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屈尊归来 > 第257章 乙巳危局,三火之劫天机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7章 乙巳危局,三火之劫天机显

青城山顶,夜色如墨,两位道者仰头凝视夜空,紫微星异常明亮,散发着诡异的光芒。

年轻道者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打破沉默:“老师,《太上洞玄灵宝天文大法》有载,‘乙巳岁,赤马当空,红羊踏地,九紫离火居中宫,三火齐燃,灾祸频仍’ 。如此天象,乙巳之年怕是灾祸不断,凡人难以安稳度过啊。”

老道人轻抚长须,目光深邃如渊:“古训有云,‘火可焚身,亦可煮茶;灾可伤人,亦可锻人’ 。《乾坤万象历》亦云,‘巳年火旺,三灾聚会,民生多艰,唯修身养性者得安然’ 。” 说着,他抬手遥指山下那星火点点的村庄,“山下的凡人,若不知应对之法,恐怕在劫难逃。 ”

年轻道者急切追问:“难道就没有破解之法吗?”

老道人神色凝重,缓缓从怀中取出一卷泛着淡淡金光的竹简,说道:“有。得太上真传者,方有一线生机。此乃《三火化解图》,自上古流传至今,专为应对乙巳危局。所谓三把火,内火伤身,外火损家,命火毁运。若能掌握其中法门,普通人也可安然度过此劫。 ”

青云密室,风云暗涌

京城东郊,古老的青云观静谧祥和,主殿后方的 “紫微洞天” 密室却气氛凝重。几位道士围坐在八卦圆桌旁,桌上摊开着一幅绘制精密的星象图。

“师兄,乙巳年的天象图已然推演完毕,结果不容乐观啊!” 一位年轻道士指着图,神色焦虑,眉头拧成了个 “川” 字。

坐在首位的白眉道长摇头长叹:“五百年一遇的天象,赤马当空,红羊踏地,九紫离火星入中宫,大患将至。”

另一位须发皆白的道士忧心忡忡,补充道:“据古籍记载,上次三火齐燃时,北方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南方水患连连,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呐。 ”

众人正沉浸在忧虑之中,密室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紧张的氛围。

“是谁在此时打扰?” 年轻道士有些恼怒,起身快步去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小道童,神色慌张,声音带着颤抖:“各位师父,外面有一位李大人求见,说是朝廷钦天监的,情况十万火急! ”

众道士面面相觑,眼神交汇间达成默契,迅速将桌上的星象图收起。白眉道长微微点头,沉稳说道:“请他进来吧。 ”

片刻后,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匆匆走进密室,他身姿挺拔,神色焦急,进门便向诸位道士行礼:“在下钦天监司天台张元正,奉旨前来,向诸位真人请教。 ”

白眉道长还礼,语气平和却难掩关切:“不知张大人深夜到访,所为何事? ”

张元正环顾四周,确认无外人后,压低声音说道:“昨夜,皇上梦见天空中三轮烈日并行,大地熊熊燃烧,醒来后惊恐万分,急忙召钦天监解梦。我等推算后,发现乙巳年将现‘三火齐燃’之象,恐有大祸降临。皇上得知后忧心忡忡,特命我前来求教破解之法。 ”

白眉道长眉头轻皱,问道:“张大人此来,可是要我等施法消灾? ”

张元正连忙点头:“正是!皇上承诺,若能化解此灾,必重重赏赐。 ”

密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白眉道长站起身,缓缓踱步:“天象之事,神秘莫测,非人力可轻易改变。这三火齐燃之象,既关乎寻常百姓的命运,也与朝廷国运息息相关。我需与几位师弟商议一番。 ”

张元正心领神会,躬身退出密室。

门刚关上,众道士便再次展开星象图,低声热烈讨论起来。就在此时,密室的暗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一位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的老者闯了进来。

“师叔祖!” 众道士齐声惊呼,纷纷起身,恭敬行礼。

只见老者脚步踉跄,急切地走到桌前,一把抓起星象图,仔细端详,随后发出一声苦笑:“果然如此,天机已现,大劫将至。 ”

危机降临,转机突现

白眉道长急忙上前,扶住老者,关切问道:“师叔祖不是在闭关修炼吗?怎么突然出关了? ”

“老道梦中得天机警示,不得不提前出关。” 老者扫视众人,眼中满是忧虑,“这次的三火齐燃,比古籍记载的更为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

话音刚落,密室角落的一盏油灯突然无风自灭,紧接着,其他灯盏也一盏接一盏熄灭,整个密室瞬间陷入黑暗。众人还未及惊呼,只听 “轰” 的一声巨响,所有灯盏又同时燃起,火焰蹿得老高,几乎舔到天花板。

“这... 这是怎么回事?” 年轻道士惊恐地连连后退,声音都带上了一丝颤抖。

老者神色凝重,语气低沉:“这是火气已动的征兆。三把火齐燃,必定先有异象警示,大劫已然开始。 ”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张元正慌张地冲了进来,大喊道:“不好了!刚刚接到消息,京城南郊突发大火,火势凶猛,已蔓延至三座村庄,根本无法控制! ”

众人心中一凛,老者长叹一声:“该来的还是来了。 ”

白眉道长看向老者,急切问道:“师叔祖,此事该如何应对? ”

老者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一块古朴的玉佩,玉佩上刻满复杂符文,在灯光下泛着幽幽绿光。他将玉佩轻轻放在星象图上,奇异的是,玉佩竟自行旋转起来,最后稳稳停在图中的某个位置。

“有意思。” 老者眯起眼睛,若有所思,“这三把火,一来自天,二来自地,三来自人心。其中最难化解的,恰恰是人心之火。 ”

“那该如何化解?” 张元正心急如焚,急切追问。

老者将玉佩收回,缓缓说道:“我需要七日时间准备法事,暂时能压制这火势。但要彻底化解,还需找到一位特殊的人。 ”

“何人?” 众人齐声问道。

“生于子时,命中带水,五行缺火之人。” 老者神色神秘,“此人身上有一物,能化解此灾。 ”

张元正皱眉,面露难色:“这人该如何寻找?茫茫人海,谈何容易。 ”

正当老者准备回答,密室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小道童惊慌失措地跑进来,喊道:“不好了!外面来了一位书生,说是梦见青云观有难,特地前来相助。他说... 他说他生于子时,命中带水,五行缺火! ”

众人大惊失色,老者却露出了了然的笑容,说道:“天意如此,请他进来吧。 ”

门开处,一位面色略显苍白的书生走了进来,他气质儒雅,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古册,进门便恭敬行礼:“在下陈风,昨夜梦中有神人指点,说青云观有难,让我带上祖传古册前来相助。 ”

老者走到书生面前,目光如炬,仔细打量他,忽然伸手轻点他的眉心,只见书生眉心处瞬间浮现出一道水纹图案,随即消失不见。

“果然是他!” 老者微微颔首,“这本古册可否一观? ”

书生恭敬地递上古册,老者翻开后,脸色骤变:“这是...”

古册中竟然详细记载着关于乙巳年三火齐燃的预言,以及应对之法。

“先祖留言,说家族每代都会有一人生于子时,命中带水,五行缺火,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书生解释道。

“天机巧合,命运使然。” 老者感叹一声,正要继续翻阅古册,突然,整个密室剧烈震动起来,天花板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不好!” 白眉道长急忙冲出密室,只见外面的夜空被染成了血红色,远处的京城方向,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南郊的火蔓延到京城了!” 张元正面如死灰,声音中满是绝望。

众人连忙跟出密室,老者拉着书生的手,急切问道:“我们需要立即行动,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

书生眼神坚定,用力点头:“先祖有言,此乃我命中注定之事,岂敢推辞! ”

初战告急,秘钥现世

老者带着书生快步走向道观后山的一座小石亭,石亭中央有一口古井,井口青苔斑驳,透着岁月的沧桑。老者将古册轻轻放在井沿上,对书生说:“这口井名为‘太极井’,连通地脉水源。我需要你的帮助,一起施法,暂时压制火势。 ”

“我该如何做?” 书生问道。

老者递给他一柄古朴的扇子,扇面上绘着神秘的水纹:“这是‘水行扇’,以你命中水气催动它,可以暂时平息火势。但记住,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解决之法还在古册中。 ”

书生接过扇子,按照老者的指导,站在井边,深吸一口气,缓缓扇动。奇妙的是,每扇动一次,井中的水面就会泛起层层涟漪,随即有一缕缕水气升腾而起,飘向京城方向。

远处的火光似乎减弱了一些,但依然熊熊燃烧,势头不减。

“不够,远远不够。” 老者忧心忡忡,眉头拧成了个死结,“三把火齐燃,威力非同小可。第一把内火已现,接下来还有外火和命火。若三火尽出,后果将不堪设想。 ”

书生咬牙继续扇动,汗水浸湿了衣衫,后背一片湿透:“真人,古册中可有更强的法门? ”

老者沉吟片刻,神色凝重:“有,但需要极大的代价。 ”

“什么代价?”

“施法者可能会耗尽精气神,轻则卧床不起,重则性命不保。” 老者没有说下去,眼神中满是担忧。

书生毫不犹豫,眼神坚定:“为救万民于水火,在下愿付出一切代价! ”

老者叹息一声:“好吧。我们需要打开古册最后一页,那里记载着最强大的法门。但古册有禁制,需要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 ”

“钥匙?” 书生一脸疑惑。

“是的,一把火焰形状的钥匙。” 老者意味深长地看着书生,“据说,它就藏在持有者的体内。 ”

书生想了想,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石头表面纹理奇特,散发着淡淡的微光:“会是这个吗?这是我出生时握在手中的,家人一直让我随身携带。 ”

老者接过石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天哪,这是传说中的‘火种石’!它不是钥匙,而是比钥匙更重要的东西! ”

就在此时,远处的火光突然变成了刺眼的紫色,紧接着,整个天空都亮如白昼,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

“不好,第二把火也燃起来了!” 老者急切地翻开古册,却发现最后几页被一道无形的力量封住,无法打开。

“书生,快将火种石放在古册上!” 老者急促地说。

书生依言照做,刹那间,奇迹发生了。火种石与古册接触的瞬间,石头发出耀眼的光芒,古册最后几页缓缓展开,露出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奇异的图案。

老者快速浏览着内容,面色愈发凝重:“原来如此!三火齐燃并非全是灾难,而是一次天地人三道的重新平衡。 ”

“这是什么意思?” 书生满脸不解。

“意思是,这三把火,不能全部熄灭,而是要引导它们燃烧的方向!” 老者抬头看向书生,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而你,就是引导者。 ”

书生回望老者,忽然感到一阵眩晕,他的眼前浮现出无数奇特的画面:自己站在烈火中央,却毫发无损;手持水扇,指引着火焰的走向;最后,自己化作一道光,融入天地之间。

“我... 我该怎么做?” 书生艰难地问道。

老者神色严肃,目光坚定:“首先,你需要认清这三把火的本质...”

老者的声音忽然变得极为严肃:“这三把火不是普通之火,而是乙巳年特有的天象之变。赤马代表烈性之火,红羊象征蔓延之火,九紫离火则是命格之火,三火齐燃,普通人几乎无力抵挡! ”

书生脸色瞬间煞白,声音颤抖:“难道真的无解? ”

老者拿起火种石对着月光仔细查看,石面上隐约可见 “赤马红羊” 四个古篆小字:“有解,但需要特殊的方法。《太玄经》有云:‘乙巳年三火齐燃,灾祸连天,唯掌握三重秘法者可安然度之’ 。”

“是何秘法?” 书生眼中燃起一丝希望。

天空中的火光愈发强烈,京城方向浓烟滚滚,隐约有可怖的云彩在天际成形,一场更大的危机似乎正在悄然逼近......

三重秘法,初窥门径

老者指着古册上的图文,向书生解释道:“这第一重秘法,乃是‘以水御火’。你的命里带水,手中又有这水行扇,便是施展此秘法的关键。但这‘以水御火’并非单纯地用水去灭火,而是要以水之灵动,引导火势,让火的力量沿着特定的轨迹流动,不致失控。”

说着,老者拿起水行扇,在空中缓缓舞动,只见井中的水气随着扇动的节奏,凝聚成一条细长的水龙,朝着京城的大火飞去。水龙所到之处,火势果然有所收敛,但很快又再度蔓延。

“光这样还不够。”老者眉头紧皱,“火势太猛,仅靠水行扇,难以持久压制。这第二重秘法,名为‘心火归源’。乙巳年的三把火,最难化解的便是人心之火。人心中的贪嗔痴慢疑,在这特殊的年份被无限放大,化作熊熊心火,推动着灾祸的发生。”

“那如何才能让心火归源?”书生焦急地问道。

“需以正念定心,用慈悲为怀的心念,去化解心中的邪念。”老者目光炯炯,“你要以自身为引,向世人传递平和与善意,唤醒他们心中的良知。当众人的心火平息,这场灾祸便去了大半。”

书生若有所思,微微点头。此时,京城方向传来阵阵惨叫,火势愈发凶猛,滚滚黑烟遮蔽了月光。

“没时间了,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老者说道,“这第三重秘法,便是借助‘火种石’的力量,开启天地间的神秘通道,将多余的火势引入其中,重新平衡天地间的能量。但这秘法一旦施展,你将面临巨大的危险,甚至可能魂飞魄散,你可愿意?”

书生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说道:“为了天下苍生,我愿意!”

……

老者带着书生来到道观的祭天台,祭天台上刻满了古老的符文,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老者将古册放在祭天台的中央,让书生将火种石置于其上。

“记住,一会儿你要全力催动水行扇,引导水气,我则会施展法咒,开启通道。当通道开启的瞬间,你要毫不犹豫地将火势引入其中。”老者叮嘱道。

书生深吸一口气,握紧水行扇,开始全力扇动。水气源源不断地从太极井中涌出,汇聚在祭天台上空,形成一片巨大的水云。老者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快速结印,随着一道道法印的打出,祭天台上的符文光芒大盛。

突然,天空中出现一道巨大的裂缝,裂缝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一股强大的吸力从中传出。书生见状,立刻将水云推向京城的大火,在水气的包裹下,火势被缓缓引向裂缝。

然而,就在火势即将全部被引入裂缝时,一股强大的反噬之力袭来。书生被这股力量震飞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火种石也脱离了古册,飞向空中。

“不好!”老者惊呼一声,立刻飞身去追火种石。就在火种石即将消失在天际时,老者一把抓住了它。但此时,老者也受到了强大的反噬,口吐鲜血,摇摇欲坠。

书生挣扎着起身,再次拿起水行扇,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剩余的火势全部引入裂缝。随着最后一丝火焰被吸入,裂缝缓缓闭合,天空中的火光逐渐消失,京城的大火终于被扑灭。

书生和老者瘫倒在祭天台上,气息微弱。片刻后,白眉道长和其他道士赶来,将他们扶起。

“师叔祖,您怎么样了?”白眉道长焦急地问道。

老者摆摆手,虚弱地说道:“我没事,这场灾祸总算暂时平息了。但这只是暂时的,乙巳年还未过去,我们仍需警惕。”

书生躺在地上,望着天空,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和众人。而这场乙巳年的三火之劫,也让他深刻地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

劫后余波,隐患暗生

京城的大火虽被扑灭,但城中一片狼藉,残垣断壁,焦土处处,百姓们哭声震天。幸存的人们在废墟中寻找着亲人和财物,空气中弥漫着悲伤与绝望。

书生陈风在青云观中修养了数日,身体逐渐恢复。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无法平静,那场惊心动魄的大火和百姓们的惨状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

“真人,如今大火虽灭,但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艰难。我们难道就只能看着吗?”陈风找到老者,眼中满是忧虑。

老者长叹一声:“乙巳年的劫难,并非一场大火这么简单。虽然我们暂时压制住了火势,但天地间的平衡已被打破,接下来,恐怕还有更多的灾难接踵而至。当务之急,是要帮助百姓重建家园,稳定民心。”

于是,陈风与青云观的道士们一起,走出道观,深入京城,帮助百姓清理废墟,分发粮食和药品。他们的善举得到了百姓们的感激,一时间,青云观的名声传遍京城。

然而,就在众人忙于重建之时,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降临。京城中突然爆发了一种奇怪的疫病,患者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且传染性极强。短短几天,便有许多人被感染,城中再次陷入恐慌。

“这疫病来得蹊跷,恐怕与乙巳年的天象有关。”老者看着疫病肆虐,眉头紧锁。

陈风心中一紧:“难道又是三火之劫的余波?”

为了寻找治疗疫病的方法,陈风决定再次翻阅祖传古册。他日夜研读,终于在古册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段关于疫病的记载。

“此疫病乃天地失衡,邪气滋生所致。唯有寻得山中的灵草,配以特殊的药引,方能制成解药。”古册上写道。

陈风将这个发现告诉了老者,老者听后,微微点头:“这灵草生长在深山之中,极为罕见,且周围常有猛兽守护。但为了救治百姓,我们必须一试。”

于是,陈风与老者带领着几名道士,踏上了寻找灵草的征程。他们深入山林,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处山谷中发现了灵草。然而,就在他们准备采摘灵草时,一只凶猛的巨熊突然从林中窜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巨熊咆哮着,向众人扑来。陈风等人奋力抵抗,但巨熊力大无穷,众人渐渐不敌。关键时刻,陈风想起了古册中记载的一种御兽之法,他试着运用体内的水气,向巨熊传递平和的意念。

奇迹发生了,巨熊的攻击渐渐停止,它的眼神变得温和,最终转身离去。众人松了一口气,顺利采摘到了灵草。

终得解药,天下大安

带着灵草回到京城,陈风与老者按照古册上的方法,开始炼制解药。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解药终于制成。他们将解药分发给患病的百姓,百姓们服用后,病情逐渐好转,疫病得到了控制。

随着疫病的平息,京城的重建工作也在顺利进行。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对未来也重新充满了希望。

乙巳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的种种经历,让陈风成长了许多。他明白了,灾难并不可怕,只要人们齐心协力,心怀希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陈风独自来到青云观的山顶,望着星空,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的使命还未结束,未来,他将继续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片土地和百姓。

此时,老者悄然来到他身边,微笑着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乙巳年的危机虽然暂时度过,但天地间的变数无穷。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颗善良和勇敢的心。”

陈风转身,向老者深深鞠了一躬:“多谢真人教诲,我定会铭记于心。”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这片历经磨难却依然充满希望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