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稻田里的泥土日渐干裂,缝隙如干涸大地咧开的嘴,发出无声的“渴”求。

塘里,河里的水都干了。

稻苗起初还强撑着翠绿,可没几日,便叶片泛黄、蔫头耷脑,在烈日炙烤下摇摇欲坠,那即将到手的丰收成果,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猛地攥紧,悬在了命运的悬崖边缘,岌岌可危。

林逸尘望着这片几近绝望的稻田,眉头紧锁,满心忧虑,他心里清楚,照这般持续下去,今年的稻谷铁定是要颗粒无收了。

此后,林逸尘没了往日的闲适,他之后的每个日子里都在为这个事在空间的书籍中寻找方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那焦虑如影随形,可他始终未曾放弃。

终于,在一本满是折痕、边角泛黄的农书中,他觅得了查看地理位置、寻觅水源的法门。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挑灯夜战,仔细研读、梳理,总结出几大关键经验。

天一亮,林逸尘便召集起村民,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神色坚定,挥舞着手中写满笔记的纸张,大声讲着打井计划,决意要带领大家打出水井,拯救濒危的稻田,击退这恼人的干旱。

村民们听着他条理清晰的讲述,看着他因熬夜布满血丝的双眼,眼中燃起希望之火,纷纷响应号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村里的知青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本就怀揣着一腔热血下乡,期望改变乡村面貌,此刻旱灾当前,更是主动请缨,要与村民并肩作战。

林逸尘带着众人,依据书中所记与本地地形特征,选定了几处打井的位置。

一处是靠近山脚下的冲积扇地带,虽说肉眼看上去与周边干裂之地无异,但经验表明,山体径流长期冲刷,泥沙在此堆积,地下孔隙多,利于蓄水;

另一处则是在曾经的古河道附近,尽管河道已然干涸多年,可往昔水流浸润,地下存有河沙层,极有可能锁住水源。

队伍浩浩荡荡开赴打井地点,打头阵的是村里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他们熟练地抡起镐头,砸向坚硬的地面,率先破土,那镐头落下,好似英勇的先锋,向顽固的大地发起冲锋,知青们和年轻力壮的村民紧跟其后,挥锹铲土。

刚开始挖掘时,土层还较为松散,进展颇为顺利,一锹一锹下去,土块欢快地翻飞着,似乎在为人们的干劲喝彩,大家干劲十足,还不时有人哼起劳动号子,彼此打趣,似乎全然忘却了头顶那毒辣的日头。

可挖到两米来深时,土质突变,坚硬的黏土如同铁板一块,又似一个耍起脾气、拒不合作的“倔汉”,每一镐下去,只能砸出个浅浅的白印,手臂被震得发麻,进度瞬间慢了下来。

有人开始喘着粗气,抱怨这土地太“顽固”,知青中几个瘦弱些的,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手上也磨出了水泡,疼得皱眉。

林逸尘见状,赶忙叫停,让大家稍作休息,自己则跳进井底,仔细观察土层纹理,用手捻着土块感受湿度与质地,思考应对之策。

短暂休憩后,林逸尘重新调配了人力,让身强力壮、有挖掘经验的村民分组轮流下井攻坚,其余人在井上负责清运土石、传递工具,并叮嘱大家改变挖掘角度,顺着黏土的缝隙斜向用力,以巧破坚。

知青们受到鼓舞,忍着手上伤痛,配合越发默契,一人累了,旁边立刻有人顶上,喊着“为了咱的稻谷,不能停”。

随着深度增加,井底愈发闷热,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蚊虫也在昏暗角落肆意叮咬,可没人退缩,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出水来,好似一群执着的寻宝者,笃定地下那清凉的水源正等着他们去唤醒。

挖到近五米时,井下传来一阵欢呼,原来土质再度变化,出现了湿润的沙层,这意味着离水源更近了一步。

众人精神大振,挖掘速度加快,可新问题接踵而至,沙层松软,井壁不断坍塌,刚挖好的地方转眼又被填埋,那井壁像个脆弱的孩子,禁不起一点折腾,老是“哭哭啼啼”地闹着“塌方”。

林逸尘紧急召集众人商议,决定用找来的木板、树枝沿井壁层层加固,减缓坍塌风险。

知青们发挥奇思妙想,将带来的麻绳编织成网状,嵌入木板间,增强稳固性。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井壁逐渐稳固,挖掘继续深入。

然而,几天过去,几处打井地虽都有进展,却依旧不见水源涌出,焦虑与疲惫交织在每个人心头,有人开始小声嘀咕是不是方法不对、选错了地方。

夜晚,大家围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地旁,望着星空,士气低落。林逸尘站起身,声音坚定:“乡亲们,知青朋友们,咱已经挖了这么深,每一下都离水更近,放弃就前功尽弃,老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明天咱们再调整下挖掘方向,一定能成!”他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驱散了些许阴霾。

次日清晨,大家重振旗鼓,林逸尘依据前夜反复琢磨的土质变化规律,微调挖掘方向,指挥众人朝东南方位深挖。

当挖到近八米深时,井下突然传来“咕咚”一声闷响,紧接着一股浑浊的水流从地底涌出,起初只是涓涓细流,仿若被囚禁许久、小心翼翼探出头的精灵,瞬间便成了小股水柱。

井底的人兴奋得大喊,井上众人听闻,扔下工具飞奔过去,趴在井口,看着那梦寐以求的水,眼眶泛红,欢呼声、呐喊声划破了干旱多日的沉闷天空。

有了第一口井的成功经验,后续打井工作越发顺利,大家日夜兼程,在稻田周边接连打出多口深井。

清水村见小屯村的第一口井打成功,也依样画葫芦,请林逸尘过去看地形,王强负担打井主要工作。

不久也在大家努力完成了第一口有水的井,大家同样信心大增,跟着小屯村的脚步,开始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打井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