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遗梦南国 > 第58章 示英勇老将硬张弓 选贤能亲王多举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章 示英勇老将硬张弓 选贤能亲王多举荐

建康城的大雪刚停,御道两侧各官署差役正挥着扫帚清扫着积雪。

明正堂里,几个小寺人端着火盆置在陛下的书桌前面,侧边的寺人端来一碗鸡汤送了过来:“陛下,贵嫔娘娘特地差人送来乌鸡汤,陛下快趁热喝了吧。”

想必那寺人是初次伺候皇帝,本就脚下哆嗦,手里颤抖。

见皇帝不吭声,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想抬头看看状况,可他这一不留神,那碗汤水正蹭到桌案边儿,进而打翻在了地上。

“小人该死,小人该死,陛下恕罪。”

寺人急忙跪地叩首求饶。

陛下见状迷着眼并未作声。

几个小寺人见状后上前用袖子吸干地上的汤水,而后跪在地上都不敢言语。

“你去崇明堂瞧瞧,俞中使伤势如何了!”

“是。”

寺人听罢后起身退去。

“启禀陛下,六殿下在门外求见。”

张德继立在门口拱手。

“哦?六弟怎么回来了,让他进来吧。”

“是!”

“皇兄!皇兄啊!臣弟救驾来迟,罪该万死啊!”

临川王双膝跪地,连连磕着头。

“臣弟不能护皇兄周全,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只见他老泪纵横,拔出佩剑便要往脖子上抹。

“宣达快快住手!”

皇帝紧张的光着脚从锦垫上小跑了过来。

张德继见状亦驱身上前,及时抱住了临川王的身子。

“宣达啊宣达,你何以至此啊!”

皇帝一把揽过临川王的手,几近于哽咽。

“我离开建康不过数日,便有索虏行刺圣驾,若臣弟驻守外城,又如何允许此等事发生呢!”

“都怪臣弟,武功和智谋皆不如人......”

“请皇兄......容我以死谢罪!”

此时的临川王已哭成了泪人儿,皇帝见他如此自责,心中不由得生出怜悯疼爱之情。

“六弟冒雪赶来探望,忠义至此,我又如何会怪罪于你呢!”

“来,快起来说话。”

于是皇帝将临川王搀起,一同坐到了锦垫上。

只见临川王满脸通红,手掌发着红白相间的斑点。

明显是一路没有停歇,直奔京都而来的,不然手心也不会被冻成那样。

“那索虏可曾抓到?”

临川王朝堂下望了望张德继。

“回殿下,陛下已下旨,越城左右卫二营于事发当天便封锁了外城,可时至今日,还一无所获。”

“哼!无耻索虏,近日还到我北兖州挑衅,幸亏皇兄深谋远虑,派出大军御敌,我来京都时,那索虏已被驱至武州一带了。”

“有我在北地拱卫,还请皇兄放心!”

“嗯,北地有宣达坐镇,朕无忧矣!”

“皇兄,外城防务如今由王德重掌管,不过他刚刚接手,便有索虏行刺于宫中。”

“按理说这王德重,平日里行事极为谨慎,可如今竟有如此疏漏,臣弟甚是担心啊!”

临川王看看皇帝,又侧身瞧了瞧张德继。

没人作声。

只见皇帝捋了捋胡须稍作点头。

“宣达即来,朕正好有事相商。”

“哦?皇兄请讲。”

“朕欲派康长明镇守北兖州,行刺史之职,你意下如何啊?”

话说这康长明乃是皇帝自己的人,早年间便随皇帝起义建立南国,如今已年近五十,仍然能开动三百石弓。虽说他没有大功绩,可禁不住皇帝一直给他机会,如今两国在北兖州地区发生摩擦,正是一个立功的好时机。

“额......康将军名声在外,实乃我军上将,只不过......”

“宣达但说无妨。”

“那臣弟就直说了。康将军年岁已高,恐怕不再适合领兵作战。但我听巷间传闻,康将军英雄不减当年,仍可开动数百石虎筋弓,若能亲眼目睹......定可力排众议,臣弟,也不枉这一番崇敬之情了。”

“呵呵呵,宣达所言,更像是在发问啊!”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臣弟不敢。康将军虽无直阁之名,却已成朱衣之实,此时门外雪景正盛,何不请康将军为我们展示射艺呢!”

“呵呵呵......”

皇帝听了这话,无奈的笑了笑,看来要是想安排康长明去北边,还真要费点儿心思了。

“也罢, 上阵杀敌,当有壮士之勇!宣达既有如此兴致,德继......就去安排一下吧。”

“是!”

东堂殿外,侍卫搬来皮鼓,拿着短槌等待着命令。

临川王和皇帝批着兽皮斗篷,于廊间胡床上端坐。

身后有从紫光堂赶来的袁昂、孙庆绪、臧未真,和前院署衙来的韦怀文、王柬、冯巨基等人立在一旁。

“来人,取虎筋弓来!”

“是!”

皇帝一声令下,侍卫双手托着虎筋弓跪到了一旁。

“康将军,这虎筋弓经过调修,已有三百石之力,你可不要小视啊。”

只见康长明甩开斗篷,屈膝跪地行礼。

“陛下放心,区区索虏用不了三百石之力,吾必取其上将首级!”

说话间,康长明接过了虎筋弓。

虽说皇帝爱他这个将才,可这副高傲自大的性格依旧像年轻时候一样,自己也不思量一下,上了岁数还有没有那个能力了,众人见状皆为他捏了一把汗。

“呵呵呵,康将军果然精神抖擞,陛下今日只为观赏雪景,请将军来,是为了助兴而已,将军......切勿勉强啊,呵呵呵......”

临川王在一旁溜着缝儿,康长明哪里听得了这般讥讽,于是转身撑起了虎筋弓。

“既然虎筋弓有如此力道,就以内朝瓦片做靶,将军意下如何?”

临川王看着康长明说道。

康长明并未回应,只见他右腿外斜,向外侧退了一小步,形成前后马步,强行蓄力后,腰腹间便迸发出一股洪流,涌到了臂膀之上。

可正要开弓时,忽听得右肩咯吱作响。

坏了,肌肉拉伤!

康长明心里知道今日事态的严重性,这要是射不到靶子,丢的可不是自己的脸。

只听得‘嗖’的一声,箭矢的白羽推着铜箭刺穿阵阵风丝,滑破一缕缕缓缓下坠的雪片飞了出去......

要说内朝,离东堂殿门前的连廊没有八十步也得有七十多步,若是能射中上面的瓦片,那么吕布辕门射戟、李广开弓射虎、花荣百步穿杨也便有了媲美之人。

众人的眼睛随着虎筋弓射出的箭矢,向前移动着。

只见内朝房顶溅起一阵碎雪,檐上瓦片随之炸裂,掉在了地上。

“真乃吕布在世也!”

临川王看傻了眼,不由得为之一叹!

皇帝原本紧绷的脸也急促的释放出一丝微笑来。

“康将军宝刀未老,着实令人钦佩!”

王柬也在一旁称赞到。

康长明望了望前方屋檐上散落的雪花,正如当年于百余敌军中射倒的那杆大旗一般,让人心生振奋。

而后康长明稍稍转身,双手捧着虎筋弓,跪地朝皇帝行礼。

“末将请赴北地,抵御敌军!”

“好,呵呵呵,这虎筋弓随朕多年,今日便赠与你了。”

康长明听了这话,内心激动不已。

“末将愿以此弓直取洛阳,收复北疆!”

临川王上前扶起了康长明:“好!好啊!”

“有康将军坐镇,我北徐防务如虎添翼,南北一统,指日可待也!”

话是这么说,可康长明只觉得肩膀处隐隐作痛,看来刚才真是用力过度了,连同双腿也跟着打着哆嗦。

猛地用这么大力气,不伤身才怪。

可这一切的一切,怎么能让临川王看出来呢。

于是他硬生生的用左手拄着左膝站了起来,立在一旁不说。

这个小细节被一侧的韦怀文看的一清二楚,不仅如此,康长明脖领上的汗珠也暴露在了韦怀文这一边。

同为武将的冯巨基,心里也有些许怀疑,只不过嘴上不说罢了。

皇帝的心情说不出来的喜悦,自己的人去了前线,怎么说也是对临川王的一种牵制,亲情是亲情,军务是军务,绝对不能一家独大。

如此,众人随着皇帝朝明正堂走着,只有韦怀文故意放慢脚步,等了等康长明。

侍卫接过他手中的虎筋弓,只见康长明稍微喘了一口气。

“长明何至于此呢?”

韦怀文轻声说道。

既然韦怀文这位老大哥都看出来了,康长明也就不再做掩饰。

“我早年右臂中箭,今日恐旧伤发作矣!”

“既如此,你还执意要去北兖州?”

“陛下之意,怀文兄不会不知吧?事到如今,我还有何退路可言呢!”

“此乃军务大事,怎可逞一时之能!”

韦怀文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声音稍微大了些。

前面的王柬闻声后转过身来,眉开眼笑:“开三百石弓实属不易,韦将军可是要先我一步从康将军这学射艺吗?呵呵呵。”

“王尚书若有雅兴,何不做前军先锋沙场上见高低,如此才是真本事!”

韦怀文摔了个冷脸子,拂袖离去不说。

“哎?这......”

王柬听了这话,下不来台了。

要说这韦怀文可是从来不开玩笑的人。

“我并未讥讽于他,韦将军何故如此啊!”

王柬吃了哑巴亏,满脸委屈的朝着康长明诉苦。

康长明在一旁摆了摆手,也扬长而去,只留王柬一人在柱子旁边。

临川王心里别提多丧气,回到明正堂便痛饮了几杯浓茶做掩饰。

“呵呵呵,你慢些。”

“皇兄见笑了,此茶甚好,我颇为喜爱。”

“呵呵呵,宫内茶饮无非就那么几样,你若是喜欢,带些回去便是了。朝中诸事繁杂,朕一时还脱不开身,这些茶点就当朕为你践行吧!”

“臣弟谢恩。”

临川王拱手示意。

“说到此次索虏入侵,和以往有些不同。”

“之前只是对我边疆局部进行骚扰,可如今徐、青、冀三州边关都有索虏侵扰,怕是蓄谋已久啊。”

“嗯,朕也从奏报中看出了些许异样。”

“索虏本不可怕,只是多面作战,臣弟分身乏术,恐不能全面顾及,如今有康将军坐镇北兖州,还需再择人选,确保三州防务无懈可击,如此一来便可主动应敌,伺机重夺寿阳城,巩固我北部疆土。”

“不知皇兄......做何考量?”

“宣达言之有理,你对朝中臣卿甚为了解,又掌军政大权,可有良将举荐呢?”

临川王就等这句话呢。

刚才康长明舍命张弓,得到了去北兖州的机会,有那老家伙在,自己便如同被束缚了手脚。

原本气恼的他没想到这么快就又来翻身的机会了。

皇帝也是被兴奋冲昏了头,刚用了平衡之策,想想可怜的六弟,又怎么忍心将其玩弄于股掌之中呢!于是又生出爱惜手足之心来。

“皇兄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个人来。”

“哦?你且说来。”

“吴平侯萧子昭,此人战功卓越,带兵严肃,不怒自威,若让他任职三州都督,东边战事可平矣!”

皇帝听了这话倒也没怎么惊讶,这吴平侯在背后趋炎附势,巴结临川王,而在皇帝面前就是个妥妥的小迷弟,只要有机会都会帮着皇帝重温昔日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况且多次被委任边关要职,也都完成的不错。再说萧子昭这人,从不邀功请赏,行事低调的很,是个大才。

反观临川王这边,之前对萧子昭兄弟二人的行事虽有褒有贬,可为了长远考虑,长沙王的势力不能掉以轻心。

当前阶段二人的关系表面上还不错,可长沙王终究是地方郡王中的代表,他配合救灾成效显着,治理一方颇有功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重用,如果此时不压一压他,等他得了势,恐怕自己就被动了,如此权衡后,萧子昭就成了临川王不得不用的人。

“嗯,子昭有勇有谋,就算宣达不说,朕心中也有安排。”

“那么......你觉得西昌候萧靖艺能否担当此大任呢?”

此时的西昌侯正任仁威将军,持节都督雍、梁、秦三州军事,其地位自然比普通将军要高。最重要的,他是长沙王萧靖旷的亲弟弟,而长沙王的地位在朝中绝不可小视。

虽说是一脉相承,可早年他们的父亲在宫里被陷害,彼时的皇帝是雍州刺史,作为弟弟他并没有迅速出兵相救,此事众人皆知,恐怕那兄弟俩也不会这么快就忘了。

此时皇帝想要重用萧靖艺,自然也是对长沙王的一种侧面安抚。等到日后委以重任,也能让他兄弟二人多一些忠心了。

临川王听后眨了眨眼,露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来。

“陛下有所不知......诶,还是算了,臣弟实难开口。”

“哦?此处只有你我兄弟二人,你但说无妨。”

“既如此,臣弟便说了。”

临川王向前欠了欠身:“靖艺虽我宗族之人,又颇受皇兄喜爱,有此一面,他便想更进一步,故而极力为裴渊明之子裴之礼作保说媒于嬛儿,以此获得丁贵嫔信任,虽说此事乃宗族之喜,可我听闻靖艺得到贵嫔应允后便自视高贵,露出贪婪本性,在齐兴、永宁二郡大肆囤地敛财,置百姓生存于不顾,朝中臣工对其虽颇有言词,可他终究是皇族一脉,众人是敢怒而不敢言啊!”

“皇兄,值此要紧关头,若是差遣萧靖艺赶赴前线,恐怕......难以服众。”

皇帝听后皱了皱眉头,要说临川王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这萧靖艺自从得到丁贵嫔的青睐后,虽然嘴上低调,可背地里多少有些自大,可他敛财囤地,倒没听说过。

“宣达此言不无道理,不过单单凭借传闻,便弃之不用,我担心会冷落了人心啊。”

“靖艺乃已故兄长之血脉,我视其为已出。靖艺为人谦虚,不喜妄语,上阵杀敌,乃其此生之志,况且其兄长沙王,亦是当年随我征战立国之士,故而无真凭实据之前,我很难不用他啊!”

“若兄长在世,亦会理解我举贤不避亲之举吧。”

皇帝说完,抿了一口茶。

临川王稍作思量,转而微微一笑:“皇兄言之有理,前线战事吃紧,择贤良用之,乃当务之急,子昭为人忠厚,又久经沙场,实乃良将也,臣弟还是坚持举荐子昭赶赴北地,不知皇兄意下如何?”

皇帝捋了捋胡须,轻轻点头:“嗯,子昭为人果敢忠义,都说我南国不乏良将贤才,当此之时,亦是他报国之机。”

“皇兄言之有理,如今朝中贤能不可盛数,良将实难罗列,既如此,皇兄可无忧矣!”

“嗯,我有意让靖艺出任南北兖、北徐、青、冀五州都督,统揽军务,至于子昭,可使其先为兖州刺史,兼顾青、冀二州军务,待他上了前线,再做观察,如此安排,宣达意下如何啊?”

话都说到这份儿了,萧子昭和萧靖艺二人又各有安排,那还争什么呢!

得了,就这样吧。

“皇兄运筹帷幄,实乃秦汉天子不能及也!”

“为了巩固朝廷政令,臣弟还想举荐几人,恳请皇兄准许。”

“你且说来。”

“北徐州刺史张豹,本为北国降将,自从归降我朝后,兢兢业业,为政颇有业绩,臣弟欲举荐其为南徐州刺史。”

皇帝瞧了瞧临川王,继续维持着笑容。

“继续说。”

“扬州治中何敬容,为人忠孝,腹有才学,实乃青年文臣之首,臣弟欲举荐其为秘书丞,于陛下身边候令,亦可受朝政熏陶,早些成长起来。”

“嗯,敬容贤能,朕早有任用之意,宣达既然与朕同心,朕就准奏了。”

“多下陛下。”

临川王低头拱手。

见他还有话说,于是皇帝笑了笑。

“还有吗?”

“额,恕臣弟直言,太子天资聪慧,平日喜好出游郊外,结交良师益友。始兴王有记室刘孝仪,崇文尚古,实乃不可多得之贤才,此人若能侍奉太子左右,传授古制法度,既可成就我朝礼仪之国也!”

“嗯,朕听僧达说过此人,既如此,就命他为太子洗马,以备后用吧!”

于是临川王低身向前跪地:“皇兄任人唯贤,南北贤士必闻声而至,四海番邦定忠心朝贡,南国盛世,指日可待也!”

“呵呵呵,快起来吧。”

这一番称赞,皇帝的内心是沾沾自喜,老六终究是老六,给点儿甜头便可安抚,看来自己的圣明烛照也不是嘴上说说的。

崇明轩里,俞三福还在昏迷,这次他伤的可不轻。

只因到库中取书时,看到房梁上的火油已经燃起,大喊一声后便往墙角躲去。

可那地动带来的冲击波没等他跑到墙角,便从后边推了一把,直接把他扔到了墙上,撞了个不省人事。

俞三福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哪里还经得住这般折腾。

万幸的是墙角的一大块帷布掉落后形成了一块保护罩,刚好将他裹在里面,如此一来,俞三福算是没伤到要害部位,但他的背部、腿部和手臂均被木削刺中,这几天从身上取出来的小尖刺便有十余个,原本白白嫩嫩的小脸儿也被撞的红肿不退。

此时,几个小寺人正在屋里给他喂汤药。

门口处有一小寺人正在朝里面探头探脑。

伍有常带着侍卫巡逻,正撞见他。

“尔乃何人,鬼鬼祟祟,来此作甚!”

被伍有常这一声大喝,小寺人吓得一哆嗦,急忙俯首跪地:“将军饶命,我是鹿鸣堂喜儿,因中使对我有恩,听闻他身受重伤,便想来此处探望。”

伍有常又仔细瞧了瞧:“喜儿?”

喜儿也抬头看了看他:“小人由俞中使一手带大,如今在鹿鸣堂当值,本想找中使学习些前宫规制,可谁曾料到中使他......”

喜儿说着,便噼里啪啦的掉起了眼泪。

“小人奉令看管鹿鸣堂,今日一时鲁莽,还请将军恕罪。”

喜儿再次跪地叩首。

“罢了,你既有少府指令,这前宫亦可自由出入。不过此乃东堂要地,你日后行事还要小心些,去吧。”

“谢将军。”

喜儿逃过一劫,便向门口的小寺人询问了俞三福的情况,而后散些银两作罢。

却说姚儿公主这几日在含章殿里如坐针毡,没想到元固竟然是刺客,前番那般亲昵,难道就是为了利用自己,进宫行刺吗?

昔日一幕幕的甜蜜,如今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姚儿依然想不通,若是元固有意为之,为什么要兜那么大的圈子呢?

街巷间邂逅不像是有意安排,对自己那份倾慕之心也绝非一时兴起,既如此,他又如何舍得抛下自己呢!

“启禀公主,丁贵嫔前来探望。”

富贵儿跪在门口传话。

姚儿擦擦眼泪,刚要起身,又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直接趴在榻上哭了起来。

“姚儿啊,你这是怎么了?”

丁贵嫔来到塌边,声音很是亲切。

姚儿听罢,哭得越发厉害了。

“有什么委屈就跟我说,即便我不能解决,还有你父皇为你做主呢。”

丁贵嫔朝周围看着,想寻找答案,可那些寺人婢女皆跪地不作声。

于是她抚着姚儿的肩膀安慰起来:“勤政堂被毁亦非你我所料,好在你父皇无恙,你可要当心身子啊。”

“娘娘,我......我召那店家入宫,难免有同谋之嫌。可是谁又知道,那贼子见我识破他心中意图,便将我打晕在地,姚儿我......有口难辨啊!”

“什么?你被那刺客打晕了?”

丁贵嫔听后惊讶万分,没听说有这等事啊。

再次朝后边瞧了瞧:“你等既然知道公主受伤,何故隐瞒不报!”

“小人该死......”

“奴婢该死。”

“娘娘,这不怪他们,是我让他们隐瞒实情。”

姚儿轻轻抓着丁贵嫔的胳膊,一时间泪如雨下,好不委屈。

“哎呀,姚儿啊,如此大事,你为何不告诉我呢!”

“娘娘,我......我未能制止贼人行刺,心中已是万分愧疚,如今又有帮凶之嫌,姚儿实在是......无颜面对你和父皇了。”

“诶,傻孩子。你能如此孝顺,你父皇若是知道你受了伤,定会心疼万分,又何来怪罪呢。”

“这样吧,我去同你父皇讲,你且安心歇息,不要胡思乱想,知道吗?”

要说丁贵嫔来此,可是带着任务的。

据中宫传言,那索虏店家留在含章殿里有两刻钟左右,而后便有勤政堂大火,中宫宿卫在地动的情况下捉拿刺客,被砸死了几个人,就连皇帝也险些遇害,很难让人不怀疑姚儿与那索虏是在里应外合。

如此传言,皇帝听后不禁心生疑惑,那姚儿向来跋扈,行事全凭着性子,一时被蒙蔽了也说不定。

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所以还是很难相信她会做出勾结刺客的事来,于是便让丁贵嫔到含章殿稍作问候,顺便一探究竟。

丁贵嫔见姚儿如此模样,也不忍心发问,只得一番安慰,而后禀报不说。

有诗云:

骨肉亲情难离疏,暗生私心客做主。

恶狼惹得满城怨,仍忆巷间旧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