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包青天之冤案 > 包青天之冤案(15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包拯自小以正直着称,身居东京开封的他,才智过人,尤其在办案过程中,态度严谨,毫不姑息。近日,为了调查一起冤案,他特召南侠展昭、师爷公孙述及两名心腹王朝、马汉前来助阵,决意解开心中的疑惑。

案情起因是在开封城外的袁家村,一个名叫袁梅的姑娘,年方十七,肤如凝脂,身姿窈窕,独自一人经营着祖传的药铺。袁梅的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平日里主要靠她的药铺维持生计。然而,近日此女被人以谋杀母亲的罪名抓捕,导致药铺关闭,村民们纷纷议论,纷扰不已。此案冤屈加身,袁梅即使百口难辩,依旧被判入狱,俨然冤魂待发。

得知此案后,包拯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正义感,决定亲自前往查探。展昭刀法不凡,公孙述谙熟各类法理,而王朝与马汉则是包拯的骁勇追随者,四人立刻启程,直奔袁家村。

初到村中,村口的老者向他们诉说了事件的经过:“这件事是说袁梅女孩和她母亲争吵,最后那老太太死于药性过重,因而被人坏了名声,但我听说,她的母亲其实一直想将她嫁给村里富户,袁梅自然反对,才引发这场纷争。”

闻听此言,包拯揉了揉下巴,心中暗想:“若真如他所言,袁梅当真为何要杀自己母亲?这其中必有隐情。”他转身对展昭道:“展兄,去药铺看看,搜寻证据。”

展昭立刻点头,轻巧一跃,瞬间到了药铺之中。药铺格局简单,但墙壁上挂着一张药方,展昭微微皱眉,灵光一闪:“这个药方写得极为工整,显然是熟练之法,而袁梅年纪尚轻,处理这样复杂的药理,怎会如此熟练?”

公孙述接过药方,细细查看,突然眉头一皱:“这其中有些不妥,似乎是经过修改。”他目光如电,瞬间捕捉到了细节中的异样,指着药方上的字迹道,“此处字形与前面有出入,似乎是被人故意更改过。”

此番话令包拯眼睛一亮,似乎找到了一丝线索。他们四人围坐在药铺内,静思案情的真相。王朝忽然道:“若这药方是伪造的,那么袁梅便是被人陷害。”

“可那些证人为何都指向她?”马汉不解道。

“那是因为有人故布疑云,引导村民相信她就是罪魁祸首。”包拯眉头紧锁,心中已有恍若无物。“我们必须找出这些证人,审问他们,说不定能发现更多线索。”

随后,四人决定分头行动,包拯与公孙述前往村子附近的酒馆,与证人展开深入的交谈。酒馆里的甲士们嬉笑喧闹,村民们手中摇晃着酒杯。包拯扫视一圈,目光与一个男人相遇,便走向他。

“请问你可曾见过袁梅姑娘与其母亲之间的争吵?”包拯开口问道。

那男人似乎有些醉意,摇摇晃晃地说道:“哼,听说姑娘嫌弃老太太的安排,根本不想嫁给富户,所以一气之下就搞出人命。”

包拯心中不禁一紧,众人似乎都将矛头指向袁梅,他决意让男人回想更多:“若真是这样,你可知当时是否还有其他人目击?”

男人歪着脑袋,试图去回忆,蓦然大喊:“我想起来了,酒楼那天也有个外乡人,他似乎与老太太有过说话,我们当时只顾喝酒,没注意听。”

“那人是否称呼老太太,以什么身份?”包拯迅速问道。

“他说是来赊账的,看老太太病重,不想给她增添负担!”

此时,包拯心中一震,圈中的神秘人显然与此案息息相关。于是他与公孙述立即去寻找这个外乡人。两人四处打听,找到了一名曾与外乡人交谈的旅人。

“你说的外乡人,现在可还在村中?”公孙述询问道。

“早已走了,听说要去哪座山上采药。”那女人答道。包拯心中计较,便决定先往那个山头查看。

到达山中,包拯与公孙述发现了一处隐秘的小屋,隐约可见不少药材。推门而入,果然发现那名外乡人正坐在屋内,而在他旁边,却是一张赫然的卷轴,上面清晰记录着袁梅家中药方的所有配料,旁边还贴着一张女子画像,正是袁梅。

“阁下是谁?”包拯立刻掏出官印,威严地问道。

那人面露惊惧,但很快镇定下来:“我只是个采药郎,何必为此大费周章?”

包拯冷冷一笑:“你若不明言,等着我如何处理你。”

“我又无可供你拘留之罪!”那人努力甩脱。

这时,公孙述严厉问道:“你昨晚与老太太为何会有交集?可曾提及袁梅的母亲?”

“所……所提及的不过是赊账之事,她是个好母亲,我绝无害意!”外乡人的语气开始结巴,显然受到威胁。

“可我却在你的画卷上发现了她的药方,难道你说的全是谎言不成!”公孙述一语道破。

“我名叫李义,我来这里只是想跟老太太借些药,如何会做此罪?”李义像是试图为自己辩解。

包拯目光如炬,想到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我怀疑这药方非袁梅所写,而是你故意引导的。而那晚令人毫无防备的借药,却是你设下的圈套!”

李义神色骤变,但包拯知道,审问才刚刚开始。他们一起返回村落,沿路结合零散证言,却无一丝线索揭破幕后真凶。

回到村中,包拯立即召集村民,面对所有的身影凝聚一堂,缓缓说道:“袁梅被冤屈,今日我来破解这困局。”

“她真的无辜么?你们是外乡人,怎知她的清白?”有人不满。

“我将揭开真相。”包拯坚定道,随即叫出那些曾见过袁梅与母亲推搡之人,面对全村人一一审问。

“实言告诉我,尔等是否曾见到她有意杀死母亲的意图?”包拯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

“有,她似乎是和母亲争吵,但不见得是出于杀意。”群众开始反映。

这时,即便众人有所怀疑,仍因慑于包拯神威,纷纷表示愿意作证,逐步揭开了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

包拯无意间得知,原来李义曾是个江湖游走的药贩,因目睹老太太与其他商贩的交易,私心窝里填补了一笔无关紧要的致命恨意。包拯则迅速调动群情,呼出相关的证人逐一揭问。

在接下来的审问中,打斗与谍战交织进行。无数细节如沙砾般流转,最后,包拯带着李义来到袁梅的药铺,发现金银疏通的隐秘。

最后揭开的真相让众人瞠目结舌:李义是曾与老太太有过业务纠葛的来人,因意外发现老太太为保住隐秘而打算将抛尸于暗处,致使袁家傍晚争吵。

包拯翻转案情,众人皆哗然,袁梅之冤,终是一场虚幻的阴影,而李义终究因谋杀故怀罪贬,被捕捉囚至高墙深处。

随着这桩案的破获,包拯心中油然升起成就感,虽然曲折难言,但通过朋友们的同心合力,他终于将真凶绳之以法。而展昭等人也纷纷赞赏道:“包大人,真乃英雄之士,其强毅之姿令人敬仰。”

时间飞逝,但袁梅的悲惨经历铭刻在众人心中,一场惶惑的冤屈在包拯的智慧与勇气之下,逐渐消散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