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简介

姬昌,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是周朝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生于约公元前1152年,卒于公元前1056年,享年高达97岁。姬昌,姓姬,名昌,商朝时被封为西伯,因此也被称为伯昌。他出生在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是周太王的孙子,季历的儿子,同时也是后来周武王姬发的父亲。姬昌的一生,不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着称,更因他创制《周易》、奠定西周政体而名垂青史。

二、人物生平

1、父死继位

姬昌的父亲季历,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他对周国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周国的势力不断扩张。然而,这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文丁封季历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为西方诸侯之长,但实际上却将他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季历死后,姬昌继位,是为西伯昌。

2、勤政爱才

姬昌继位后,勤于政事,广罗人才。他关心民间疾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周国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其中,最为着名的便是吕尚(姜子牙)。姬昌拜吕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发布“有亡荒阅”的律令,规定奴隶逃亡就搜捕,谁的奴隶归谁,不准藏匿逃亡奴隶。这一政策使得诸侯叛纣而往归姬昌,周国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姬昌在生活上极为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亲自到田间劳动。他兢兢业业治理周国,使得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同时,姬昌还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使得周国成为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国家。

3、善施仁德

商纣王发明了名为炮烙的酷刑,这是一种极为残忍的刑罚。犯人被命走在涂满油的铜柱上,一旦滑倒就会跌落到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死于非命。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却笑个不停,于是商纣就一直强逼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姬昌对此非常气愤,诸侯和人民也无不痛恨得咬牙切齿。为了废除这一酷刑,姬昌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因此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4、牢狱之灾

随着周国国力的增强,姬昌的势力也扩展到了江汉地区,引起了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

在囚禁期间,姬昌并没有消沉,而是根据自然规律和人事变化,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撰写了《周易》的卦辞和爻辞。这部经典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化、科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周国的大臣散宜生为了营救姬昌,重价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氏美女给纣王。纣王大悦,说:“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并赐给他弓矢斧钺,使姬昌得专征大权。

5、断讼称王

姬昌出狱后,他的道德威望更加高涨。诸侯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无法解决,于是想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于是相互礼让而去。诸侯听闻了这件事情,凡是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

此时姬昌虽然还只是一介诸侯,但已经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西伯昌断虞、芮之讼,成为了一个标志性事件。周人将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载,于是西伯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6、崇尚中道

清华简《保训》篇是周文王给周武王的遗嘱,篇中讲述“顺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即得中”,核心思想就是中道。这篇遗嘱不仅揭示了周文王对舜的推崇,也体现了他对中道思想的深刻理解。中道思想强调平衡、和谐与中庸之道,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开疆拓土与迁都丰京

周文王受命后,积极开疆拓土。他先后讨伐了犬戎、密须、邘、崇等国,解除了周国北方和西方的后顾之忧。同时,他还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

在灭崇后,姬昌建立了丰邑(今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并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称丰京。这一举措为后来武王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病逝岐周

周文王五十年,姬昌崩逝,享寿九十七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勤政爱才、善施仁德到牢狱之灾、断讼称王,再到崇尚中道、开疆拓土与迁都丰京,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对周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死后被葬于毕(今陕西咸阳),太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三、主要影响

1、政治影响

姬昌所奠定的西周政体,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他提倡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以及他实行的裕民政治,即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的政策,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后世把姬昌当成“内圣外王”的典型,作为判断国家管理是非曲直的标准。

2、文化影响

姬昌创制的《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化、科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学者和思想家都从中汲取了智慧和灵感,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周易》所蕴含的阴阳和谐观念、中道思想等,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军事影响

姬昌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他先后攻灭黎、邗、崇等国,翦除商的羽翼,建立新的前进基地——丰邑,为武王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军事谋略和战略眼光,对后世军事家如孙子、吴起等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人才观影响

姬昌的人才观也是其重要影响之一。他广罗人才,以礼相待,予以任用。他的这一做法不仅使得周国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也为后世的人才观念奠定了基础。后世许多杰出的君主和政治家都深受姬昌人才观的影响,他们推行仁政、尊重人才、关注民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轶事典故

1、推演《周易》

据传,姬昌在囚禁期间,根据自然规律和人事变化,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撰写了《周易》的卦辞和爻辞。这部经典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后世占卜、预测的重要依据。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新高度。

2、断讼称王

姬昌断虞、芮之讼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他的道德威望和公正无私,也成为了他称王的一个重要契机。这一事件使得诸侯纷纷拥载他,于是西伯昌得以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典故也说明了道德和公正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崇尚中道

清华简《保训》篇揭示了周文王对中道思想的深刻理解。他强调平衡、和谐与中庸之道,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道思想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适度、避免极端,这一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六征观人法

《礼记·文王官人篇》提出了“六征观人法”,这是一套记载最完备、最系统、最成熟的鉴别人才的方法。据传,这套方法是姬昌教导太师用来选拔和任用贤能之士的。它包括观察一个人的神色、言辞、举止、志趣、才艺和德行等六个方面,以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品质和才能。这一方法体现了姬昌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人才的智慧,也为后世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后世纪念

关于姬昌的后世纪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王庙与羑里城

文王庙:在姬昌曾被囚禁的羑里城(今河南汤阴北),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修建了文王庙。这座庙宇不仅是对姬昌的缅怀,也是对他卓越贡献的肯定。

羑里城:作为囚禁姬昌的地方,羑里城也因其历史意义而被后人铭记。这里不仅是姬昌遭受苦难的地方,也是他推演《周易》的灵感之源。因此,羑里城也成为了后人凭吊和纪念姬昌的重要场所。

二、文学作品与神话传说

文学作品:姬昌的事迹被广泛记载于各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如《史记》、《诗经》等。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姬昌的生平和贡献,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神话传说:在民间,姬昌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神话色彩。他被视为一位具有超凡智慧和道德力量的圣人,其故事和传说被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三、后世评价与影响

后世评价:姬昌被后人尊称为“周文王”,他的治国理念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后世更是把他当作“内圣外王”的典范。

影响深远:姬昌所创立的西周政体、推行的仁政以及他创制的《周易》,都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和理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对后世产生了持久的启示作用。

四、现代纪念活动

文化节庆:在一些地区,人们会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来纪念姬昌,如举办《周易》研讨会、文化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加深了人们对姬昌的了解和认识。

旅游纪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羑里城和文王庙等历史遗迹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人们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到姬昌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更加深刻地铭记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