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繁花相逢 > 第111章 天象异变与观星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当国家稳定、民生逐步改善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天象异变打破了京城的宁静。星象突然变化,夜空中一颗拖着长尾的彗星划过,引起了广泛关注。民间谣传此异象预示灾祸,朝中一些年长官员也认定这是上天的警示,劝新君暂停改革、祭天以平息天怒。

新君意识到,此事若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动摇百姓对朝廷的信任,甚至可能为反对改革的势力提供借口。他决定召集众臣,共同探讨此事,期望以合理解释化解民间恐慌。

苏晚的冷静判断

在朝会上,苏晚首先发言,提出不同于祭天的见解。她认为,星象的变化多半与自然规律有关,而非灾祸的预兆。她建议朝廷由天文学家对此事进行研究,借此安定民心。她还提议成立一处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以便在未来出现类似情况时,能用科学解释而非迷信来回应百姓。

新君对苏晚的建议深感赞同,立即下令建立一座“观星台”,由朝廷直接支持,用于研究天象并提供解释。同时,他命令天文学家迅速研究此次彗星现象的成因,以平息民间的疑虑。

观星台的筹备与建设

苏晚亲自参与了观星台的规划,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通天文的学者负责此事,并拨款修建观测台和配备观测仪器。观星台选址在京城高处,不仅便于观察星象,还能成为皇家书院的学术分支,供学子们学习天文知识。

在观星台成立初期,许多百姓和学者慕名而来,京城中人们对天文学的兴趣逐渐增加。苏晚为观星台配备了从各地收集的珍贵天文学典籍,还引入了一些国外的天文观测方法,逐步打造出一个系统的天文研究中心。

天文学家的发现

经过几日的观测,观星台的天文学家们发现,彗星拖尾是由于地球与彗星轨道偶然相交所致,属于天文周期现象,数十年才会发生一次,并不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实质影响。他们还指出,这一现象早在一些古籍中有所记载,历代皆未因此出现大灾。

苏晚将这一科学解释呈交新君,建议将此信息通报百姓,消除误解。新君批准了这一建议,下令在京城张贴布告,公开说明天象异变的成因,并安抚百姓的恐慌情绪。

民间的反应

布告张贴后,百姓们纷纷驻足阅读,不少人了解了星象变化的自然原因,逐渐打消了恐慌,意识到并无灾祸降临。许多年轻人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渴望前往观星台学习。观星台由此逐渐成为学术的象征,百姓们不再视天象异变为不祥,而是看作大自然的奇观。

一位老者看完布告后感慨道:“原来是自然现象,这可让人安心多了。朝廷果真为我们考虑,不但帮我们解惑,还带来了这等新奇的学问。”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称是,对朝廷的科学解释表示信任。

皇家书院的分支:观星台

在观星台稳定运行后,新君宣布将观星台正式并入皇家书院,作为天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中心。他希望借此让天文学的知识传播得更为广泛,使未来的人们能够理解并尊重自然,减少迷信观念带来的恐慌。

皇家书院内设立了天文学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学习,他们在观星台内系统学习星象知识、记录气候变化。书院的学子们纷纷表示,天文学不仅让他们看到了自然的奥秘,也让他们理解到朝廷对民生的关切。

百姓的支持与认可

观星台的成立和彗星现象的科学解释使百姓更加信任朝廷的举措。大家认为朝廷不仅关心他们的生活,还在致力于引导他们理解自然,避免无谓的恐惧。皇家书院与观星台的开放更让许多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了学习天文学的机会。京城中开始流传“有学问的朝廷才是真朝廷”的民谣,表达对朝廷的信赖与支持。

百姓们纷纷在书院和观星台外奉上锦旗和谢礼,感谢朝廷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越来越多的村庄自发组织孩子们前往京城求学,希望他们未来也能为朝廷和百姓贡献智慧。

观星台成立后,苏晚与萧澈站在书院门前,看着夜空中明亮的星辰,心中满怀成就感。苏晚轻声说道:“每一步努力都是为了让百姓不再惧怕自然,让他们的生活更有保障。看到大家安心地生活,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