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你好1978 > 第208章 理解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8章 理解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蒋明春抛出的这个问题,成功引起了在座众人的好奇。

田雪灵忍不住开口道:

“明春老师,你说的故意为之,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是个阴谋?”

就在蒋明春准备开口的时候,坐在下面的肖学者听不下去了。

这位老先生是专门研究古代文学的,对于《桃花源记》自然是分析过的。老人家对于文学的严谨态度一直是业界有名,看不惯蒋明春在这里搬弄是非。

“春明同志,恕我无礼,打断你的讲话。《桃花源记》的意境和思想,先家早有定断。陶渊明先生是在看透当朝社会背景的情况下,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一片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意在,表达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同社会。 怎么到了你口中反倒有了几分阴谋的味道?”

在场的学员都带着各异的目光,在蒋明春和肖老先生之间来回打量。

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几个老一辈作家看情况不对,担心蒋明春这个年轻人,无法应付这样的场面,当即准备起来打圆场。

蒋明春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丝毫不受旁言的影响。

本来还觉得索然无味呢,有人给自己制造点气氛,何乐不为呢?

蒋明春先是朝肖先生微微示意,然后继续开口:

“您先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为什么我要说这篇文章有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呢?其实在原文中就很容易找出。

首先陶渊明在开头描写,捕鱼人发现世外桃源,进入入口时的通道。文中这样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种前面窄后面宽的设计,像不像古代墓穴通道的样式?那时人们为了防盗墓贼,所以就修筑了这样的通道。”

肖老先生听闻顿时又要开口,结果被旁边的公沐先生给拦住了:

“先听听,先听听嘛!”

蒋明春无视下面的反应,继续讲到。

“原文还有一句,对里面人物穿着的描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什么意思? 就是这片世外桃源里的人,穿的衣服和外面的人没有区别。”

蒋明春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先生是在晋朝。而原文中,有一段关于捕鱼人和这里的人交谈询问的描述。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根据原文的意思来讲,这些人是秦人的后代,从那时起就进入了这片世外桃源,与外面早就断了联系,就连现在是什么朝代都不知道。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们与世隔绝,从来没有出去过,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那么他们身上的衣服,怎么会和晋朝的衣服一样呢?”

随着这句话出口,教室里的学员和听课的人都明显一愣。

就连肖老先生也不由的平复心情,凝着眉头思考起来。

见效果不错,蒋明春继续给这些人抛出疑点:

“要知道,先秦时期的衣服样式是,直裾单衣 当时以楚国为时尚。

而晋朝的服饰是笼冠大袖衫,这两类衣服是有明显的区别。

所以这里的疑点有两个可能。

一,这片世外桃源的人说谎了。”

学员们眼巴巴的看向蒋明春等着他说第二个可能。只见对方的眼神忽然变得神神秘秘,扫过众人:

“这第二,捕鱼人所看到的这些全都不存在,这里的世界乃是捕鱼人的臆想。”

“如果说,这第一处疑点是偶然。是作者错误的描写。那么第二点就有些怪异了。

在捕鱼人离开前,这里的人告诉他不要把里面的事情说出去。

结果捕鱼人表面答应,出去找到了自己的渔船之后,就一路上留下了标记。原文内容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回去之后他又干了什么呢?‘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他把事情告诉了当地的太守,然后就出现了后面的问题‘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明明在前面已经处处留下标记,再次前来也是按照标记指引,为什么却找不到了呢?”

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位学员突然开口:

“可能是世外桃源里的人,知道他会泄密,然后偷偷尾随把他做的标记改动了。”

这一假设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蒋明春笑道:

“要知道捕鱼人坐的是船,里面的人如何跟随?那入口,初极狭,才通人。

即使造了船又如何搬出来?或许有人会说,这里的人早就把船藏在了某处,或者这片世外桃源不止一个出口,还有其它的道路。只是捕鱼人不知道。

这一点大家可以有多种解释和想象的空间。我们暂且不做深究。

紧接着,后面说道‘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这位叫刘子骥的人士,听说之后,就高兴的计划前往。大家注意这里原文是‘规’也就是计划,计划前往。

意思就是他还没有出发呢,只是准备去寻找,结果不久就得了病,然后死了。离不离奇?怪不怪异?

一个好好的人只是计划了一下,要去寻找世外桃源,结果就病死了。”

“也有可能是巧合!毕竟古代的医疗条件很差,突发恶疾也不是少见!”

另一个女学员也开口道。

蒋明春朝大家点了点头,然后重新指着黑白上写的《创作的思想与理解》

“这里,我们就要说另外一个话题了,那就是理解。

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比方说,肖老先生对文学一贯是严谨的,所以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是站在正统文学的角度去看。认为这篇文章是表达,陶渊明内心对大同社会的向往。

而大家也都认为我所指出的这些疑点,都有一定的理由可以解释。

但倘若我说,这《桃花源记》本身就是一个如同《聊斋志异》的怪异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