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暮雪孤翁悲离歌 > 第316章 麦收时节艰辛路,全家齐心幸福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6章 麦收时节艰辛路,全家齐心幸福图

四句诗

残星渐隐晨光起,镰刀在手向田开。

车翻麦洒汗如雨,全家围坐笑颜来。

李秀回来的第三天,麦收的日子到了。天还未亮透,墨蓝色的天空中还点缀着几颗残星。张山站在院子里,望着那间准备开小店的东屋,心中思绪万千。那间屋子承载着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想着等麦收完,一定要赶紧把小店筹备起来,进些时下流行的货品,像孩子们爱吃的大白兔奶糖、女孩子们喜欢的花头绳,还有大人们需要的日常用品。他希望通过这个小店,能给家里增加一份收入,让李秀和孩子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就在张山沉浸在对未来小店的美好遐想中时,一阵轻微却又略显沧桑的咳嗽声,如同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打破了清晨的静谧,也硬生生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地回过神来,扭头看向声音的来源,只见父母正站在不远处,父亲微微弓着背,用手轻轻捂住嘴,努力压抑着咳嗽;母亲则轻轻拍着父亲的背,眼神中透着些许疲惫与无奈。

张山心中一紧,赶忙收起思绪,快步走到父母身旁。他看着父母略显憔悴的面容,心中涌起一阵心疼。没有过多言语,他默默地走到农具旁,伸手拿起三把镰刀,将其中两把递给父母,自己紧紧握住一把。

此时,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熹微的晨光如同轻纱般,缓缓洒向大地。张山与父母相视一眼,眼神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与坚定。他们迈开步伐,迎着那渐渐明亮的晨光,朝着那片金黄的田地大步走去。脚下的土地仿佛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决心,发出沉稳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加油鼓劲。在这静谧而充满希望的清晨,他们的身影被晨光拉得长长的,那是一幅承载着勤劳与希望的画面,向着即将开启的麦收之旅,坚定前行。

此时的田野,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金色颜料盒,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张山和父母走进麦田,熟练地弯下腰,左手抓住一把麦子,右手握紧镰刀,手臂用力一挥,“唰”的一声,麦子便整齐地倒在手中。他们动作娴熟而迅速,一行又一行的麦子在他们手下乖乖就范。汗水很快湿透了他们的衣衫,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土地上,但他们浑然不觉,眼中只有那片等待收割的麦田。

很快,大片的麦子被割倒在地,张山和父母开始将麦子往架子车上装。他们先把车轮放在一边,将架子车平放在地上,为了多装些麦子,还在架子车的前头和后头绑上了几根木棍以增加装载面积。接着,他们用木叉将割倒的麦子一叉一叉地挑到车上,麦捆堆得越来越高。张山站在车上,把麦捆摆放得整整齐齐,让它们相互交错,保持平衡。装好车后,张山找父母帮忙把架子车的两根车把抬起来,将搁在一边的车轱辘放在车下。

张山双手紧紧握住那粗糙的辕木,额头青筋暴起,使出全身力气拼命地往前拉。他的父母跟在车后面,弯着腰,用双手用力推着车身,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号子给自己和儿子鼓劲。一家三口就这样艰难地行进在那条崎岖不平、布满大小坑洞的小路上。

张山眼睁睁看着满载麦子的架子车轰然侧翻,金黄色的麦粒如决堤的洪流般倾泻而出,洒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他的心瞬间揪紧,懊恼与心疼交织在一起。但多年劳作培养出的坚韧让他迅速回过神来,此刻绝非气馁的时候,必须立刻行动。

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猛地弯下腰,那动作犹如猎豹扑向猎物般迅速而果断。他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粗糙却充满力量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架子车的把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仿佛要将这把手嵌入掌心。他咬紧牙关,额头上青筋暴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

他深吸一口气,将全身的力量都凝聚在双臂上,双腿微微下蹲,稳稳地扎在地上,如同扎根大地的苍松,坚定而有力。紧接着,他发出一声低沉的怒吼,使出全身力气,一点一点地将架子车缓缓扶正。那架子车仿佛也感受到了他的决心与努力,在他的奋力施为下,终于稳稳当当地立在了原地,车身微微颤抖,像是在向张山的坚持与毅力致敬。

张山直起腰,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望着重新立起的架子车,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尽快将散落的麦子重新装上车,不能让一家人的心血白费。于是,他转身快步走向那一地金黄,准备与赶来的父母一起收拾残局。

金黄色的麦粒如同瀑布一般从车上倾泻而下,洒落在地上,形成了一小堆一小堆的金黄小山丘。张山呆呆地望着这满地散落的麦子,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懊恼之情。这些可都是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大半年才收获来的成果啊!但他很快就回过神来,没有丝毫的犹豫,迅速放下手中的辕木,跑到车旁开始动手重新装填那些散落的麦子。

只见他弯下腰来,双手紧紧握住架子车的把手,使出全身力气将其缓缓扶正。架子车稳稳当当地立在了原地,仿佛也感受到了他的决心与努力。

随后,他转过身去,快步走向那散落一地的麦子。此时,他的父母也已赶到,一家三口默契十足地开始捡起地上的麦子。他们弯着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将那一捆捆金黄的麦子拾起。每拾起一捆,就像收获一份辛勤耕耘后的喜悦。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着他们额头上晶莹的汗珠,折射出劳动的光芒。

麦捆很重,每捡一捆都要费很大的力气,但张山咬着牙坚持着。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麦芒扎得他脖子和手臂痒痒的、隐隐作痛,可他顾不上这些。在父母的帮助下,张山又将麦子重新装到了车上,这次他更加小心地调整麦捆的位置,确保车子的平衡,还用绳子将麦捆牢牢地固定住。

终于,张山拉着架子车来到了麦场。他和父母把车停稳后,便开始卸麦子。张山先解开固定麦捆的绳子,然后和父母一起用木叉将麦捆一叉一叉地挑下来,整齐地堆放在麦场上。麦捆堆积如山,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看着这一堆堆的麦子,张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了一家人未来美好的生活。

与此同时,家中的李秀也没闲着。她早早地系上那条洗得有些发白的围裙,走进厨房。厨房里,土灶还带着昨夜的余温。李秀先从米缸里舀出几瓢糙米,放进瓦盆里,仔细地淘洗起来。米白色的淘米水顺着手指缝流走,李秀看着盆里渐渐变得清澈的水,想着:“这糙米虽然不如精米好吃,但营养足,能让大家吃得饱饱的。”

淘好米,李秀把锅刷干净,将米倒进去,加上适量的水,然后开始生火。她拿起一把晒干的麦秸,用火柴点燃,塞进灶膛里。麦秸“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橘红色的火苗映红了她的脸。李秀一边往灶膛里添柴,一边用扇子轻轻扇着,让火烧得更旺些。

这时,四个孩子也来到厨房,主动要求帮忙。暖晴懂事地拿起一把青菜,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认真地清洗起来。她把青菜一片一片地掰开,仔细地搓洗着每一片叶子,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福宝则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灶旁,帮妈妈往灶膛里递柴。他看着灶膛里的火苗,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嘴里还念叨着:“妈妈,火要烧得旺旺的,这样饭才熟得快。”

禄宝和阳宝也没闲着,他们俩负责把洗净的青菜切成段。禄宝拿着一把小一点的菜刀,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他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切着。阳宝则在一旁帮忙递菜,还时不时地凑到跟前,好奇地看着哥哥切菜。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李秀开始准备今天的饭菜。她打算做一道那个年代常见的菜——白菜炖粉条,再蒸上几个自家腌制的咸鸭蛋。她先把切好的白菜放进烧热的铁锅里,锅里立刻响起“嗞啦”的声音。李秀拿起锅铲,不停地翻炒着白菜,随着白菜渐渐变软,她加入适量的水,再把提前泡好的粉条放进去。接着,她又从坛子里捞出几个咸鸭蛋,洗净后放进蒸锅里。

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锅里的白菜炖粉条开始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浓郁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厨房里。李秀看着忙碌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中午时分,李秀将做好的饭菜一一端上桌。热气腾腾的白菜炖粉条,泛着油光,粉条吸饱了汤汁,晶莹剔透;咸鸭蛋被切成两半,蛋黄红得流油。饭菜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仿佛在召唤着田间劳作的家人。

张山和父母带着一身的疲惫与喜悦回到家中。看到满桌的饭菜,他们的眼中满是感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谈论着麦收的情况。张山说:“今年麦子长得真好,收成肯定不错。等卖了麦子,小店的事就能再往前推进推进了。”父母也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说着在厨房帮忙的趣事,欢声笑语再次在屋内响起。这一刻,李秀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与美好,她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