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黄金年代 > 第127章 问题叠着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

钱开阳、陈锋又来医院看了李墨,陈茜没有跟着一起。

聊了一阵后才离开。

到了下午,已经恢复健康的李墨,办理了出院手续,回了科研车间。

得到信儿的洪闯、童争先他们,后脚就跟来了。

“李墨同志,我为前段时间对你说的那些话,向你道歉!”

刚见面,童争先对着李墨就是深深一鞠躬,态度诚恳的道:“我不该质疑你的科研能力,是我有眼不识泰山……”

“您太客气了。”

对方的举动,搞得李墨有些不好意思。

平心而论,他到了童争先这个年纪,遇到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同事牛逼哄哄的,肯定也会对对方产生质疑,这点无可厚非。

“您要不提,我都给忘了!”

洪闯几人,也先后对李墨做出道歉,李墨一一回应。

“小李同志,舰体模块化部分已经开始着手建造,最多两个月左右,便可完成……”

“现在,我们都能腾出手,可以来这边与你一起完成舰艇的动力系统部分了。”

洪闯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欢迎欢迎!”

“有了您几位的大力帮助,我相信最多一个半月,咱们就能拿出动力系统样机!”

李墨昏迷了一场,林城怎么都不敢让他像先前那样,超负荷搞动力系统样机了,如此一来,在不超额加班加点的情况下,保守估计,至少也得三个月才能把样机搞出来。

超出了此前跟洪闯的约定。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打赌,是李墨输了。

科研人员‘结仇’,肯定是因为科研项目意见产生分歧,解除误会,当然也是意见达成统一。

有了方向,具体的图稿也画了出来,各项数都作出了精准标注……

接下来的工作进度,就快了很多很多!

先是舰体部分,在一千多名技术军人的努力下,短短一个月,便已初具雏形。

动力系统方面,进度相对来说稍微慢了一些。

因为军港这边没有高精度机床,对于一些精密度要求很高的零部件,加工起来比较缓慢。

李墨没办法,只好跟钱开阳取得联系,询问能否将民兵团那两台高精度机床送来这边。

钱开阳说:“你小子运气真的是太好了!”

“霍老投资的机械厂,前段时间已经封顶,为了尽快生产出高精度车床,霍老特意让人从海外购买到了几台二手高精度车床,置换了你改良过的那两台……”

“你要用,就给你送过去!”

民兵团科研车间里那两台高精度车床,已经被霍老拿去当样机生产了,送来青屿市,他估计不会同意。

当然了,青屿市这边也不是白要的,得给钱!

这次科研任务,军部方面拨付的资金十分充裕,张少阳直接点了头。

一台高精度机床,哪怕是二手的,要价也在四万元以上。

四台,十七万。

在机床送到的当天,资金就打过去了。

有了高精度机床,舰艇动力系统部分进度,得以极大提升。

时间不知不觉又过去二十天,所有零部件终于全部加工了出来。

洪闯他们六位都上了年纪,连续保持将近两个月的高强度工作,让他们身体很吃不消,迫不得已,他们都是喊来就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来帮忙。

又花了一周多,终于把动力系统样机组装好。

然后,几位科研大牛出现了意见分歧。

洪闯、童争先他们认为,可以直接将样机安装到模块上后,再进行验证。

可李墨却觉得还是先针对样机进行验证,确定没有问题后,再安装进模块机舱比较保险。

最终洪闯还是认同了李墨的意见。

这也从另一侧面表明,虽然打赌,是李墨输了。

但李墨在此次的科研任务中,绝对已成了领头羊级别的存在,牢牢占据了主动地位。

这支逐渐壮大起来的科研团队,立即展开动力系统样机单独验证。

一个月之后,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将样机安装进模块机舱里,开始统一进行验证。

这也是李墨不同意洪闯、童争先他们安装后再验证的原因。

果然在验证中,发现了两个相对较大的问题。

首先是轴系对中这一核心技术,并不能很好的保障样机平稳运行。

这是因为李墨分别多加了一台燃气轮机、一台柴油机,却并未增加轴系对中作为核心平稳的装置。

好在问题发现的比较及时,当即做出调整。

第二个问题是,电启动这块,电力不足以很好的启动六组动力装置,也就是说,铅酸电池蓄电不足,同样得做出调整。

关于这个问题,不是说再加一组或两组铅酸电瓶就能解决的。

经过七八天十数次讨论、不间断的实验,最终,李墨提供出了新方案,成功解决了问题。

说来也简单。

铅酸电池提供的电流不是不足以启动动力装置吗?

好,那就换个思路,原先两组铅酸电瓶,只留下两块电瓶,节省出来的空间,增加一台发电机,提供的直流电,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功启动动力装置!

解决了遇到的两个棘手难题,舰艇建造工作,也就进入到了模块组装拼接阶段。

而此时,距离军部给出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半个月了……

谁也没有想到,新型舰艇真能圆满完成研发设计,真给捣腾出来。

具体建造,这点时间根本不够!

李墨也是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

他以四十多年后的技术标准来看待七十年代末的舰艇建造,才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有自己带来的先进技术,半年左右,零五二舰的雏形就可建造完毕。

可真正操作起来,这才发现,跟自己设想的有点不太一样!

没有高性能计算机,期间随便遇到一个小问题,至少都得经过多人多次验证才能解决。

其中比如高精度机床,花了六天时间,才完成了运送以及安装调试等等一系列的工作……

好在,研发设计已经成功,舰艇的真正建造进度,就算是完成一半了。

接下来,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只需将所有模块组装拼接在一起,然后完成楼体部分、蒙皮部分,就可以进行舾装。

然而就在这时,军部方面,又有电话打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