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经典哲思 > 第118章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一、七律诗词对《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 118 回解析》的描述:

(一)《解析〈三国演义〉第 118 回》

三国风云卷巨澜,一一八回思绪绵。

周易哲思蕴其内,乾坤变幻展眼前。

刘谌死孝忠义显,刘禅降顺命运怜。

邓艾钟会争功业,历史沧桑墨香传。

(二)诠释:

这首诗通过七律的形式,概括了《三国演义》第 118 回的主要内容和周易哲学的解析角度,表达了对这一回的感慨与思考。

诗的首联“三国风云卷巨澜,一一八回思绪绵”,点明了《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所展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以及第 118 回给人带来的绵长思绪。

颔联“周易哲思蕴其内,乾坤变幻展眼前”,指出了在对这一回的解析中融入了周易哲学的思想,同时也展现了世事如乾坤般的变幻无常。

颈联“刘谌死孝忠义显,刘禅降顺命运怜”,具体阐述了刘谌以死尽孝所体现的忠义,以及刘禅投降的无奈和令人怜悯的命运。

尾联“邓艾钟会争功业,历史沧桑墨香传”,描述了邓艾和钟会为功业相争的情景,以及历史的沧桑通过文字传承下来。

整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将《三国演义》第 118 回与周易哲学相结合,展现了其中丰富的内涵和历史的厚重感。

(三)《三国演义》第 118 回回目为“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以下是对这一回的详细介绍:

1. 经典梗概:

邓艾奇兵突袭成都,后主刘禅听闻邓艾取了绵竹、诸葛瞻父子已亡,惊慌失措。大臣们商议对策,有人建议奔南中七郡,有人提议投吴。光禄大夫谯周则劝刘禅降魏,认为南蛮不可靠,且魏能吞吴,若投吴后吴被魏所吞会遭两次之辱,不如降魏可保宗庙、安黎民。后主刘禅犹豫不决,退入宫中。

北地王刘谌坚决反对投降,痛骂谯周是“偷生腐儒”,并力劝父亲刘禅不可听信腐儒之言,应坚守成都等待姜维救援,内外夹击可获大功,不应轻易放弃先帝基业。但刘禅不听,仍决定出降。刘谌悲愤至极,带剑入宫杀死妻子和三个儿子,然后自刎于昭烈庙中,以死殉国。

后主刘禅派谯周作降书,遣张绍、邓良同谯周赍玉玺向邓艾请降。邓艾大喜,接受降书和玉玺,并厚待张绍等人。随后,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降。邓艾扶起后主,亲解其缚,焚其舆榇,并车入城,自此蜀汉灭亡。

邓艾封师纂为益州刺史等,又于绵竹筑台彰功,大会蜀中诸官饮宴。此时,邓艾与钟会两人因争灭蜀之功起了纷争。姜维假降钟会,企图借钟会之力消灭邓艾,以图后事。邓艾察觉到钟会的意图后,上书司马昭揭露钟会心怀谋反之心;钟会得知后,也迅速上书司马昭,反称邓艾有谋反之意,一场更为复杂的争斗就此展开。

2. 主要人物:

刘谌:刘禅的第五子,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对蜀汉忠心耿耿。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坚决反对投降,展现出了高尚的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但最终因无力回天而自杀殉国。

刘禅:蜀汉后主,懦弱无能,胸无大志。面对邓艾兵临城下,他没有抵抗的勇气,轻易地听从了谯周的建议,选择投降,导致蜀汉灭亡。

邓艾:曹魏名将,偷渡阴平成功后,迅速逼近成都,迫使刘禅投降,立下大功。但他在胜利后变得骄横跋扈,引起了钟会的不满和司马昭的疑忌。

钟会:曹魏将领,有一定的才能和野心。在灭蜀之战中也有功劳,与邓艾争功,后被姜维利用,陷入与邓艾的争斗之中。

姜维: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一心想要复兴汉室。在蜀汉灭亡后,假意投降钟会,试图挑起邓艾与钟会的矛盾,从中寻找机会复国。

谯周:蜀汉光禄大夫,主张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力劝刘禅降魏。

3. 经典情节:

刘谌哭祖庙死孝:刘谌得知父亲刘禅要投降,怒气冲天,带剑入宫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在劝说刘禅无果后,他杀死妻子和儿子,然后到昭烈庙中哭诉先帝,自刎而死。这一情节展现了刘谌的忠烈和对蜀汉的深厚感情,也与刘禅的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禅投降:刘禅在大臣们的劝说下,放弃了抵抗,选择向邓艾投降。他率领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标志着蜀汉的正式灭亡。

二士争功:邓艾和钟会都为灭蜀立下了功劳,但两人互相争功,矛盾不断。姜维趁机假降钟会,挑动两人的纷争,使得局势更加复杂。

4. 经典诗句:

“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这首诗赞扬了北地王刘谌的忠烈,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对蜀汉的灭亡感到惋惜。

5. 经典典故:这一回中主要体现的是“死节”的精神。刘谌以死殉国,践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成为了忠义的典范。这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推崇和赞扬。

6. 中心思想:

这一回通过描写蜀汉灭亡的过程,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命运的无常。刘禅的懦弱无能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而刘谌的忠烈则与其他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忠义之士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坚守和担当。同时,也反映了曹魏政权在统一过程中的强势以及内部的矛盾和争斗。

7. 指导思想:从作者罗贯中的角度来看,他的指导思想是尊刘贬曹。在这一回中,虽然蜀汉灭亡,但作者对刘谌等忠义之士的描写,体现了他对蜀汉的同情和对忠义精神的赞扬。同时,通过对邓艾、钟会等人的描写,也揭示了曹魏政权内部的争斗和矛盾,暗示了曹魏政权虽然统一了蜀汉,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 118 回解析》

《三国演义》第 118 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这一回目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悲剧与人性挣扎,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时,更能揭示出其中的玄妙与深意。

在这一回中,蜀汉的命运如同周易中的卦象一般,充满了变数与转折。刘谌的死孝之举,恰似乾卦中刚健不屈的精神体现。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面对国家的危亡,选择了以死明志。这种忠诚与坚守,是乾卦中阳刚之力的极致展现,也是对祖先功业的敬重与维护。

而刘禅的选择,则反映了坤卦中柔顺与顺应时势的一面。他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选择了投降,放弃了抵抗。这并非是他的懦弱,而是他在权衡利弊后的一种无奈之举。坤卦的柔顺并非是软弱,而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一种生存智慧。然而,刘禅的顺应也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这也体现了坤卦中所蕴含的变数与不确定性。

邓艾与钟会的“二士争功”,则像是周易中的阴阳相争。邓艾的勇猛与智谋,钟会的野心与权谋,两者相互交织,相互对抗。他们在争夺胜利果实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阴阳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而邓艾与钟会的争斗,也正是这种阴阳力量的体现。

在这一回中,我们还能看到命运的无常与无奈。蜀汉的灭亡,仿佛是命中注定一般。刘谌的死孝,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刘禅的投降,也无法挽回蜀汉的颓势。这一切都如同周易中的卦象变化,难以预测,却又不可避免。然而,正是这种命运的无常,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的沧桑与悲壮。

同时,这一回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与光辉。谯周的主张投降,体现了人性中的恐惧与自私;而刘谌的死孝,则展现了人性中的忠诚与勇敢。在面对巨大的压力与困境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既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第 118 回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理与智慧。它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复杂,以及在困境中如何坚守与抉择。这一回的故事,如同周易中的卦象一般,充满了启示与警示,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刘谌哭祖庙死孝的情节,是这一回的核心之一。他的行为,既是对祖先的忠诚,也是对国家的热爱。在他的心中,祖宗的功业是不可磨灭的,而国家的尊严更是至高无上的。他以死相拼,试图扞卫这一切,这种决绝的态度,正是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体现。刘谌的死,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追求。

而刘禅的投降,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他的软弱与妥协,或许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与牺牲。然而,这种选择也让他背负了历史的骂名。在周易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说,刘禅的行为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百姓的宽厚与关爱。但他的投降,也让我们意识到,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勇气去抗争,去拼搏。

邓艾与钟会的争功,更是充满了周易哲学的意味。他们之间的争斗,既是权力的争夺,也是命运的较量。邓艾的成功,钟会的野心,都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行为,既受到自身性格与欲望的影响,也受到历史环境与机遇的制约。在周易中,阴阳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邓艾与钟会的争功,也正是这种动力的体现。

此外,这一回中还蕴含着周易中的变化与转化的思想。蜀汉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结束。在历史的长河中,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邓艾与钟会的命运,也在争功之后发生了转折。他们的争斗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毁灭,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无常性。

总的来说,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第 118 回,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一回的内涵与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与智慧。这一回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思考与感悟的重要素材。

在周易哲学的视角下,《三国演义》第 118 回所展现的一切,都充满了神秘与深邃的意味。它让我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无尽的智慧与力量。这一回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敢地面对挑战与困难。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第 118 回:

阴阳变化

在这一回中,阴阳的相互转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刘谌的死孝与刘禅的降顺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了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同时,邓艾与钟会的争斗,也展现了阴阳力量的此消彼长。

乾坤之道

乾坤代表着天地、宇宙的秩序和规律。回中人物的命运起伏与国家的兴衰,都符合乾坤之道的运行。刘禅的软弱与刘谌的刚烈,正体现了乾坤的不同表现形式。

刚柔相济

刘谌的忠义刚直与刘禅的柔弱形成对比,刚柔在不同人物身上得以体现。而邓艾和钟会的智谋与武力,也是刚柔相济的体现。

变与不变

世事无常,变化是永恒的主题。但忠义、仁德等价值观念在回中始终不变。这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吉凶祸福

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都充满了吉凶祸福的变数。刘谌的死孝被视为忠义之举,而刘禅的降顺则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这反映了周易对吉凶祸福的理解和判断。

四、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 118 回》的诗词:

《沁园春·〈三国演义〉第 118 回解析》

汉室倾颓,三国鼎立,战火纷飞。看刘谌死孝,忠心昭日;刘禅降顺,国运式微。邓艾钟会,争功不止,乱世英雄志未颓。风云变,叹乾坤莫测,历史轮回。

周易哲学精微,蕴其中、玄机耐思推。悟阴阳之道,兴衰有数;刚柔相济,世事皆规。忠义豪情,权谋智计,尽在回中显卓辉。墨香里,品千秋故事,感慨心扉。

《水调歌头·〈三国演义〉第 118 回解析》

三国史篇里,一一八回观。刘谌哭庙死孝,忠义动山川。刘禅降旗举,国运终难挽,空叹奈何天。邓艾与钟会,功业竞相攀。

周易蕴哲理,乾坤转其间。阴阳变,人事迁,势难全。兴衰荣辱,皆在命运掌中端。历史长河涌,故事永流传,墨香浸心田。深思细品味,感慨万千般。

《满江红·〈三国演义〉第 118 回解析》

乱世风云,一一八、回肠荡气。刘谌孝、忠心赤胆,可歌可泣。刘禅降顺情无奈,邓艾钟会争雄急。叹乾坤、变幻总无常,空悲戚。

周易哲,深探秘。阴阳理,藏玄机。看兴衰荣辱,尽成陈迹。历史长河淘不尽,英雄故事传于世。墨香浓、再把此回吟,思无极。

诠释:

《沁园春·〈三国演义〉第 118 回解析》诠释:在汉室衰亡、三国鼎立的动荡局势中,战争频繁爆发。刘谌以死尽孝的行为,彰显出他如烈日般的忠心;而刘禅的投降则使国运走向衰微。邓艾和钟会为功业你争我夺,乱世中的英雄们壮志未减。世事的风云变幻,让人感叹乾坤的难以捉摸和历史的循环往复。

周易哲学的精妙之处,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玄机,值得深入思考和推究。感悟其中的阴阳之道,明白兴衰是有定数的,刚柔相互调和,世间之事都有其规则。回中展现出的忠义豪情与权谋智计,闪耀着卓越的光辉。在墨香之中,品味这千秋的故事,心中充满感慨。

《水调歌头·〈三国演义〉第 118 回解析》诠释:在三国的历史篇章中,观看第 118 回。刘谌在祖庙痛哭尽孝,他的忠义撼动山川。刘禅举起降旗,国运终究难以挽回,只能徒然叹息。邓艾与钟会,竞相攀登功业的高峰。

周易中蕴含着哲理,在其中乾坤不断运转。阴阳变化,人事变迁,形势难以完全掌控。兴衰荣辱,都掌握在命运的手中。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故事永远流传,墨香浸润心田。深入思考细细品味,心中感慨万千。

《满江红·〈三国演义〉第 118 回解析》诠释:在混乱的时代风云中,第 118 回让人感慨万千、荡气回肠。刘谌的孝道、忠心赤诚,令人赞叹和感动流泪。刘禅的投降出于无奈之情,邓艾和钟会争雄形势紧迫。感叹乾坤的变幻总是无常,让人感到悲哀和凄凉。

周易的哲学,需要深入探秘。其中的阴阳道理,隐藏着奥秘。看兴衰荣辱,都成为过去的痕迹。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故事,它们流传于世。墨香浓郁,再次吟诵这一回,思考没有尽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