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影视快穿合集 > 第161章 大明风华——朱见淙(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大明风华——朱见淙(1)

正统十三年七月初二

郕王府中,胡善祥因为在道观中待过一段时间,整个人显得平易近人,仙风道骨。

这会看着大着肚子的儿媳,胡善祥忍不住担忧道:“婉儿,你这肚子太医怎么说啊?我这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按理来说七个多月的肚子不应该这么大啊?”

感受着孩子在肚子里的动静,汪婉儿轻轻摸了摸肚子,轻声道:“娘,儿媳没事,刚开始怀孕确实不舒服,但后来娘从道观回来,儿媳的身子就强健了起来,您看儿媳这白里透红的脸色就知道了。”

还未出生的宁宁: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啊!毕竟你要是身子不好,那我该怎么办?我还是个正在发育的小胚胎呢!

胡善祥虽然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但也没多说什么,不过看着眼前人的好气色,心也放松了些。不过心里却暗自盘算着该怎么给自家儿媳补一补。她当年怀祁钰的时候已经被废,身边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之后又一直生活在道观了,这才导致自家祁钰身体底子单薄,到孙儿这可不能再有这种情况了!

汪婉儿看着自家婆婆慈爱的模样,心里暗骂先帝朱瞻基不做人,自己婆婆明明贤良淑德,待人和善,但先帝却为了一个孙若薇,要死要活的非要废后,简直是不可理喻!什么玩意儿!以她一个正常人的眼光来看,自家婆婆无论是长相还是品性,都远远胜过那孙太后,也不知先帝朱瞻基到底看上孙太后什么了?

一想到当今皇上的种种做派,汪婉儿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可没看出来这位主英明神武的模样,反而尽显昏晕无能!想当年,当年太祖皇帝以乞丐之身位登九五,为出现东汉十常侍和大唐宦官专权的教训,特意在宫中亲立铁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虽然太宗皇帝朱棣用了三宝太监郑和,但人家好歹有真材实料,也不敢动太祖祖训,结果当今皇上一掌权,太祖的铁牌直接被王振给丢到臭水沟了,这要是太祖太宗地下有知,只怕棺材板都盖不严实!

地府的朱瞻基:老子又不是先知,我怎么知道这儿子的破事!

朱祁钰从外面回来,看着这副岁月静好的模样,只觉得心都被填满了,虽然从小被父亲评价‘懦弱无刚,不堪大用’,但自己也不在意,如今这样的家庭温暖才是自己最向往的!

不过这平静的日子却没有维持太久,看着突然紧紧捂住肚子,脸上露出痛苦之色的汪婉儿,朱祁钰连忙快步上前,急切问道:“怎么了?可是身子哪里不舒服?我这就让人去请太医!”

汪婉儿面色苍白,满面痛苦地摇了摇头,断断续续地说道:“我……我好像,好像要生了……”

正统十四年八月,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汪婉儿看着眼前满是倔强的两个儿子,只觉得头大。

最近皇上亲征瓦剌,自家夫君监国,自己虽然不懂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但也不愿意拖他后腿。于是便在家中照顾两个儿子,偏偏这两个人不省心,明明才刚过周岁,但已经出露调皮捣蛋的本质了。

当年自己平安生下大儿子朱见淙和二儿子朱见济,自家夫君朱祁钰更是千挑万选、精心取了名字,希望两个儿子日后能成为温和仁善之人。老人们都说由小见大,自己只觉得自家夫君当年取名字的盼望倒是要落空了。

不过对于两个刚过周岁的人,她也没办法说什么,只好轻轻点了点他们的额头,笑骂了声:“两个小调皮鬼!”

成为朱见淙的宁宁对此笑了笑,一言不发。

郕王府内虽然岁月静好,但朝堂上这会可是沸沸扬扬,风雨欲来。

朱祁钰本来以为皇兄出征,自己只需要做个吉祥物待在朝堂就行,因此心中也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这会看着手里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只觉得左右为难,自己手里没权力,做不了主啊!于是紧锁眉头,忧心忡忡地开口问道:“土木堡我军大败,二十万兵士全部战死,陛下不幸被俘,如今瓦剌大军长驱直入,直奔北京而来,我大明如今该何去何从?诸位大臣可有什么见解?”

一旁的孙若薇见此,不由心急如焚。

当初自家儿子出征的时候她就不赞同,自家儿子手里有太宗和先帝留下的二十万精兵强将,而瓦剌兵马只有三万,这是一场必胜的战役,自己满足满足儿子建功立业的心也没什么,于是也就听之任之了。

只是她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想到北宋徽钦二帝北狩的待遇,孙若薇那张秀美的脸上满是担忧,急切的说道:“无论如何,还是要先救出皇上才好,他自小养尊处优,如今落入瓦剌之手,还不知如何受罪呢?”

徐有贞见状,连忙上前,神色凝重地拱手道:“太后莫急,臣夜观天象,皇上性命无忧,我大明社稷如今危在旦夕,若是迁都南京,必会重获新生!”

朱祁钰听懂这话,忍不住皱了皱眉。虽然他在政治上是个小白,但却也知道国土的重要性。

如今皇上在瓦剌手中,南迁的命令只能由自己这个监国的人来下,若是此时南迁,那大明就只剩下半壁江山了,到时九泉之下,面对先帝的质问,自己该如何是好?

孙若薇也不愿南迁,但却不是为了大明江山,而是为了自家儿子。若是朝廷南迁,那自家儿子就真的回不来了。作为一个母亲,她不能放弃自己的儿子。于是强打起精神来,质疑道:“满朝文武难道就这一种解决方案吗?皇上是带走了五十二位重臣,但大明少了他们就不能正常运转了吗?”

已经在地府报到的重臣们:真是谢谢你啊!有你们母子真是我们的福气!让老夫一个文臣上战场,你们母子也是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