好该怎么做了,那就放手去干吧!不过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以后咱们皇家出生的皇孙可得找可靠之人好好教导才行呐!否则,要是再出一个像朱允炆那般的,咱可就不好收场喽。”说到此处,朱元璋不禁皱起眉头,似乎回想起某些令人忧心的往事。

朱标赶忙躬身应道:“是,父亲,儿子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情。”他深知朱元璋话中的深意,也明白皇孙们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毕竟,他们将来可是要肩负起治理国家、延续皇室血脉的重任。想到这儿,朱标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使命感,他在天幕上面看到了教导的重要性。

其实,朱标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晓得那些个心向家族南方的士子大儒们未必能真心实意地教导皇孙。若是放任不管,任由朱允炆之流受到不良影响,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所以,对于这方面的事宜,朱标绝不会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