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70章 陈母发威 喜训频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大舅家的长子,陈秀今年考中了,名次靠后些。还是杨七求了晋王,给弄到洛阳县去当县令,过几日就要上任去了。陈二舅家的长子,陈干今年也考中了,名次更靠后,英王帮忙安排,刚到礼部领了凭,要外任到漳州浦县当个县令去了。别看两人都是县令,却不同级。洛阳是上县,漳州是下县。

李夫人打眼看陈秀,这孩子长得清秀,身材挺拔,神情温和。能榜上有名,到是个人才。要是我家的荠儿能嫁给他,应该也不错。就是陈家的门第太低了些,还要再观望观望。又看看陈干,长得白白净净的,大高个,也是个不错人才,你说人陈家,就是一普通农家大户,怎么能出这些能人呢。

又想起杨茴,不明白茴儿怎么就落榜了,从小条件就好,难道还不如农家子弟。明明都是一个书院出来的,之前杨茴的学业还在两陈之上呢。杨茴觉得没面子,索性跟李夫人说,他不考了,家里的生意那么多,做了官,谁还帮她料理生意呢。气得李夫人追着他打,稀罕他管生意,不上进的王八羔子。

席上大家相谈甚欢。李夫人故意说,他们家李圭,现在是个香饽饽呢,成绩好,人也年轻俊美。很多世族大户都找人来说合呢,说来说去,显摆的连王院长都嫌烦了。

英王说,前十名都被皇帝召见了,头名的那位,去了礼部学习。次名的,去了吏部学习。李圭是第六名,皇帝很喜欢他,让他去中书省学习了。现在是通事舍人,从六品上。李圭还不到二十岁,起点如此之高,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萧美美对杨七道:“七妹呀,现在弟弟都出生了。到底是杨家的儿郎,久住在春劲院也不是事,是不是接回侍郎府去。”

杨七皱眉道:“杨蕴还太小,离不开母亲。要说连母亲一起接进侍郎府,又恐陈夫人命格与家中不合。先住在这里吧,等过几年再看看。”

杨家人都不吱声了,杨侍郎更是瞪了萧美美一眼。萧美美道:“我把弟弟接到身边,好好抚养,让他给引来个小侄儿。”

李夫人笑道:“只听说招弟弟的,还有招侄儿的呢?上次你不是说弟媳和她腹中的孩子克你吗?生出来就不克你了?我看不妥,还是留在五弟妹身边。这么小的孩子娇嫩,要是有个磕磕碰碰的,怎么向老夫人和五弟妹交待呢。”

老夫人也拉下脸:“萧氏,吃也堵不住你的嘴。人家有亲父亲母,再不济,还有我这个亲祖母,孩子的亲大伯大伯母是宗长宗妇。这些人都没说话,你兴头个什么劲呢。”

小萧氏翻了个白眼,坐下。嘴里说着:“我就是喜欢这个弟弟,看他长得好看,喜欢的紧,没有别的意思。”

老夫人白了一眼杨梧,心道,五郎父子怎么就喜欢萧家的妖精呢。老妖精作没了,儿子又娶进门一个小妖精。

杨芙问,前几日,众人进宫贺岁的事,问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新鲜事倒没有,跟往年差不多。只是多年不出席皇家家宴的长公主领着外孙女来了,席间说跟杨七要一个会说书的小戏子。杨七有点舍不得,说要在东市那边开个茶楼,天天都有说书,唱曲的。那里离长公主家很近,长公主可以天天来,不跟她收钱。

英王刚给国库送去三十多万贯,皇帝正待见杨家人呢。晋王也高兴,他也得着了二十多万贯。两人怕长公主难为杨七,都出言给杨七挡灾。长公主有点不高兴,终归没再说什么。

杨侍郎道:“杨七一贯不懂事。不就是一个小戏子嘛,长公主要就给她呗。这位长公主可不一般,当过皇后,当过太后,现在当长公主。帝后对她心怀歉意,一般不会拂了她的意。杨七把她得罪了,以后指不定她会做什么来报复。”

李夫人问:“你要在东市办茶楼?哪个位置呀,要不要人合伙?办个什么样的?”

杨七道:“不是东市里边,里边的铺面都小,我觉得不合用。在东市外边东南角的常乐坊,我新买了一座宅子,改为不舍茶楼了。已经在收拾了,估计明年春茶下来的时候,就能开业。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在座的人多是人精,脑了转一转,就大致知道了,萧氏的房子改茶楼了。众人心照不宣的一笑,不问这个了。

喝到尾声,众人有些醉了。忽然,陈老夫人走到杨侍郎面前,对他脸上就是一记耳光。嘴里骂道:“你这个混蛋。当初你家里上门求娶我的女儿时,怎么说的?这才十几年呢,你就把她赶出门来了?她为你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哪里不好了?你也是名门大户的嫡公子,朝廷堂堂的工部侍郎。就是这样作人的,我呸!”

众人一愣,杨侍郎用手捂面,不敢还手。英王妃忙上来劝:“陈老夫人,请息怒。误会,误会。就是家里一直没有孙辈出生,怕命格不合,避一避。一用的月例,都是按时发的。”

陈老夫人道:“在座的人都是读过书的,这说的是人话吗?我女儿的命格好着呢,她在我们家时,那贤孝的美名传遍十里八村。要不然,你们堂堂英王府也不能主动来我们家求娶。你们生不出孩子,就是你们家缺德事做多了,我女儿连生了三个孩子,儿女双全。要是她命格不好,做了天怒人怨的事,也该是她生不出孩子来才对。你们欺负我不识字,不如你们见多识广。说她命格不好,与府里相冲,哪个王八蛋说的?”

兰老夫人听了这话脸都红了,一是羞,二是气。这么多人,有些下不来台了。李夫人劝:“陈家伯母,没有人说什么。我看,五弟妹命格好着呢。”

陈老夫人道:“当初,你们说娶妻不看门第,主要看品德。我真信了你们的鬼话,把我女儿推进了火坑。这些年,我怕你们嫌弃我们家的出身,从来都不敢来你们家走亲戚。知道你们家对我女儿不好,也劝她忍着。忍来忍去,到得了一身的不是,被赶出门来了。原来世家大族,皇亲国戚,都是说话不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混帐人家呢。如今,我就是撞天鼓告御状,也得给我们家一个说法。”

杨七凉凉地道:“外祖母,您不用撞天鼓滚钉板的去告御状,只去打听几个御史家,写个东西,往大门前一跪,把这件事一说,明天陛下就知道了。”

杨侍郎一听,就骂杨七一句。陈老夫人又给他一巴掌,嘴里骂:“我们陈家人都在,你还这样骂我的外孙女,要是我们不在,你还不害了孩子的性命。怪不得她不认你,要过继到死了多年的伯父名下呢。你也有老的一天,不要那时候,落在你瞧不起的孩子手里,看你那老脸往哪放。我呸。”吐了杨侍郎一脸。

杨七直在心里为外祖母鼓掌,外祖母威武。

英王好气,但他不能去动陈老夫人。这么多人看着呢,都怪五弟,把事情弄到这个地步。

陈老夫人道:“我就问一句,谁说我女儿的命格与府里相冲?是什么大师,还是高德大能,我当面问问他,从哪里看出来的。要是没有,就是你们杨家坏了良心,造谣生事,诬蔑我女儿的名声。要是嫌弃我们是农家出身,痛快说出来,看我不一刀砍了她。你们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媳妇,怎么不说是她们妨害了你家的子嗣呢?一并赶出去,我才佩服你兰老太太。柿子光捡软的捏,现在人赶出来,也没见你家有什么动静?可见,这天是真长眼呢。”

气氛一时僵在这里。兰老夫人气得想吐血。萧美美有些害怕了,嘴角直哆嗦。她没想到陈老夫人一个农妇,胆子这么大,脾气这么泼辣。

杨七火上浇油:“外祖母,是兰陵萧氏造的谣。他们家女儿嫁给四哥杨荀,亲上加亲。可是他们两个婚前就上了床,怀了身孕。过门那天下雨,摔了一跤,把孩子摔掉了。自己不说自己不要脸,非说是我五叔母克了她的孩子。一家子上门来逼,五叔父早嫌弃五叔母人老珠黄,自己想娶小老婆,趁这个机会正好赶人。五叔父趁了心,没几个月就纳了个年轻漂亮的小妾,还是书香门第的文化人呢。”

陈老夫人一听这话,几步上前,揪起萧美美的头发,把她拎起来:“原来是你造谣。你自己不要脸,还想赖别人呢。仗着自己是名门出身,欺负人呢。我女儿再不济,辈份摆在那里,你和杨荀该要叫一声继母。原来名门就出这样贱货,我们农家也没有这样的。”说完,狠狠地给她脸上几耳光,把她推倒在地板上。

杨老夫人看实在闹得不像话了,就让侍卫把陈老夫人控制起来。自己缓缓站起来,环视周围一圈。说道:“今日杨家在大家面前丢人,实在是对不住了。杨梧是我没教育好,陈家人打了骂了,我也没话可说。陈氏觉得能过就过,不能过也没法子,合离、绝婚随便。想告状,想找御史,我不怕。人生来就是分三六九等,我杨家跟着陛下,浴血奋战,我的大郎满身伤疤,战功累累。我家死了三个儿子,无数部曲,才有今天的成就。总不能因为五郎娶一个农家妇,杨家就成了不好的人家了。要是有人再胡说八道,我的龙头拐不认人的。”喘了几口气又道:“我老了,明日就分家,各过各的,我不管了。”说完缓缓走到门外,穿上鞋。扶着陈妈妈,走了。

其他人一看,不欢而散。

杨七身边有两个耳报神,帝后又比较关注杨家,有点风吹草动的,帝后都会过问。第二日,不等御史上奏,帝后就知道了。

皇后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又好气又好笑。心里觉得杨梧活该,让妻子的娘家人抓住了把柄。叫人关注后继的事,乐呵呵地吃瓜。

没多久,英王府果然分家了。英王得一半家产,其他四个儿子分另一半家产。老夫人要跟着大儿子,老夫人的私产还是由老人家自己管着。

萧家人找麻烦,杨七暗里让人挡了回去。陈氏不肯合离,也不敢告状,更不敢回府。杨七对杨侍郎要求,伺候陈氏的人,伺候杨蕴的人,依侍郎府里同等的月例,按时送过来。陈氏母子的月例不要东西,全折成钱,陈氏每个月二十五贯钱,杨蕴十岁之前每个月十贯钱。等杨蕴长大了,再议以后的事。杨侍郎看陈家人一副拼命的样子,只好同意了。萧美美到是高兴了,杨家分家,侍郎府分了不少家产,虽只有八分之一,可这是世家大族,有底蕴啊。

可惜萧美美没高兴多久,皇后下旨了。申斥萧家教女无方,萧美美不守妇道,是无德,造谣生事,是不法,诋毁家姑,是不孝。即便夫婿子嗣立下不世奇功,此生也不得加封诰命。

皇帝又正式颁旨:杨侍郎夫人陈氏,自归杨氏,容忍勤俭,心灵手巧。生育有功。特封江州候夫人,随夫品级。其子杨蕴,立为江州候世子。杨荀,不仁不孝,念两代英王的功勋,不降罪。命去宕州府军中任参军,自谋出身。即刻上任,妻子随行。

杨侍郎接到旨意,心中叹息,这真是命呢。心里觉得对不起前夫人,可皇命难为啊。萧美美、杨荀先后接到皇后与陛下的旨意,杨荀傻眼了,萧氏哭得半死。

杨荀夫妻走后,杨侍郎也不肯去接陈氏。此时心里恨透了陈氏、杨七,还有陈家那老太太。家中无人当家,只得让妾室韩氏暂管家务,妾室姜氏协理。

有意思地是,英王府的长媳王氏三天两头去看杨蕴。每次都拿很多东西去,还要抱抱那小子。英王妃很不满意,对王氏说,离陈氏远一点,别叫她冲撞了。

王氏道:“王妃,五叔母绝对是命好的,您莫听萧家胡说。您瞧陈氏的三个孩子,两个男孩都有爵位继承,一个女儿如此优秀。能生出这样的孩子的女人,命还会不好吗?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看蕴儿就喜欢,虽是兄弟,心中跟儿子似的看待。你说我,四妹妹,五妹妹也天天在春劲院说说笑笑呢。”英王妃拿她没办法。

过了清明,杨荞来报喜信,怀了身孕,两个多月了。

过了上巳,杨芥来报喜信,怀了身孕,两个多月了。

端午过后,王氏忽感身体不舒服,时常觉得燥热,胸闷恶心。找孙小宛看,果然有了身孕,不到两个月呢。把英王妃高兴坏了,只嚷着要众人好好照顾世子夫人。

到了乞巧节,郭氏那边也来了喜信。说是怀孕了,下个月要回来养胎。英王妃听了更是高兴。

老夫人也说,这杨蕴是个有福气的。他一来,领来了不少侄子侄女,家里的喜信频传。

过了中秋,通善医馆终于开业了。杨七忙活了几个月了,刚松了一口气,有人来报,杨蓉就要生了,还有些难产的征兆。

把张家人急不行了,张长逊亲自来了医馆,请孙小宛过去看看。还是杨七说,这医馆药草和设备都齐全,人都是专业的,还是把二姐送妇幼医馆来吧。

胎位有些不正,荷花给杨蓉正胎位,痛得杨蓉直叫唤。折腾了两天一夜,吃了好几剂催产药。在八月二十六,亥时一刻,生下了一位公子。远在边疆的张氏夫妇听了非常高兴,给孩子取名张远征。

今年风调雨顺的,几处庄园土地都收成甚好。把庄子上的人累得不要不要的,但心里充满丰收的喜悦。

幸好,尉迟殿臣给她送来一批人,也是以前在战场打过仗,后来被迫还乡,现在混的不太好的退伍军士们。

杨七和李夫人天天安排着吃烩肉菜,蒸肉饼。人干活这么累,当然要吃好一些,不然还不得累趴下了。

今年增加了瓜果的种植,收的果子,各亲戚家送了一些。皇宫订购了一些,各大户人家订购了一些。其余的捡好的都窖藏起来,品相不好看的制成果脯,每天送些送到不舍茶楼去。

杨七在尉迟殿臣那块山地上建了酒庄,杨七的酒庄里,第一批酒也出坛了。不如人家酿的好喝,酸涩味重,还需要改进。杨七没法子,只能低价处理掉,没赚到什么钱。酱园子,生产出的各种酱还不错,小赚一点。饴糖厂,各样饴糖品质都不错,通过燕兴邸和张氏牙行,卖到了千里之外的夷族。

依依花园就是从杨茭手里买的那个农庄改的,主要种的是各色各样的牡丹、玫瑰、月季、菊花。几百亩的规模,看着就漂亮。每个花季,都有许多人来看花,买花。庄里种的花儿,着实卖了个好价钱。杨七还在图书馆后园子里办了几次花展,赚足了钱。

杨七承包的尉迟姐夫家的两块沙地,全种的瓜类,好几种,有西瓜、甜瓜、香瓜、苏瓜,从上市到罢园,生意都非常好。

十月初一,依依茶馆开业了。杨芙、杨蓉、杨荞、杨芥、王氏、郭氏都来看热闹。只见依依茶馆里并不如普通商铺,就是个大园林。

那门楼十分气派,有七柱八开间的门房。对外有花窗,雕刻精美。对内开了门,设有茶艺表演。这算是茶叶销售区。

往内行了十几米,转圈修了走廊,廊下挂着各种小花盆,种了些吊兰,各种小花。还请了几个会调鸟的师傅,养了许多鸟雀、有虎皮鹦鹉、玄凤鹦鹉、凤头鹦鹉、牡丹鹦鹉、灰鹦鹉、金刚鹦鹉、八哥、画眉、鹩哥、文鸟、黄鹂、相思鸟、百灵鸟、绣眼鸟,每日早上,鸟叫的可热闹了。

院子分成三部分,前园子盖了双层戏台,戏台前面设了观众席,能坐上百人。戏台周围摆了许多修剪漂亮的花盆。戏台后面种了许多松柏。

中间的园子种满了翠竹、杏花、桃花、梨花、石榴、桂花、菊花、梅花。花丛中间修了七柱八间的双层茶楼。楼上楼下都是茶座,可以打马吊、下棋、打纸牌。也可以喝茶、吃果子、吃糕点。有一份菜单,还可以点餐。

后园子靠后墙的地方,盖了两排双层的房舍,是给园里的服务人员住宿用的。算是生活区,生活设施什么都齐备。

封长红管着杨七的钱庄,太忙了,杨七让杨三娘单独在这里管事。从育幼堂挑了一些灵醒的女孩子,在这里学习表演茶艺。每月给月银,卖了茶还给提成。

还有些孩子,聪明伶俐的,识了字就学背书、说相声、演小品、唱曲。只要让客人开心了,除了杨七给的月银,客人的赏钱是归自己的。

不断有御史说杨七这样营业不合规矩。皇帝听了这话,要收拾杨依依,责令关闭,没想到,婉德长公主出面给茶馆说了情。

原来,长公主有个小外孙女叫林静宝,从小在长公主身边养活。小姑娘喜欢热闹,所以长公主才向杨七讨要小戏子。自从茶楼开业,小姑娘天天都往这边跑,每天可开心了。长公主也来过几回,很喜欢听戏文。什么《窦娥冤》,《救风尘》,《杜十娘》,《天仙配》,《梁祝》,《聂小倩》……反正是百听不厌。

帝后都对这个长女有所愧疚,她所请之事,只要不是太过份,都是依着她的。除了告诫杨七收敛着些,这件事也就这么着了。没多久,饮茶、听戏之风,风靡中兴城。

洛阳那边,图书馆也在建了。

忙忙碌碌地直到年底,江南李家遣人送来两斛珍珠。珍珠质量不错,有正圆的,有近似圆的,也有些不太圆的。大多数都有黄豆大小,小的也有绿豆大小。这是第一次采珠,李家信里说,只采了三成,有六分的出珠率,珍珠形状较好,个头还略小些。其余七成还留着,等过多几年,再采珠,兴许会长得大些。这两斛珠,是给杨七小姐的分红。

杨七非常高兴,总算是成功了。自己也是没有把握的,能一次成功,真是得天之幸呢。回信说,支持他们多养些年头,又嘱咐说多养三角帆蚌。李夫人笑道:“还用你说,现在,我大哥三哥可着紧那些珍珠蚌了,看得如眼珠子一般呢。年年繁殖三角帆蚌,还高价收蚌。除了植珠用,谁要吃一颗蚌,都得挨顿打。”

今年没有科考,王咏静下心来,把《戏说三国》给写出来了,交给杨依依。杨七看了,又指出一些不大顺当的地方,又讲了一些故事,尽量打开王咏的思路。

王院长闲下来,整理了魏晋时期的几位大家诗作,《建安七子文汇》《曹植诗文集》,重点还整理了《乐府诗集》,杨七一气给他出版了。

十月底,杨荞生了,是一个健康的小男孩,长得十分好看。把王院长高兴地,没法没法的。一口气给孩子画了十张画像。给取了名字,叫王士通。

十一月初,杨芥生了,也是一个健康的小男孩,五官长得好,眉清目秀,很像杨芥。只是皮肤有些黑,身量有些大,像父亲。杨芥埋怨尉迟殿臣:“将军,你们家的黑皮基因太顽固了。好好的儿子,长得那么黑。人家都说,大老黑,架钱堆。将来娶媳妇,要下多少聘礼呢。”尉迟殿臣怜爱地摸摸儿子的小脑袋,心里一阵虚软。义王非要给孙子取名,叫做尉迟玉。听着也还行,就认下了。

到年底一算账,杨依依心里直欢呼呢。今年,可是大丰收的一年呢。没想到赚到这么多钱。给众人分红,把那些人也吓了一跳。这杨七每样都有股份,还有些独资的生意,这丫头得赚多少钱呢。

这个年过得格外热闹,杨七赚了钱,在慈善事业和娱乐众人两项上面就舍得下本钱。

先是安排义诊,从腊月十五到腊月二十八,一边看病舍药,一边还施蒸饼、米糕、米粥。

再是捐书活动,向各大书院、各类育幼堂捐赠今年的新书一百本。

后是组织宣传队,到处表演茶艺,讲饮茶的好处,凡是来听的,可以带个容器,免费品尝。在依依茶楼开展了购茶抽奖的活动。每买茶五斤就抽一次奖,百分百中奖率。

又进行卫生讲座,说牙粉、肥皂、洗头粉、香脂的好处。凡是来听的,发一张小年画。

又让李家与几个姐姐家的店铺同时搞促销抽奖的活动,掀起一个春节商业大高潮。

安排了好几支队伍,舞龙、舞狮、旱船、高跷、秧歌,从初一到十五,天天上街表演。正月十五,又让人糊了很多花灯,在曲池坊举行灯会。从初一到十五,可以来免费游园,有猜灯谜有奖的活动。

还向火炮局定了一大批烟花爆竹,在正月十五,十六两天傍晚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