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代时空。

“除此之外,司马迁修史书的时候,是公元前99年左右,而班固修史书的时候,是公元62年左右。”

“这中间间隔差不多一百六十年的时间。”

“为何许多的人认为《汉书》记载的卫霍是正确的?而同时代的司马迁记载的却不正确?”

“仅仅只是司马迁认为卫霍两人跋扈么?”

众人眨了眨眼睛,随后又相互看了看,不知道该怎么说。

因为他们其中有几人,也是认为《汉书》记载的卫霍才是正确的。

但今天冯建这么一说,他们立马就意识到了不对,为何会这样?

“古人的条件是很简陋呃,除此之外,卫霍两人的史记,肯定也是流传下来了的。”

“宫里会记载吗?在汉武帝时期,是不会记载,后面的话,不好说。”

“但汉朝正式的修史书,其实也是从《汉书》开始的。”

“但为什么《史记》和《汉书》对卫霍两人的记载稍有不同?”

“口口相传的滤镜!”

冯建回忆着脑海里的知识,组织了一下语言,随后又讲述道:

“在东汉时期,本来奄奄一息的匈奴,由于天灾和内乱又分为两部。一部是南匈奴,一部又是北匈奴。”

“南匈奴因为和汉朝当时的关系友好,暂且不提,但北匈奴,立蒲奴为单于,在汉明帝时期一度侵扰汉朝边境。”

“而班固,他的家,正好是边境!”

“你们想一下,如果你们身处边境,并且时刻遭受匈奴的侵扰,然后你们肯定会口口相传历史上打败匈奴的大英雄。”

“而你们肯定也期望着有一个像卫霍一样的英雄来拯救你们,继续打败匈奴。”

“这是边境的百姓肯定会想的!”

“就这样流传一百多年,谁会把不好的流传下来?所以边境的诸多百姓,对卫霍两人,肯定是有滤镜的!”

“那司马迁为何会认为卫霍两人跋扈呢?”

曾宇挠了挠头,有些疑惑的问着冯建。

“因为卫霍两人是外戚势力!”

“啊?这么简单?”

听到曾宇的问题,冯建的双手一摊,十分平静的说道:

“就是这么简单!”

众人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冯建,他们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这么简单?

“你们把《三国志》,还有《三国演义》里面对何家外戚势力的描述看一遍就知道了。”

“不是外戚势力的人,基本上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外戚势力的!”

“并且,你们去翻资料的话,就会发现,司马迁在长安任职的时候,结交的所有人,全都不是外戚势力。”

“如:贾谊之孙贾嘉、田叔少子田仁、樊哙之孙樊他广、平原君朱建之子、冯唐之子冯遂等等。”

“并且,对他影响最深的,是董仲舒和孔安国。”

“就这个交友范围,他怎么可能对外戚势力有好感?”

“估摸着,在他们看来,卫青?骑奴出身罢了!霍去病?一个私生子而已!”

“所以,他觉得卫霍两人跋扈,是有原因的!”

“大多数人觉得《史记》对卫霍两人的记载有偏颇,那很简单,只需要找到这个原因就行了啊!”

朱棣轻轻的点了点头,很是赞同冯建的话。

这也是他当上皇帝之后,没事读史记之时意识到的。

卫霍两人身处外戚势力,那其他的人,一定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的,不管他们做的再好,都是如此!

“那《汉书》呢?仅仅只是因为班固的滤镜么?”

“不是!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卫霍两人已经死了一百多年,并且已经盖棺定论了!”

“这时候的他们,已经死了许久,后世的人都把他们二人从外戚势力的有色眼镜中摘了出来!”

“并且,更加客观的去看待他们二人!”

听到这话,众人都轻叹了一口气,随后都缓缓的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还活着的时候,外戚势力是他们最大的身份。”

“而在死了之后,大将军就是他们最大的身份了。”

“世人的眼光,从来如此...”

朱棣很是感慨了一声,作为一个皇帝的眼光,他能看到许多人都看不到的东西。

“而在说到卫霍两人的时候,因为参考的《史记》还有《汉书》,那一定还要知道一个事。”

“嗯?什么事?”

朱棣好奇的看着冯建,不知道他又要说什么事,其余几人也都转头看着冯建。

“为何历史上有许多的阴谋论?不管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有许多的阴谋论?”

“其实这大多的阴谋论中,并不是所谓的阴谋论,而是从政治,只讲利益的一个角度去看。”

“但为何会如此?因为记载史书的人,大多都是政治敏感度极低,或者说是不懂政治的人。”

“比如班固,他就是如此,从边境被汉明帝召到洛阳之后,一直在修史书。”

“五十岁之后,又直接跑到了军队!”

“这很明显的一看,就没在朝堂之上待过,一点不懂政治,只是把自己了解到的记录下来。”

“司马迁呢?也是如此!他虽然当过太史,但从他为李陵求情这一件事,明眼一看就知道他政治敏感度极低。”

“李陵那件事做的有错吗?其实是没错的!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并且在援兵不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最终降敌。”

“而且五千步兵还杀敌一万多人,这个战绩已经很亮眼了。”

“但为何当时的朝堂之上,没有一人为他求情?”

听到这个事,朱棣有些摇了摇头,军事上是没错,但政治上错了。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军事上没错,但,政治上大错特错!”

“而且,军事上可能还错了。为何?因为汉武帝最先是让李陵给李广利护送辎重,但李陵自请了五千步兵,汉武帝还赞扬了他的勇气。”

“结果,你自请就请来了一个投降的结果?”

“那不是援兵没来的问题么?”

曾宇这时候开口反驳冯建的话。

“所以援兵没到你就投降?”

“李陵出兵的背景是在什么时候?漠北之战十几年之后!这个时候霍去病以死,卫青以死。汉武帝重启对匈奴的战争。”

“并且,还是当时汉武帝宣扬九世之仇犹可报乎?百世之仇犹可报的公羊儒的时候!”

“可那也是公孙敖的谎报啊...”

“所以说司马迁的政治敏感度极低!”

冯建的眼神满含着深意看着曾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