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请大家打开讲义237面,戊二、别示七趣。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经》。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本经在大乘的修学当中的定位就是引导你开悟。所谓的开悟,简单的讲,就是引导我们去了解这整个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到底它是从什么地方而来。佛法认为生命的重点是它的根源,因为你不能掌握它的根源,你就不能去改造生命。「你从什么地方来?」如果我们连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从什么地方而来,我们都不知道,那我们怎么去改变自己呢?

本经当中的开悟,它的一个方向的思考,简单的讲就是「正念真如」。“真如”这个字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真实的,不变化的东西。在本经当中所谓的「真如」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我们无始劫来在心性当中一念的妄动,我们可以说是背离了真如本性,心外求法,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然后创造了我法二执,才会有现在生死轮回的果报。所以在本经当中你会发觉,佛陀在开示因缘的时候,他会不断的告诉我们「把心带回家」。《楞严经》的思考,他一旦入了《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后,它不管遇到什么人事的因缘,它就把心安住在一念的心性,从一念心性来观察整个人生。所以它刚开始第一件事情,安住现前一念心性,我空法空相应的一个明了清净的心性,先在那个地方安住下来,然后再做一个空假中的调整。

其实本经我认为它不完全只是开悟,它有一种修正烦恼的效果。当我们从身心世界观进去心性以后,所谓的「正念真如」以后,那这时候要起观,空假中三观。「空观」是照了心性不变之体,我们观察一切诸法的因缘,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当我们入空观的时候是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生命本来没有这个身心世界。「假观」这是重点,这一大科是讲假观;当我们念头一动的时候,那就有很多的假名、假相、假用。

前一科讲到「情想」的时候,本经是把假观分两部份:一、随顺情想的妄想,这是一个开启众苦之门的观;第二、随顺智慧观照这一部份的假,这是开启了整个安乐功德之门。「假观」就好像一个开关,你这个开关一打开机器就启动,你开启的是一种痛苦的开关,就启动了惑业苦,你开启的是一种安乐的开关,它所启动的--般若、解脱、法身,所以这个「假观」是重点。当然我们过去习惯性的是心随妄转,我们开启的是痛苦的开关,所以我们在心性的十法界之门当中,我们启动了六凡法界之门,其实我们另外一个门,我们一直没有打开,但那个门是存在的。

所以这地方就是说,我们现在的重点,是我们怎么去把心中的情感降低,把心中智慧理智的这一部分增加,这时候你就开始启发诸佛的功德之门,也就是我们改造我们的生命,你要先改造你对生命的心态,心态要改变。

我们这一科,今天的主题来看,我觉得佛陀他的方法是,怎么改变心态?他从二方面来改变,第一个他要你先了解这个果报的痛苦,你要怖畏当来的果报。你看它每一个烦恼都有一个结果,菩萨看到这结果的时候要生大怖畏想。我们要改造烦恼,如果对这烦恼所带来的后果一点都不怕,你很难改变。

所以你看本经,我们马上要开展的整个「十习因,六交报」,就是你要先怖畏当来的果报,怖畏果报。第二、由因地产生出离之想,你对烦恼跟罪业产生厌离心,我从今以后不再起贪瞋痴,你要这种厌离的想,然后你再生起空观的对治,观察你内心本来就没有这个烦恼,那个时候才有力量。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平常经常修空观、修不净观、修无常观,但是因为我们对烦恼的结果没有产生怖畏,所以我们没有力道,那个觉心不够。

所以在修假观当中,我们先观察痛苦的结果,然后再找寻痛苦之因,先对结果产生怖畏,再对因地产生厌离,那你怖畏心、厌离心成就以后,你就容易修行上路。我们看佛陀怎么引导我们对烦恼跟罪业,乃至于整个痛苦果报产生怖畏心、厌离心。

「别示七趣」个别解释七趣差别的因果。我看这一段经文,佛陀的意思他是重视果报,他果报的比例相当的高,因地讲的不多,把七趣的果报显现出来。这当中有七科,示地狱趣、示饿鬼趣、示畜生趣、示人趣、示天趣乃至于示修罗趣。在第一科显示地狱的趣;“趣”包括业因也包括果报,不过偏重果报。这当中分三段:一、总标。二、别释。三、总结。

庚一、总标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此等”指的是地狱的果报,都是我们因地身口意的造作,就是自作自受。这当中的因地有「十习因」,十种烦恼的恶因,因为十习因而受到六根的果报。

庚二、别释(分二:辛一、明十因。辛二、明六报)别释地狱果报的因跟果。分两段:一、明十因。二、明六报。

辛一、明十因

成就地狱有十种的因缘。

云何十因?

什么是成就地狱的十种恶因呢?

【图一《一》】

一、淫 习

总 标

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

一者淫习交接。这一段蕅益大师的分科是把它分成“惑业苦”。

烦恼相:烦恼相是淫跟习;“淫”指的是淫欲的现行,“习”就是我们过去生不断的造淫欲的行为所留下的种子,当然种子去跟环境接触就产生了现行。就是淫欲的现行跟淫欲的种子交互作用,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彼此辗转增盛,名之为「交」。这种交互作用的结果就产生了“接”,“接”是指烦恼的相貌。所以我们就会有一个要去跟男女的身体接触的欲望,这就是“惑”烦恼相。由过去的种子生起现行,交互作用,而产生男女色身接触的一种欲望,这叫淫习交接。

造业相:发于相磨,研磨不休;烦恼我们有可能对治也可能放纵,假设我们采取放纵,就从一念心的烦恼变成身口意的造作,就引发男女色身的互相磨触,而这磨触它不是一次,他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互相磨触而不休息。我们的造业是一直造作下去的,它是没有惭愧心,而一直造作下去。

果报: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由于这个想要去接触男女色身的欲望产生行动以后,内心当中就会预先的看到一种大猛的火光在我们的心中发动起来。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这地方的果报,不是我们《唯识学》所说的「异熟果」,不是那个。是你在造业的当下,你内心当中已经有一种从烦恼火到业力火到果报火,是预先的心中的功能而已,还是一种种子的功能。这是约着今生的造作,而今生在内心当中所累积的一种地狱的功能,心中的果报火出现。这地方是把依止淫欲所带动的惑业苦,这以下把来生的结果发明出来。

别明

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佛陀先讲出一个譬如,说:为什么男女身体的接触,怎么就产生火呢?比方你用两只手,左右的互相磨触,时间久了以后,你就会产生温暖的相状,这温暖的相状正是一种火的前兆。

合法:二习相然;“二习”指的是两种烦恼,一个是烦恼的现行,一个是烦恼的种子。现行跟烦恼这两个互相的作用,就像火互相燃烧一样,我燃烧你,你燃烧我,彼此互相的增上。所以到了来生(以下的果报是讲正式的异熟果,来生的铁床,铜柱诸事)。我们一个人经常造邪淫的罪业,他的果报是铜柱地狱。

圆瑛老和尚说:这铁床铜柱是同一个地狱里面的两个工具。说我们一个人造邪淫重的人,临命终的时候是投生在铜柱,铜柱就像须弥山一样的大,非常炎热的铜柱的山顶,山的下面有一个铁床,铁床的下面有热火在燃烧。他到铜柱的上面以后,看到了这个山下的铁床,有端正男女身相,他就动起了爱取的烦恼,他就往山下跑,跑到铁床的时候,他就被大火所烧,这个就是铁床铜柱诸事。铁床铜柱的来源,是来自于他前身的烦恼造罪业,所累积的痛苦的果报。假设他在临终之前没有忏悔,他来生就出现了铁床铜柱这种痛苦诸事。到这个地方是把惑业苦加以说明,这以下佛陀对我们的劝勉。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一切十方如来他深深的了知因果的道理,他以智慧眼来观察男女的行淫就像欲火,淫欲会产生烦恼火,乃至于产生罪业之火,最后产生果报之火,「积淫成火」,淫欲是带动火,它的本质是火。所以菩萨见到“欲”,这个“欲”值得我们注意,菩萨是不会造邪淫的,他这个地方是种邪淫的念头。身为一个菩萨,在心中发现这个淫欲的念头在活动的时候,他要怎么转想呢?就像一个人走路要避开火坑,你掉到火里面去,你就被火所烧,菩萨对淫欲的念头是生厌离想,把它当火坑一样的厌离。在整个地狱的十种烦恼因当中,淫欲是列为第一个,有两个理由:一、它是生死的根本,二、是万恶之首。所以把它列作第一个。

二、贪习

其实淫欲也是贪,因为淫欲的势力特别强大,所以把它单独的标出来。“贪”是对三界的果报产生染着,因为染着产生痛苦,「染着为性,痛苦为业」。“贪”当中其实它所贪着的当然很多,除了男女的色身以外,都是属于贪所收摄。这个地方从经文上看,它所偏重的是贪求财物跟贪求名声这两部份。

总标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

贪烦恼活动相貌:贪习交计,“贪”是现行,“习”是种子;现行跟种子互相的作用而产生一种“计”;“计”筹划、计算,整天就想着怎么去赚钱,怎么去增加自己的地位,叫做「计」。

造业情况:[发于相吸,吸揽不止],由筹划计算就会产生一种相吸。比方我们去做生意,我们总是希望把对方的钱吸过来,来增加自己的钱,彼此都有这样的想法,叫相吸,我把你的钱吸过来,你也把我的钱吸过来;我把你的荣耀吸过来,你也想把我的荣耀吸过去,彼此都有一种想法,把对方的财富,乃至于对方的荣耀吸过来的这种心情、造作,乃至于彼此吸揽不止,对这样的一种行动,是多多益善,不会满足的。这是他的造业情况,当然如果我们开始对治了,那这惑业苦的力量就被破坏掉。他的地狱是从烦恼、造罪到结果,这个过程都没有起惭愧心,都没有对治,所以它的势力特别大。

[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因为地就是吸别人的东西,吸久了以后,你内心当中就积极很多很坚定寒气,到最后就变成冰块,最后就会产一种使令我们的色身冻冽的果报。这地方也是约内心安立的。菩萨会事先的预知心中的冰块,因为在贪求财富、贪求名声的时候已经结冰了。这是约着现世的惑业苦来说。

别明

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咤咤、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来世的「异熟果」:比方说,一个人把嘴巴打开来去吸收外在的冷空气,吸久了以后,你身体就有寒冷的感觉,比喻我们吸收别人的财物,事实上是把寒气一直再吸,每起一次贪念,就好像在吸收一点寒气,寒气累积久了成冰块。

冰块是怎么样?「二习相陵」种子跟现行二种烦恼,互相的凌夺,互相的作用,你来世就会有咤咤、波波、罗罗。这是一种寒冰,寒冰地狱,三种寒冰地狱:咤咤、波波、罗罗,都是从地狱所受的寒冻之苦所发出的音声,来安立它的名称。咤咤是最轻微的,波波中等的,罗罗是最严重;寒冷的相貌出现的时候,发出这种痛苦的音声就是咤咤、波波、罗罗。

「青赤白莲」是约着地狱的罪人,他痛苦色身的相状来安立的。说是到寒冰地狱的时候,有一种叫青赤白三种莲华,青莲华地狱、赤莲花地狱、白莲华地狱,“莲华”指的是这个人身体被冻伤以后,皮肤裂开来,就像莲华开敷的情况,叫做莲华。莲华有三种:一、青,比较轻微的的色身被冻成了青瘀,叫青莲华,变成青瘀色;赤莲华就是它变成红肿;白莲华就是它整个身体,整个血液已经完全停止了,变成苍白相状,就是白莲华。「青、赤、白」三种颜色,正是形容寒冰地狱的众生,他色身的形状。这六种寒冰地狱等于是八寒地狱的前面六种,举出来这六种。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通达因果的佛陀,他对于我们内心去贪求财物,就好像你把寒冰的水贪过来,你不断的起贪念,你就不断的在累积冰寒的冰块,贪爱的冰水。菩萨对于心中生起贪念,就像远离瘴海,大海有当中有瘴气,瘴气你吸到身体里面去就会产生疟疾、会死亡,就像瘴海一样。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佛陀在发明地狱的时候,他是偏重果报。每一个烦恼都有它相应的果报,而这个果报是怎么来呢?就是你在起烦恼的时候已经累积的。你说:来生的地狱怎么有呢?是我们念念之间起烦恼的时候,念念的成就,虽然是来生才出现,但是在当下其实就累积了。

所以我们从果报当中的怖畏而进而对烦恼的一个厌离,你对烦恼有厌离心,那修行就容易了。看看你用不净观、无常观、空观来对治,你就有强大的力量,所以先预知当来的恶果。这是佛陀对我们的劝诫。

三、慢习

“慢”的相貌是「恃己于他,高举为性,生苦为业」。我们仗势自己的某一种功德,把自己的身心世界高举,本来你没那么高,就把自己高举。

总标

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

造业相状:“慢”它的特色也是一种水,不过它这个水跟贪的水不太一样,前面那个水是寒冰之水,这个水是污秽的水。「慢习交陵」高慢的现行跟种子,彼此交互的作用,而产生一个“陵”;“陵”就是解释烦恼的相貌,就是超越。我们总会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超越别人,我们总是觉得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比得上自己,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抬高,因为这样一种超越的心态,就造业了,「发于相恃,驰流不息」。为什么会去高慢呢?因为心中有所自恃。可能是自己财富很多,或者自己是很尊贵的出身,或者具足多闻的智慧等等,有所自恃。有所仗势的时候,自恃就会变成一个山,我慢高山,就在平等的心中产生一个高山,高山当中又有慢的水往下流。当然山中的水就奔驰,速度非常的快。水从上往下流,就比喻我们在造业,由仗势的高山,而产生一种躁动不安奔驰的水流,这是它的造业相状。

苦果: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高山当中有水奔驰下来,腾跃放逸种种奔驰的波浪,在心中就把这波浪产生一种水,当然这个水是污秽的水,是种毒害的水,这时候在心中已经是预先的出现。

别明

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

来生的果报:高慢怎么就有水呢?比方一个人,他的舌头自己去顶住自己的上颚。高慢的人他心就是高举,就像一个人舌头一高举以后,顶住上颚就把水创造出来,这比喻我们今生不断生起高举的烦恼跟业力,来生就会「二习相鼓」,烦恼的现行跟种子互相的鼓动,死了以后就会有血河地狱。血河地狱是怎么回事呢?地狱的两边是高山,你人一走进去以后,两个高山突然间相合,就把这个人的色身夹成血肉模糊的血水,血水多了以后血流成河。

比喻说,很多人在那个地方万死万生,被两山所夹所造成的血河。灰河地狱是指罪人,他投生在很高温的沸腾的灰黑之水,水是灰黑色的,罪人到了沸腾灰黑之水以后,脓血流出,痛苦乱撞,这就是平常念念起高慢心,就把沸腾的灰水给成就了。热沙、毒海,圆瑛老和尚说:这两个是合起来,就是黑沙地狱。在热毒的海当中,罪人投生到又热又毒的海当中非常痛苦。非常痛苦怎么办呢?他就往岸边游,游到岸边的时候他以为可以休息了,其实岸边的沙是烧红的热沙,所以他到岸边的时候也是烧得皮破彻骨,这是热沙毒海地狱,叫做黑沙地狱。

「融铜灌吞诸事」。乃至于用高温熔化的铜汁来灌他的口,有这样子痛苦的事情出现,这个都是在因地起高慢心,而没有如法的忏悔对治,念念的累积所造成的「异熟果」。

劝诫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十方一切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观察我慢之心,就像饮痴水;痴水是古代印度一种毒水,你喝下去以后,突然间就变成愚痴失去理智,叫痴水。比喻我们生起高慢心以后,我们就忘失自己的定位,也见不到自己的过失。菩萨见到心中生起高慢,赶快生怖畏想、厌离想,就像远离沉溺在一个非常炎热,充满毒害的大海当中一样,要赶快出离。

高慢心在《唯识学》上说:人生起高慢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见己过。我们一个人起高慢心以后,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我讲一个历史的故事,大家体会、体会。

故事讲到淮南王的叛乱,这是汉文帝时代的一个最大的诸侯王的叛乱。淮南王跟汉文帝这二个人都是汉高祖的儿子,汉文帝是排行第四,皇四子,淮南王刘长是排行第八,皇八子。汉文帝这个人的个性在史记上的记载,俭朴克己,崇尚无为。平常生活很节俭,汉文帝这个人他的衣服穿旧了他也舍不得丢掉,吃东西很简单,而且他对于用兵打仗非常谨慎,他崇尚老庄的思想「无为」。匈奴来侵犯他的时候,在文景的时代都是安抚的,顶多把匈奴赶出去,赶出去就不再追杀,所以他的思想行为是属于俭朴克己,崇尚无为,他的个性是这样。

淮南王刘长是皇八子,他当时已经被封为淮南王,他的性格是相反,骄奢高慢,甚至于带一点跋扈。他的高慢心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因为淮南王刘长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牵涉到一个判案的罪,被冤枉就死在狱中,所以淮南王从小是被吕后带大的。我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往生以后,实际掌权的是吕后,所以他在吕后的庇护之下产生一种跋扈的心情。第二点,吕后为了掌握吕氏家族的权势,在汉高祖刘邦往生以后,大肆的杀汉高祖的儿子,杀到最后到汉文帝的时候,汉高祖的儿子全部被杀光,剩下两个,皇四子汉文帝跟皇八子刘长。所以汉文帝剩下唯一的兄弟就是淮南王,所以就对他也比较包容。所以他过去有吕后的依靠,现前又有汉文帝的依靠,所以就变得比较高举。

跋扈到怎么情况?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汉文帝时代,淮南王刘长曾经因为个人,某一种个人的恩怨,扑杀大臣。这大臣是谁呢?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吕后在位的时候曾经做过宰相,就算汉文帝的时候也是一个大臣。他过去因为有个人的恩怨,他触恼过淮南王,淮南王他没有正式的经过刑部的判罪,就直接去找辟阳侯,辟阳侯看到淮南王,就赶快出来迎接,而淮南王就在大门当中,拿出他预先准备的铁鎚,一槌就把辟阳侯打在地上,然后一刀上去,就把辟阳侯给杀死了。当然这件事就很严重,扑杀大臣,大臣们议论纷纷。淮南王他杀了辟阳侯以后,他当时是肉袒请罪,把衣服脱掉跑到汉文帝那个地方请罪。但是他请罪,从史记上看他是没有惭愧心,他述说辟阳侯的过失,说:这个人该杀。汉文帝是爱护这个弟弟,对他包容不予处理,不予处理以后就更增加刘长的高慢心。

后来发展到他做出三种的重大过失:一、他自订法律,在淮南国他不用汉朝的法律,自己就用自己的法律。二、戒严清道,淮南王刘长他一出巡的时候,道路上全部要清道,所有的人都要离开,这是皇上才可以,诸侯王是没有这种待遇的。三、出言不逊,他不管私底下的言词,不管上奏汉文帝的奏折,对他的皇上经常有不礼貌的言词。但汉文帝都没有对他采取惩罚的情况,所以在这三种过失的情况之下,后来发生了叛乱,勾结匈奴的叛乱,最后被汉文帝的军队给消灭了。消灭以后就把淮南王抓起来,抓起来以后,汉文帝还是疼惜这个弟弟,并没有杀他,就把他编到巴蜀(四川偏远的地方)去,把他长期的监管。

淮南王在往巴蜀的过程当中,他这时候真实的起惭愧心。在史记上讲出一个很有名的话:「我以骄扈,不见自过落时。」他说:我身为淮南王本来的生活就很美满,但是因为高举的关系,我竟然见不到我的过失。后来就绝食而亡,就不再吃饭,觉得没有脸再活在这个世间,自杀而亡。

所以我们看一个人高举以后,他就看不清楚整个因缘法的差别。因为君臣之道,他跟他虽然是兄弟之间,但是毕竟是君臣的名份。所以忘失应有的定位,而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样一个人饮愚痴之水一样,再也见不到自己的过失,过失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就会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种种痛苦的事情出现。这地方讲到「慢」。

四、瞋习

瞋习是对苦苦聚憎恚为性,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瞋恚是对于痛苦的,不如意的事情产生瞋恚,而产生一种躁动的恶行来当做一个业,一个造作的业。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再来解释这个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