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6 月 7 日上午,阳光洒进教室,输电 081 班迎来了测量实习的开篇。讲台上,老师细致地讲解着工程测量知识,那些内容零碎却又紧密贴合实际,仿佛将他们引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专业世界。老师还特别提到,测工的薪资颇为可观,月薪过万并非遥不可及,而对中找点这项操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技术含量,引得同学们纷纷投去好奇与期待的目光。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便去领取测量仪器。老师为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慕容耀武心里暗暗期待着能成为小组的核心,可上学期的成绩不太理想,让他与小组长的位置失之交臂。他所在的小组抽到了山上测量的任务,虽说有些挑战,但也充满了新鲜感。
下午,小组便开始了测量选点工作。一开始,他们选了一个较小的范围,可很快发现太小了,根本满足不了测量需求。慕容耀武主动提议扩大范围,又向外延伸了几十米。然而,集体活动中总有些人不太上心,小组里两人跑去打麻将,一人没来,一人去参加其他考试,还有一人窝在寝室不愿出来,真正能参与测量操作的,没剩下几个。慕容耀武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和仅有的几个组员继续努力。
6 月 8 日,天还没亮,凌晨 3:30,慕容耀武就被闹钟叫醒。东北的夏天亮得太早,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简单洗漱后,便和刘赫然一起去测高差。测量的地方高差和坡度都很大,使用的水准仪在这样的地形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处挡土墙台阶的高差差不多就有 5 米左右,测量点距离太近,根本无法看清读数。没办法,他们干脆舍弃三脚架,直接趴在地上操作仪器,以求更精准的测量。一直忙到八点多,两人累得腰酸背痛,这才停下休息。之后,他们去第二教学楼自习,可困意如潮水般袭来,慕容耀武实在撑不住,趴在桌上睡了一会儿。
中午,慕容耀武又睡了一个小时,下午迎来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考试。拿到试卷的那一刻,他有些惊讶,竟然全是原题,就算没怎么复习,考 90 分以上也不在话下。可他心里却隐隐有些担忧,觉得老师这样的出题方式有些不负责任,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并没有太大帮助。
考完试后,慕容耀武去图书馆借了一本《电气设备》,接着继续投身到工程测量中。这一次,他和组员们当场计算测量数据,准确度明显提高,速度也快了许多。忙碌了一天,晚上都没时间自习,一直在和数据打交道。
6 月 9 日,凌晨 4:00,慕容耀武再次早起,去绘制砼桩图。外面渐渐热闹起来,他才停下手中的笔,去吃早饭。饭后,他在教室里上了一会儿自习,下午终于把砼桩图画完。这一天,他忙得不可开交,计算高差、整理测量数据,几乎没有时间复习其他考试科目,感觉疲惫不堪。
6 月 10 日,老师针对测量实习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课程讲解。慕容耀武全神贯注地听着,可有些知识点,他感觉自己只是在老师讲解的那一瞬间理解了,下一秒就又有些模糊。无奈之下,他只能先认真做好笔记,以备之后复习。下午,便是《结构力学》的考试,他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心里十分忐忑。
试卷发下来,慕容耀武看着那些题目,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老师给的题,他并没有全部做对,剩余三道题都毫无头绪,一些基本概念也忘得一干二净。他知道,想要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实现成绩的反弹,已经非常困难了,心里满是失落与悲哀。
考完试,慕容耀武顾不上失落,又继续去测量。他和组员们又测了几个点,计算完数据后,去找老师签名。在填表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高程数据不对,老师让慕容耀武和陈文超当场计算误差。这一算就是 3 个多小时,两人的脑袋都快算炸了,可误差依然很大。老师在电脑上作图,作了两组图,结果误差都大得离谱,这简直就是错误。
晚上,慕容耀武从老师那里拎回全站仪,这个先进的仪器能测高差、角度和坐标,操作起来方便很多,让他对接下来的测量工作又多了几分信心。
6 月 11 日早晨,慕容耀武、刘赫然、陈文超、杨亮、王磊五人一起用全站仪返工重测。慕容耀武一边计算数据,一边帮忙立杆,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番计算,他们发现上一组数据的角度和距离都存在严重错误。
慕容耀武心里有些烦躁,他实在不愿意一直干立杆这种体力活,尤其是当别人调试仪器速度太慢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时间都被浪费了。而且,他既要承担苦力般的立杆工作,又要负责精细的数据计算,而其他只负责立杆的人却不用操心数据,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更让他生气的是,有一次组员们结束工作离开时,竟然没有通知他,让他白白在那里等了好久。
回想起大二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慕容耀武就满心郁闷。三个主科成绩都不理想,想要翻身谈何容易。而陈文超,学习本身就不错,还是学校龙舟队队员,每个科目成绩都能乘以 1.1 倍,这个优势实在太大了,也因此他当上了组长,带领着慕容耀武所在的寝室。
上午,慕容耀武自己去自习,回到寝室后,果然又被拉着算数据。下午依旧是测量工作,晚上他还是没能去自习。他心里不禁纳闷,自己又不是组长,为什么要这么累呢?他并不想承担过多的责任,只想做好自己该做的,可数据整理工作却离不开他,他在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一旦他不参与,很多事情就难以推进。
6 月 12 日,星期六,慕容耀武终于有时间复习《电气设备》了。他知道,只有一天半的时间,想要复习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但他还是决定尽力而为,不想虚度这宝贵的时光。
晚上,图书馆里人比较少,九点多的时候,就只剩下寥寥几人。慕容耀武还在专心背着《电气设备》的知识点,要不是好友红星说想回寝室,他还打算坚持学习到 10:30。
6 月 13 日早晨,6:20,慕容耀武准时起床,继续复习《电气设备》。正巧张熙凤过来问他问题,为了弄明白这一道题,慕容耀武花费了好几个小时,反复思考、查阅资料,才终于完全理解。
中午,他顾不上休息,继续复习。可头疼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下午考试时,这种不适愈发明显。拿到试卷后,他想先做计算题,可脑袋一懵,那些公式怎么也想不起来。好在他还记得相关数据,只能凭借数据艰难地反推公式。还有一道简答题,正好考到了他的知识盲点,平时没有复习到,根本答不上来。除了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他题目他都做得不太顺利,很多同学都在考场上待到了最后,而他心里却满是沮丧。
考完试回到寝室,慕容耀武和刘赫然讨论分坑测量和断面图的做法,可讨论了半天,也没有得出结果。陈文超去拿坐标图,打算让别人用 cAd 作图。晚饭后,他们利用 cAd 作出的 9 个点的数据,确定第 10 个点,进行导线坐标计算。为了减少错误,两人分别独立计算。
晚上,慕容耀武给二哥打电话,和他聊起了就业、学习、工作和家常琐事。二哥语重心长地说:“人才有两种,一种是这个活没你不行,另一种是你能干所有的活。” 二哥的话,在慕容耀武心里久久回荡,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和努力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