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凌薇没能耐做刘与邱的老板,却有勇气开网店。

这个想法的灵感源于他们的一次谈话。

前几天,她第五次提到他为他们在open聚会买单的事,无非就是想把钱还给他。

刘与邱清楚周凌薇的收入,他也明白她不好意思张口向她的朋友收。

那个账单的金额占了她一大半月薪。

一个小姑娘用钱的地方很多,即便她节俭,一定也会感到心疼的。

他若是收了,像是在欺负人:“有机会再说,我记着。”

转而,周凌薇问起他开餐厅的动机。

刘与邱很诚恳地告诉她:“想开一家在北京随时都可以吃到的纽约味道。”

纽约味道是什么,她不清楚,但她想应该是一股乡愁。

他们在外国长大的人想念那一口西餐,他们从全国各地涌向北上广的人也是如此。

大城市的资源丰富,有各地风味的餐馆,北京尤甚,这里有各省的驻京办,据说那里的口味最接近家乡。

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吃得起。

山县有很多美食比如血鸭,比如土鸡汤,比如鲜笋,还有各式各样应季的蔬菜和水果。

但这些都是鲜货,很难从那个小小的地方带出去。

周凌薇灵机一动,想起了每次从山县回北京之前,父母都会打包一些东西让她带回北京送到黄烟家。

他们偶尔也会用邮政快递寄到北京,即便这些年冷链快递还没有走进山县,这些东西在路上走几天,也是能完好无损。

那些笋干、干辣椒、米粉、腊肉、板鸭,甚至泡满茶油的豆腐乳……虽不及鲜货新鲜,但足以抚慰乡愁。

她想……

她想做那个把家乡味道送到每一位在外的山县人手里的人。

听上去伟大又渺茫。

没关系,她是个不怕失败的行动派!

见周凌薇紧抿双唇陷入沉思,刘与邱捏捏她的耳垂:“你也想开一间家乡风味的餐厅吗?”

“没有没有。”她摇摇头,歪起脑袋看他:“没记错的话,美领事馆就在这附近,应该有地道的餐厅。”

他温柔地看着她:“也不全是因为我想念纽约,我喜欢美酒和美食,也想有一个可以招待朋友的场所,那个地方一定是按照我自己想要的来布置。”

最吸引周凌薇的是后面那句话:“一份副业可以将风险分摊,万一我哪天失业了,起码还有个餐厅能养活我。”

她觉得他着实多虑了,他有名校光环,工作能力这么强,怎么可能会失业,但她要学习他这一份居安思危。

女性在职场的保鲜期终究不及男性,寻一份和本职工作不冲突的副业不失为一个抵御风险的办法。

众多因素叠加,开网店的想法终日在她脑海里转悠。

她把这个想法当作一个市场研究项目,提前在各大论坛和贴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研,得出可行性结论,她兴奋得整晚都睡不着。

如果可以赚钱是好事,赚不到钱也亏不了多少。

带着这样的信念和一份粗简的计划书,这一年的国庆节,周凌薇回到了山县。

曾经落后的家乡在这两年互联网的兴起下也得以有了缓慢的发展和细微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人的观念上。

曾经只相信县城商店买到的东西才是好货的长辈在年轻人的带领下渐渐认识到了网购的魅力。

即便如此,山县的快递还是只有邮政进来出去。

安全有保证,但时效差了点儿。

先把这个问题搁一边,周凌薇独自在山县找到土特产店一家一家去谈生意,效果并不佳。

跑了两天,她有点沮丧,周爸心疼,却又帮不上忙,只能求助他人。

第一个来找周凌薇的便是在山县的堂哥。

他闻讯赶来她家做安慰工作:“老家这小地方就是这样,有个生意过来就狮子大开口,总想着一口吃掉,眼光不长,只能做一次买卖,要不就是缩手缩脚的,担心这,担心那,不敢。”

沉思片刻,他给出一个主意:“你可以去村里找找。”

堂哥这句话点醒了她,也不禁让她想起刘与邱提到一个观点:控制成本要找到供货的源头。

对餐厅来说找到食材源头很麻烦,但是她的网店一点都不难。

村里自产的货品销售渠道单一,都是村民们在赶集的日子拉到镇上或者县里的街市上售卖,

那些山货品质那么好,应该走出山县的,而且从那拿货一定能有个好价格。

周凌薇的信心再次燃起:“哥,我们明天去村里一趟啊。”

第二天一大早,俩人开着面包车奔向周家村。

若是在村里把产品搞定,从那把东西送出去又是个新问题。

邮政包裹进了村,但东西从这里出去就很麻烦。

村民要到镇上或者县里的邮局,这无疑在增加合作的难度和网店的成本。

周凌薇不可能放弃北京的工作回来干采购的活,眼波一转,微眯起眼看着堂哥:“哥,一起创业呀。”

堂哥不自信地挠挠耳朵:“我行吗?”

初中毕业后,他就在社会上混,攒了点积蓄买了辆面包车。

现在他在山县开车,有活的时候拉货,没活就在家闲着。

既然如此,干嘛不把他闲暇时间填满,他要养家想挣钱,她正好缺驻地的合伙人。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她拍拍他的肩:“没人比你更合适。”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追着哥哥姐姐们喊「等等我呀”」的小丫头变成那个会鼓舞人的大姑娘。

堂哥觉得欣慰,瞬间有了信心。

清晨的周家村宛如一幅画卷,远处的梯田蒙上了一层薄雾,太阳正从那里悄悄掀起一角将光芒洒在劳作的村民身上。

堂哥把车子停在乡村小学的院子里,二楼教室传来浓重乡音的朗朗读书声。

周凌薇好奇地伸起脖子向上探:“现在不是放假了吗?”

堂哥点上一支香烟:“村里的孩子没什么地方玩,帮着家里干点农活,或者去池塘里捞捞鱼,有些孩子很有出息,玩两天烦了就过来自习。”

“这些孩子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