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正要下班,听到这个事,心想“一句话不说,站一息就走”,要是这么简单的要求都不答应,传出去不好听。
这些道士帮人没能耐,败坏别人声誉很有办法。如果到处说看到郡王宅内有皇气,但郡王不敢见他,府上可能藏有九五圣物之类的话,也是个麻烦。
元符宫住持也是尚书省祠部在册的道官,不好就是不见,又看到自家王爷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于是不再反对。
那道士进来,手里捧着一个布包。刚才护卫要打开看,道士说他看了会有灾祸,于是他就用手捏了捏,里面好像就是有几片布,肯定没有危险,于是就没再坚持。
老道腰杆笔直,长袍落地,走起路来,好像没有迈步,飘过来一样。他果然一句话都不说,只是把布包往桌子上一放,转身就走。
在场的两个人本以为老道怎么也要趁机赖着说什么高深莫测的话,来吸引他们听下去。不想他说到做到,真就一句话都不说,一息都不停。两人不由得愣住了。史浩过去把布包打开一看,瞪大眼睛,突然手开始抖起来。
史泽接着喊护卫赶紧把老道叫回来,然后三个人到了书房里面的一个房间。史浩关上门后,说:“道长厉害!终于还是着了你的道。”
他把布包里的东西拿出来,是王有志给的那顶白色软帽,一边说:“王戴上白帽子,就是皇。这要是传出去,我们三人都逃不了。”
住持笑道:“史相公以后是要封王拜相的,如何这般胆怯?”
史泽苦笑:“那个休要再提。道长今日为元符宫而来?还是为别人而来?”元符宫被焚毁,他是知道的。他猜住持是希望以后郡王登基能够重修元符宫。
因为这个住持是级别不低的道官,他要想去别的道观,或者到京师道录院来求官,也都能有职位。他这些年一直苦熬着不走,想来是要重修元符宫,倒也让人钦佩。
不过他忽然过来,而且非要见郡王不行,也许还有别的事,背后也许还有别的人。
果然住持说:“也为元符宫,也为别人。”
郡王和史浩齐声问:“谁?”
住持笑着摇了摇头:“不可说。关键时刻,那人自会出现。有他相助,郡王一定贵不可言。而且很快。”
然后他行礼道:“今日之事,如有人问起,贫道就说来看了看郡王,但看不明白。告辞。”说完转身就走。
史浩赶紧追出去,让人再给些银子。但住持坚决不要,说没看明白不能收钱。
史浩回来跟郡王商量,那人到底是谁?听起来能量很大,他们把几个重臣算了一遍,觉得都不像。师生二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觉得猜不出来就不猜了,反正老道说了,关键时刻那人就会现身相助。
樊楼一个阴暗的房间,抗金军将领王大志的师兄,前樊楼护卫李政对着一堵墙报告:“普安郡王府的护卫报告,元符宫住持今天下午见了郡王和史浩,进了一间密室,出来后说看不明白,没要钱就走了。”
里面一个怪异的声音说:“知道了,做得好,下去吧。”李政躬身一礼,出去了。他擦了擦头上的汗水,他虽然来过这个房间好多次了,但每次都战战兢兢,感到巨大的威压,连里面那个到底是人还是妖怪都搞不清楚。
里面的当然是人,而且是个很漂亮的女人,吴翠翠!这个房间是王有志专门设计改装的,没有门,只有巧妙隐藏的通风口。每次吴翠翠都从暗道进来,听取报告,用特制的变声喇叭跟手下人说话。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的头领到底是谁。
自从上次元符宫回来后,王有志基本上就不再对吴翠翠隐瞒。青楼本身就是搜集情报的好地方,而吴翠翠作为青楼掌柜,似乎天然就擅长负责情报系统。
事实上,她原来也就注意搜集一些情报,只不过以前是用来赚钱,而且也都是姑娘们顺带打听。
现在她有了野心,加上王有志根据后世情报系统的设计,很自然就通过翠楼樊楼等娱乐场所,建立起情报网,并扩展到各个深宅大院。这个情报网甚至渗透了皇城司,毕竟皇城司的人也经常到青楼和酒楼去。
本来王有志认为吴翠翠看看报告就行了,不用亲自跟一些人谈话。但吴翠翠似乎很喜欢这种神神秘秘的活动。王有志很无奈,心想估计等过几年情报多了,她忙不过来,也就不这么玩了。
王有志其实并没有太看重这个情报网,毕竟他能对大事未卜先知。在他看来,还是工业化最重要。而他终于开始最重要的工程了,马鞍山钢铁厂。
马鞍山铁矿资源丰富,从秦汉时这一带即以产铁着称。但王有志知道其中最大的南山铁矿应该还没开采。这是一个超大型铁矿,埋藏很浅,可以露天开采。
而目前马鞍山铁矿属于太平州,老领导钱知县升官后就在这里当知州。王有志回江南后,他本来要调走,经过王有志劝说,又留下了。太平州和宣州本来就是赵构安置归正人的重点工程,水利设施非常完善,人也是现成的,用来开发马鞍山铁矿最好不过。
由于完颜亮为了准备南征,横征暴敛,这两年从北方逃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太平州的圩田也收容不下了,王有志的铁矿工程正好顶上,很轻松就募集了三四千精壮,加上老弱一万多人。
王有志倒是不像南宋军队,只要精壮不要妇孺。他喜欢那些拖家带口的,这样的听话好管理。张瑾被他托吴益保举为太平州厢军指挥使,除了管理当地的厢军外,还负责乡兵。
铁矿周围的乡兵实际上是王有志在负责,他是工部屯田郎中,有权插手乡兵的组建和训练。他还是原来乌金寨的老套路,先让乡兵自己推选,然后用学校的学生进行补充,同时把推选的班长定期培训。
时间紧张,王有志来不及建钢制高炉,只能沿用宋代当时的土砖混合的。不过他发现宋代的高炉规模并不小,大型高炉高两丈,底径一丈。大匠向他解释说,再大就容易爆炸了。
宋朝的钢铁制造业已经非常发达。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华北地区的钢铁产量达到了15万吨。
而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年的钢铁产量才达到7.6万吨。整个欧洲各国(包括俄罗斯欧洲部分)到18世纪铁产量大致在14-18万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