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这套设备主要用于应对穿着者可能遇到的紧急如厕需求。
考虑到作战环境复杂多变且战袍为全面密封设计的特点(仅留呼吸口供给氧气),即便是配备了高效散热单元保证即便沙漠作战也能保持凉爽温度;
但人类生理需求依旧无法忽视,即使战士们受过专门训练可在极端情况下忍耐,可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仍需清洁维护。
为此开发出的自循环净化机构不仅能够应对这些日常不便之处,还能在特殊场合如遭遇毒气攻击等危急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确保穿戴者安全。
此外当供氧耗尽而尚未脱离险境时它同样能提供临时应急供氧方案,甚至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氧气以维持生命迹象。
可以说这是既提升了舒适度又增加了安全性的一项重要发明。
然而参与项目的各位并未深究太多专业细节,只觉得蓬雷真是考虑周到:既有防止外部冲击伤及穿戴者的保护措施,又有确保使用者体验良好的配套服务。
这样的全方位设计者或许全球独有吧?于是他们干劲十足,仿佛被蓬雷高效严谨的态度感染一般,变得非常听话服从于每一项分配下来的工作任务,并且乐在其中,从未想到全心投入竟会带来如此满足感。
一段时间过去了,这套净化系统也顺利完成安装,但谁都不愿意尝试进行功能测试。
尽管蓬雷一再向大家保证说无论是怎样的排泄物都不会留下痕迹,即便是吃了让人肠胃不适的食物,也不会影响战甲内的清洁状况;可是众人还是觉得这事儿太丢脸了,即便穿上盔甲别人看不见,但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测试还是会感到尴尬不安。
最后,还是蓬雷找来了数颗装满黑色墨水的胶囊让隋天化随身携带进入战甲内部验证其效能。
隋天化通过身体各部位的挤压,使藏在体内的墨水胶囊尽数破裂。
随即众人注意到,战甲的靴子底部,尤其是后跟位置,流出了一大滩乌黑的墨汁。
待到战甲重新打开时,隋天化已然成了个被墨汁浸透的“黑人”。
但战甲内部仍旧洁白无瑕,没有沾染丝毫黑色。
这才算是检验完毕。
过滤系统终于彻底构建完毕,即将迈入下一阶段的进化。
而这一步升级的目标,令在场除蓬雷之外的所有人都心潮澎湃。
究其缘由,仅仅在于这一新系统的名字:
“视野扩展热成像红外扫描装置”。
几乎所有人都直接忽略了前面的“视野扩展”,目光牢牢地锁定在后面的“热成像红外扫描”几个字上。
他们不由得热血沸腾。
热成像红外扫描?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简直就是透视功能嘛!
热成像红外扫描,仅听其名,隋天化等人也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
其实军中使用的某些装备里,也有类似的装置,例如热成像瞄准镜和夜视仪。
然而实际体验下来,他们的评价往往是——虽好却不尽人意。
不论是夜视仪还是热成像瞄准镜,用起来都不那么舒心。
夜间专用的夜视仪不仅视野较小,还需要忍受刺眼的绿光;
而热成像瞄准镜的视界太过局限,与高精度瞄准镜比,在准确度方面更是差距明显,即便经过长时间调校,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如今,这款战甲本身就具备了热成像红外扫描能力,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这不等同于游戏中的透视技能吗!
未来在执行任务或作战期间,只要对方企图隐蔽于障碍物或角落之中,启动一扫便知,无处遁形。
难道还不够过瘾吗?
简直爽翻天!
这一代战甲采用的热成像红外扫描技术,果然如同想象中般强大无比。
首先,它在原有助瞄准框架的基础上做出了优化改进。
以前方方正正的框定区域已被取代。
原本只有视线清晰可见之敌才会出现在画面上,隐藏于掩体后的敌人则无法发现。
但在升级版系统中,这种限制完全不复存在。
该系统可以穿透掩体进行探测,除非是特殊材质数米厚的隔墙,一般物体皆不在话下。
其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人体体温与周遭环境存在差异,故而在热成像状态下,虽然周围显得漆黑一片,人类身体由于具有36摄氏度左右的标准体温,会在影像中显示出醒目的白色轮廓线。
然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此类产品,都存在一个严重短板——精确度欠佳。
假如对手所处的温度与周围环境相仿,譬如冰雪覆盖的情况下,敌人裸露皮肤部分较少,热成像图像将变得模糊不清。
这对判断产生极大的干扰。
但这套战甲独有的扫描技术却规避了上述问题,因其精度极高。
即使目标身处极冷条件下,哪怕身上仅有细微部位暴露在外散发热量,也能立即捕捉并分析出是否为潜在威胁。
再加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改进,以往不能穿透遮挡物探测的缺点也被解决了。
因为整个系统的运作方式,就是对全区域展开细致扫描。
只要有生命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携带的微弱温差,便能顺藤摸瓜精准定位,即便对方躲在任何遮蔽之后。
真正做到了无所遁形的效果。
另外,“视野扩展”也是系统重要构成之一,仿佛给穿戴者安装了一个全方位倒车镜,确保三百六十度全覆盖视角。
不仅能随时查看不同方位,还具备优先级筛选放大显示功能。
举个例子,假设你背后遭到突袭,此系统会立即将该方向视野最大化并发出警报,告知战士这不是前方面向。
并且提供最优处置建议,防止发生视觉混淆的情况。
避免因误解造成反向移动导致意外伤害发生的现象。
至此,全部前期工作已完成。
岁月如梭,转瞬一两月间,蓬雷已结束了所有先前设定的任务环节。
紧接着面临最后、最关键的一项变革——记忆金属模块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