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洪荒时期,天地混沌如鸡子,而盘古生其中。

经一万八千岁,天开于子,地辟于丑,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而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天地始分,太极化阴阳,衍四象,幻八卦,造就五行,遂成天地人三界。

三界中的人界以洛阳居天下之中,故其颇具文化色彩。

上古神农伏羲尝于洛阳东北孟津河处有龙马背负“河图”,遂演先天八卦;夏王大禹于洛水处有神鬼驮“洛书”来献,水患至平。

而洛水呈偏西东走势,有《山海经》云:“灌举之山(今冢岭山),洛水出焉。”自关中流入洛阳汇入黄河。

所谓山南水北谓之阳,在洛河与伊水以及黄河的交汇处的北面形成了天下形胜之地-洛阳。

洛阳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洛阳城亦曾为多国王都,如夏之斟鄩,商之西毫,周之洛邑等。

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其北依邙山,西据函谷关,扼守崤函之地,镇雍梁益三州之地。

东镇汜水关,守青徐扬豫四州之兵;南立伊阙(今洛阳龙门),扼荆州之道;北靠孟津关,扼黄河渡口,以决兖平幽等地。

由于大禹定九州,豫州居中,而洛阳乃为豫州之中,如此便俨然成为天下之中。

而洛水流穿洛阳南岸,直入黄河,其中七里涧便是坐落于洛阳城东面。

一条令游人流连忘返之地,当今名土王戎、张华,裴颌,干衍等曾推游洛河,高谈老庄阔论孔孟。

“三月三日天气新,洛阳水边多丽人!”

此时的洛阳城东的七里涧上河畔上姹紫嫣红,道路旁车水马龙,有宝马七香车,五牛车,七根车,四人平辇等。

在阡陌上穿梭不息,七里涧的上的游子歌女更是络绎不绝。

涧旁半黄半绿的嫩柳轻抚着那款款的流水,几簇桃花开出,落花半落,随着流水,在清澈的河流上向东款款而去。

风流雅士们,把毯子平铺在河边,设下雕花几案,在此肆意论道。

一人身着宽袍长袖白衣男子,斜欹几案,手持麈尾,神行散漫道:“今日上已,圣上以及皇后等往太庙祭天,以求天顺地畅,物阜民丰,寰宇清安。”

“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七里涧上弱柳拂提,花开水暖,如此良辰美景,我等闲云之辈可在此游冶玩赏,纵情论道,特摆筵涧旁,诸君请恣意高谈!”

赫然发现,那说话之人便是“一世龙门”的琅琊王衍。

话音未落,一人袒胸露乳,披头散发,左手执爵,右手挠身,一副玩世不恭姿态,随意地接话道。

“论何道?是'有无相争还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亦或是‘声无哀乐’以及言意'之论?”

一人峨冠博带,连连摆手道:“那都是老生常谈,不可言,不可言!”

有人提议道:“既然如此,那谈老庄之《逍遥游》、《人间世》亦可?”

众人皆日:“陈词滥调,俗不可耐!”

“那只能谈才性四本?”

“旧调重弹,有何意趣?”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谈何道?”

王衍立刻打岔道:“就谈何为'道'?\"

“这……..”

在场众人或站或躺,或睡或醒,或哭或笑,奇形怪状,放浪形骸。

听闻王衍的主题是论“道”,个个才思泉涌,跃跃欲试!

“道者,乃天地乾坤之理,日月星辰之机,遵循大道而行,必然诸事不爽!”

“非也,道者,乃五行之变化,万物周而复始,天地亦不可长久,其存若渊,其形如无!\"

“非也,道生于无极,出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顾道者,有为一也”

“道者,不可说,可说着便不是道!”

此话一说,大家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在场还有一位天师,他静静地看着这群所谓的“风流高士”在此“高谈阔论”。

“看吧,这就是当年的上流社会,他们身居高位,掌握这天下民生,不为天下谋福利,不为百姓谋太平,不为黎民求社稷,而在此纵情高论,说一些虚无缥缈的道。 \"

当此之时,皇后重用外戚,她的侄儿鲁国公卖官鬻爵,藐视东宫,自己沉迷黄赤,专门到宫外需求精装男子,共享于飞之乐。

在大晋的西北方,匈奴郝散还未除尽;东北鲜卑首领段务忽尘兵强马壮,其子段疾陆眷、段匹磾、段文鸯更是孔武有力,对天下虎视眈眈。

还有慕容鲜卑部,虽然其首领慕容廆在前几年虽被东夷校尉何龛打败,但是其秣马厉兵,似有东山再起之势力。

更不用说那些宇文鲜卑何拓跋鲜卑游荡在北部的强人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太平一道又死灰复燃,在青、扬、荆一带大势宣传太平之道,教众虽不及东汉之时,但也多达万人。

而且六天宫、两仪门、太极宗等教派也蠢蠢欲动,天下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

“看!这群自诩清流之人却绝口不提政治,一味地清谈。如过天下大乱,始作俑者必是此等人物!”那位天师暗恨与无奈。

此天师乃青城正一教下,五斗米门的天师王兴荣,王兴荣虽然修道于青城,但骨子还有一点儒家底蕴。

他再也忍不住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在其位,当谋其政。

诸君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在此饱食终日,却不知饿殍遍野,黎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愧哉!愧哉!”

王兴荣虽然姓王,但不是琅琊王氏,而是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一族的起源来自汉护匈奴中郎将一支,传到王兴荣早已三世了,其中朝中的显贵有早已去世的司空王浑,就是与王溶争夺攻吴首功的平吴大臣。

还有王浑的儿子公主驸马侍中王济,以及在曹魏就出名的王沈,被高贵乡公曹髦称为“文籍先生”,以及他的儿子王浚。

虽然一个是太原王氏,一个是琅琊王氏,但是他们早已通了族谱,五百年前是一家王衍还要称呼王兴荣一声“世叔”。

二人同在青城上修道,一个在天师门下,一个在五斗米门下。王衍与众人听到王兴荣此番言论,心生不悦。

王兴荣作为正一教下五斗米门大祭酒,早在三年前,就来洛阳与王衍大闹一番。王衍现在自称新五斗米教的教主,其理由虽然是为了扩大正一教对朝廷的影响,但明眼人都知道早已想独立于正一之外,建立所谓的“新五斗米”。

王衍暗想:“现在这王兴荣在此反驳众人,不给自己面子,归根结底就是不愿'新五斗米分离开来!”

于是王衍道:“世叔言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非独我等名教之过:况且天下安宁,四海升平,番邦进贡,蛮夷来朝,有何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