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出来混总要还的
张蔷亲自挑选了筹建皇家科学院的前期资料,交给徐光启和方以智,至于后面的科研资料,要等各学科团队组建起来后,再分别发下去。
许多资料是要保密的,徐光启也不保险,他爱好西学,与西方传教士往来密切,很可能在无意间将这些技术资料泄露出去。
张蔷决定提醒提醒徐光启,免得他犯下错误,犯错事小,泄漏科研成果事大。
“本宫这里,收到钦天监汤若望的请求,说是正在编辑一部新的历法,希望调阅《永乐大典》里的书籍?”她问。
“是的,《永乐大典》收藏在文化殿藏经阁里,另外翰林院里还有一套,侍郎级别以上的官员才能调阅,汤先生委托臣为他借阅,臣回他:‘大明有《保密条例》,不能知法犯法’,没想到他直接求到太后这里来了。”
“你做得很好,”张蔷道,“这事交给你去处理,让翰林院整理出历代关于天文历法的典籍,送到钦天监,供他们查阅,其他无关历法的书籍,就不用借阅了。”
后世的论坛上,有一种说法,说是西方的传教士,将明清时期的各种典籍,大量地传回西方,才有了西方后来的科技发展。
别的不说,单说十二星座,一直被咱们认为是西方人的发明,后来在敦煌的洞窟里,出土的资料上显示,早在唐代,华夏就有了十二星座的描述,这样看来,论坛上的观点,也并非毫无根据。
所以张蔷一上台就制定了保密条例,防火防盗防传教士,以防万一。
徐光启为汤若望解释道:“汤教士的学问是极好的,他翻译的《火攻挈要》和《坤舆格致》,臣读了也颇受教益……”
“很好,你回去,将汤先生的《火攻挈要》,送给兵器局的毕懋康看看,让他对东西方的火炮制造,做个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大明的火器技术,在当世是领先的,汤若望既然翻译了西方的火器书籍,借鉴一下也未尝不可。
她相信西方人就算再先进,也赶不上她自二十一世纪带来的制造技术。
“至于《坤舆格致》,讲的是寻矿炼矿的学问,等皇家科学院重新建起来,交给堪舆专科的人员,去研读和借鉴吧……汤先生翻译这两本着作有功,理当受到奖励。”
汤若望因为这两本书,获得了当年的科技进步奖,被张蔷用来抛砖引玉,这是后话。
再说张泉,回到紫禁城,忙到乾清宫来请罪:“是咱家疏忽,导致皇家资产流失,请太后责罚。”
张蔷叹一口气,无奈地道:“经过郑贵妃闹腾,光宗朝的混乱,到魏忠贤专权,不知道有多少皇家资产被侵吞……远的就不查了,你就从万历四十五年开始查,本宫倒要看看,是谁?用什么手段?敢将皇家资产据为己有!”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不少,单是万历病重期间,郑贵妃就私下里,将自己名下的资产,转移到弟弟郑国泰名下,单是庄田就有六处,其他辅子、金银财宝无算,些资产,随着万历帝的薨逝,悄无声息地转到了私人手上。
西山这座别院,就是在万历帝和光宗帝相继去世,大明最混乱的两个月期间,被转移到了郑国泰的名下,郑国泰又将它拆成十几份,卖给了京里的勋贵和豪商。
这个郑国泰,在万历朝晚期,没少闹腾,明末的“妖书案”、 “梃击案”中,都有他活跃的身影。
在清算福王的时候,郑国泰的后人并没有受到清算,现在,张蔷决定杀鸡儆猴,拿郑家开刀。
真是的,好久没抄过家了。
抄家这样的活计,当然是用锦衣卫最放心。
李若琏收到命令,亲自带着三百锦衣校卫,如狼似虎地直奔郑家而去。
张泉紧随其后,手持太后懿旨,一路怒气冲冲,郑家人让他在天子和太后面前,丢尽了脸面,今日,他要把这口恶气,撒在郑家人头上。
郑国泰生前,官至正一品左都督,座落在小时雍坊的郑家府邸,宽大气派,不逊于公侯府邸,往日里门庭若市,如今却是一片慌乱。
郑国泰的儿子郑养性,得知禁军前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深知,老爹从姑姑那里得来的财富,终归还是被皇家查到,这次恐怕是躲不过去了。
禁军将士们迅速包围了郑府,张泉手持懿旨,高声宣读:“奉太后懿旨,郑家涉嫌侵吞皇家资产,即刻查抄!”
郑养性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连声求饶:“大人,这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草民并未侵吞皇家资产啊!”
张泉冷笑一声:“哼,你是没有能力侵吞,你老爹有啊,怎么,传给你就是你的了?也不看看,单单一座西山别院,就被你家糟蹋成什么样子了?
若非证据确凿,太后岂会轻易下令?你且看看,这些账本、地契,哪一样不是铁证如山?”
说着,张泉将手中的账本和地契,狠狠地摔在郑养性面前。
郑养性颤抖着双手,翻开账本,只见上面清楚详细地记录了,历年来被转移到他死鬼老爹名下的皇家资产。
“当初清算魏忠贤余党之时,朝廷三令五申,要求你们主动上缴皇家资产,朝廷就饶过尔等,既往不咎,可你却死抱着这些资产不放,郑养性,你郑家的报应到了!”张泉收起那些资料,恶狠狠地说道。
他真是生气了,自从小皇帝登基,太后秉政以来,他就没受过这么大的羞辱。
锦衣校卫们开始动手,将郑家的金银财宝、古董字画、往来账册,一一搬出来,堆在院子里清点,登记造册。
郑家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基业被毁于一旦,却无能为力。
郑家门外,聚集了大批的路人和左邻右舍来看热闹,往日不可一世的郑家,落得今日的下场,真真是“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郑国泰当初,得到皇家资产后,大肆甩卖,那些低价从他手里买到资产的豪绅大户,见到郑家的下场,生怕自家受到连累,不得不忍着滴血的心痛,将这些资产主动上交到锦衣卫。
其中就有多次犯错误的朱纯臣,他痛哭流涕地交上一沓地契房契,可怜巴巴地对李若琏道:“李指挥,郑国泰那老匹夫,骗得老夫好苦!老夫可是用棺材本买来的啊,真金白银!”
不知道是心痛钱,还是后悔被骗。
李若琏心里冷笑,面上却劝慰道,“国公爷以后,可要擦亮眼睛,别连累了你家良辅!”
朱良辅做为天子伴读,是太后给勋贵的恩典,朱纯臣这已经是第二次犯错了,再折腾,他的大孙子朱良辅的前程,就要受到影响了。
“是是是,指挥使大人说得是!”朱纯臣擦着头上的冷汗,大孙子的前程,就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剑,让他再不敢行差踏错。
清查工作还在继续,张蔷只关心皇家科学院的重建进度。
西山皇庄收回来后,刘鸣谦派出从河南回来的刘衍,带着团队进驻西山,按太后的要求,修缮山上的各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