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风呼啸,马车内的铜炉勉强驱散寒意。

范永斗裹紧狐裘,已经不知第几次问道:\"还有多久?\"

杨东海拿出舆图看了看,说道:\"前面就是哈剌温部,再两日就到察罕浩特,有兵马驻守,到了那里就不用担心了!\"

范永斗有些不耐烦,说道:“能不能快些?”

杨东海陪着笑,说道:“东家,咱们拉着货呢,走不快。”

范永斗眉头紧蹙着,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不住四下查看,却没有任何异常,但是心中的不安却愈发强烈。

杨东海还以为东家只是烦躁,便找了个话头:\"东家,那个苏禄太后许了您什么官?\"

\"财政大臣。\"

“那……官职大不大?”

“等同大明的户部尚书。”

“哎呦,这么厉害呢!”

杨东海诧异道:“东家以后就是大官了啊!您这个财政大臣,主要做啥?帮蒙古人做生意吗?”

提到做生意,范永斗立刻打开话匣子,说道:“蒙古人打仗还行,做生意他们是真的外行,如果我当上财政大臣,首要之事便是整合他们杂乱无章的贸易体系。”

“你看看他们售卖的牛羊马匹,毫无定价策略,常常被精明的汉人商贩压得极低的价格。比如,在牲畜膘肥体壮之时,本应是价格高峰,可他们却因不懂得囤积与等待时机,一股脑全推向市场,导致价格暴跌。而采购中原物资时,又不懂辨别品质优劣,常花大价钱买到次品。”

杨东海听到这里,问道:“听东家这么说,蒙古人做生意的本事真的不行。”

范永斗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道:\"蒙古人做生意?他们连账本都看不明白!去年察哈尔部用三千张上等貂皮换茶叶,结果被张家口几个小贩用陈茶掺树叶子就给糊弄了。\"

杨东海瞪大眼睛:\"这都能上当?\"

\"你以为呢?\"

范永斗嗤笑一声,继续说道:\"草原上以物易物惯了,十斤盐换一头羊,二十斤铁换一匹马,全凭头人一张嘴定价。苏禄太后许诺让我总管贸易,就是看中我们这套做账的本事。\"

只见他越说越激动,坐直了身子,比划着说道:“就拿茶叶来说,上等的武夷岩茶与普通的粗茶,在他们眼里似乎并无太大差别,只看数量,不看质量,这如何能行?”

“还有那皮毛交易,他们的皮子多是未经精细处理,直接售卖,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

“若我来主政,定会设立专门机构,对牲畜进行评级定价,依据膘情、品种细分价格区间。对于收购的物资,也安排专业人士把关筛选。”

“……再者,蒙古各部落之间交易,居然还多以物易物,货币流通极为不畅,严重阻碍了商业发展,必须大力推行货币体系,效仿崇祯皇帝搞出来的皇家钱庄,规范交易流程,让每一笔生意都清晰明了,如此一来,税收也能稳定增长,财政状况必将大大改善。”

杨东海听得入神,不住点头:“东家,您这一去,蒙古人可算是遇到贵人了。”

范永斗脸上露出得意之色:“那是自然,待我见了苏禄太后,施展一番拳脚,定能让他们见识到真正的商业运作。说不定还能以此为根基,图谋更大的事业……”

然而,他话音刚落,马车突然剧烈颠簸了一下。

范永斗心中一惊,那种不祥的预感愈发浓烈,忙撩开车帘向外望去,只见前方道路蜿蜒,两侧山丘连绵,一片寂静,却莫名让人感到压抑。

“奇怪了,为何我眼皮一直在跳?”

杨东海见状,便说道:“天气太冷了,正常!”

范永斗突然看到前方有帐篷,赶忙问道:“那边是什么地方?”

杨东海抬眼看了看,说道:“是哈剌温部的一些族人,再往前走两天,就快到察罕浩特了。”

“今晚就在这里过夜吧!”

“好嘞!”

杨东海招呼车夫,赶着骡马向着那些帐篷行去。

他们经常来草原上走货,跟这些牧民打交道多了,很容易沟通。

当天晚上,牧民留出一个大帐篷,还热情地送来烤全羊和马奶酒。

范永斗心中不安的感觉很强烈,随便吃了点烤羊肉便睡了。

翌日清晨,车队早早出发,继续向北。

就这样走了两天,忽然马蹄声大作,迎面来了一队骑兵,足有五百多人。

范永斗看到对方是蒙古兵,心里反而踏实下来。

骑兵顷刻而至,为首的将领身形魁梧,身披黑色皮甲,腰间悬挂着一柄锋利的弯刀,拦住在车队面前,用生硬的汉语高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马车上载的什么?”

杨东海赶忙从车上跳下,满脸堆笑,抱拳说道:“这位将军,我们是从怀来过来的商队,前往察罕浩特。车上装的都是些货物,准备与贵地做生意。”

说话间,似乎是下意识的,偷偷塞给对方一个沉甸甸的钱袋。

那名高大将领接过钱袋,掂量了一下,神色并未缓和,继续追问道:“车上可还有什么人?”

杨东海犹豫了一下,回头看了看,说道:“实不相瞒,车内坐着的是我们东家,受苏禄太后邀请,前往察罕浩特担任财政大臣的。”

“你说什么?”

蒙古将领大惊失色,赶忙问道:“可是范永斗,范先生?”

杨东海点点头:“正是!”

对方脸色顿时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敬畏。

只见他迅速跃下马背,快步走到范永斗的马车前,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尊贵的客人,冒犯之处,还请恕罪。我乃哈剌温部骑兵统领巴特尔,不知范先生驾临,多有得罪。”

范永斗见状,心中松了口气,撩开车帘,说道:“既然如此,还望将军能为我们指引道路,尽快抵达察罕浩特。”

巴特尔连忙起身,说道:“请先生放心,我等亲自护送大人前往察罕浩特。”

到了此时,范永斗心头悬着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五百余名蒙古骑兵亲自护送,即便是明军追过来,又能如何?

不过话说回来,蒙古人究竟有多少个巴特尔?

印象里,每次来草原上,都能看到好几个巴特尔……

队伍缓缓前行,越往前进,开始出现零散的兵马,似乎是一些部落正在集结。

范永斗心中疑惑,问道:“巴特尔将军,我看此处集结了不少兵马,是出了什么事吗?”

巴特尔回道:“苏禄太后近日正筹备与大明开战。”

范永斗大为诧异,问道:“你们……要和大明开战?”

“正是!”

巴特尔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宣府和大同已经归我蒙古所有,如今那崇祯皇帝发兵攻打,岂不是向我蒙古宣战?正因如此,苏禄太后决定开战,各部兵马正陆续向此集结。”

宣府和大同两座重镇,先是归降李自成,后来归降大明朝廷。

再后来,李自成和明军打的火热,这两位卧龙凤雏一合计,不管最后谁输谁赢,自己都是个死,不如归降蒙古,至少能保住性命。

随着大顺政权彻底覆灭,大明朝廷的兵马转过头来,势必要将两座重镇拿下。

两位总兵赶忙向苏禄太后求援,而苏禄太后这边,考虑到大明的战线拉的太长,主力兵马都在东北作战,西北方投入兵力不会太多,便决定出兵,以大同、宣府为跳板,逐步挺进中原。

范永斗所看到的兵马,正是蒙古诸部陆续集结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