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袁绍大军如狼似虎,围攻易京之地,烽烟四起,战鼓震天。

与此同时,一代枭雄曹操亦挥师西进,兵锋直指雍丘,将孤立无援的张超团团包围。此时的雍丘,仿佛一座孤岛,四面受敌,形势岌岌可危。

张超身处绝境,耳边似乎响起了楚歌之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覆灭。

此时的吕布、张邈和陈宫均自顾不暇,无法给予他任何援助。然而,在这危急关头,张超并未选择投降。

而是对部下说:“吾辈生死,全系于臧洪一人,他必会率兵来救。”

众人闻言,纷纷摇头叹息。在他们看来,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如同铁板一块,臧洪身为袁绍任命的官员,又岂会为了区区张超,置自己的前途于不顾,冒险与两大巨头决裂?

然而,张超却信心满满地回答:“子源(臧洪)乃天下闻名之义士,忠诚耿直,他绝不会背弃故友。我所忧虑者,唯恐他受制于人,无法及时赶到。”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张超对臧洪的信任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心中的希望。

新任东郡太守臧洪是最早公开呼吁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的人之一,他首先劝服的刺史就是张邈和张超兄弟。

张邈和张超兄弟,这两位同样心怀天下、不满董卓暴政的刺史。经过臧洪的劝说和鼓舞,张邈和张超兄弟终于下定决心,加入了反抗董卓的行列。

张邈在自己的陈留郡内,许可曹操、卫兹等人招募兵马,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与此同时,张邈还与刘岱、孔伷、桥瑁等地方豪强结成同盟,他们以三公的名义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起兵。正是这份檄文,如同利剑一般,直指董卓的暴政,迫使韩馥释放了被他软禁的袁绍,使得这位未来的北方霸主得以重获自由,共同参与到讨伐董卓的伟大事业中来。

臧洪与张邈、张超兄弟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而且有大恩于袁绍和曹操。

张超焦虑地来回踱步,不时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这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来,报告道:“将军,臧将军已经调集部队,正往易京方向赶来。”

张超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道:“臧洪兄此举,岂不是自投罗网?他难道不知道曹操的厉害?”

士兵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臧将军还给袁绍大人写了封信,告知他自己要去救您,并请求袁绍大人派遣援军。”

张超瞪大了眼睛,惊讶地说:“臧洪兄果然仗义,可这封信,岂不是让袁绍知道了我们的困境?这样一来,我们的处境岂不是更加危险?”

士兵低头沉默,不敢作声。

张超叹息一声,摇着头说:“子源兄啊子源兄,你的一片忠心可昭日月,却为何如此缺乏政治头脑呢?”

此时,一名将领走了过来,说道:“将军,臧将军此举虽然冒险,但也足以说明他的忠诚。如今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袁绍大人能够顾念旧情,派出援军相助。”

张超苦笑着点了点头,道:“但愿如此吧。我们现在也只能做好迎战曹操的准备,同时等待袁绍的回应。”

袁绍对臧洪的信任超过对曹操的信任,然而,世事难料,人心难测,臧洪竟在关键时刻,为了拯救张邈、张超兄弟,背叛了袁绍。

他意识到,自己在用人方面出现了严重偏差,若不及时纠正,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消除恶劣影响,重新控制中原,巩固自己在兖州的统治地位,袁绍下定决心,必须尽快一举打垮臧洪,将此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此时,臧洪的大本营东武阳,位于黄河以北,距离袁绍的大本营邺城不过百公里。

战鼓擂响,烽烟四起。袁绍亲率大军,直扑东武阳。他深知,此战关乎自己的声望和地位,只能胜,不能败。

东武阳城下,袁绍的大军如同铁桶一般围得水泄不通,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这一年里,臧洪如同钉子般坚守在城中,他的防备措施严密无比,使得袁绍的军队屡攻不下,城池固若金汤。

在这漫长的围城战中,臧洪并未被动等待,他西联张燕,北结公孙瓒,南接吕布,东通刘备,形成了一个对抗袁绍的联盟。这个联盟像一张无形的大网,不断地在袁绍的领土上发起骚扰,使得袁绍疲于应付,头痛不已。

建安元年的秋季,天高气爽,金黄的落叶飘落在东武阳城外的军营中。袁绍在无奈之下,决定采取一种更为柔和的策略。他命臧洪的同乡,也是他的儿女亲家陈琳,提笔给臧洪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件。

信中写道:“洪兄,昔日共事,情同手足,今何故相煎太急?袁公待你不薄,而你却联合四方逆贼,扰我边疆。若继续执迷不悟,恐将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望洪兄念及旧情,顾念家人,速速开城投降,以免生灵涂炭。”

臧洪接过陈琳的书信,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字句。他的脸上没有波澜,但内心的激荡却难以平息。他深知,这封信不仅是陈琳的笔力,更是袁绍的意志。然而,他的决心,如同东武阳的城墙一般坚固。

夜深人静,臧洪独自坐在昏暗的烛光下,提笔蘸墨,开始回信。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透露出他的坚定与不屈。

“陈琳兄台鉴:

久未通信,忽接来函,见字如面。兄台文采依旧,令人敬佩。然所述之事,洪实难从。

昔日袁公之恩,洪未敢忘怀。然而,时事变迁,人心向背,非一己之私所能定。洪之所以至此,乃出于天下大义,非为个人恩怨。袁公虽待我不薄,然其行事,已非昔日之明主。洪联合四方,非为个人权势,实为拯救苍生于水火。

东武阳之围,已近一年,城内百姓,虽困苦不堪,然皆怀坚贞不屈之心。洪若开城投降,何以面对城中父老?何以面对天下英雄?又何以面对后世子孙?

兄台提及家人之情,洪心中亦有所感。然而,大义当前,私情必须抛诸脑后。洪已决心与东武阳共存亡,绝不屈膝于袁绍之下。即便最终城破人亡,洪亦无悔矣。”

经过漫长的近一年围攻,战火硝烟终于散去,东武阳城在袁绍的铁蹄下屈服。城门洞开,袁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城中,将臧洪生擒。

袁绍站在臧洪面前,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臧洪背叛的愤怒。

“臧洪,你为何背叛我,做出如此对不起我的事情?如今落到这般田地,你可服了吗?”

臧洪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掷地有声地回答:“袁家四代蒙受皇恩,出了五位三公(实则六位),我臧洪也曾敬仰袁家的威名。”

“然而,如今王室衰微,天下动荡,您却并无辅佐朝廷之心,反而借此机会,谋求更高的地位,杀害无数忠良之士,以树立您的奸威。”

“我臧洪曾听您称张陈留为兄长,身为弟弟,自当同心协力,为国除害。手握重兵,却坐视兄长被曹操屠灭,我臧洪虽力弱,却不能容忍此等背叛之举。今日虽败犹荣,又有何服软之说?”

袁绍闻言,面色铁青,眼中闪过一丝杀意。然而,面对臧洪的慷慨陈词,他也不禁为之动容,心中暗叹:此人虽为敌手,却也称得上是一条汉子。然而,战事已至如此地步,袁绍深知,这场胜利的代价,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沉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