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天开始,方铜被安排和陆总捕头一起,天天去各县城以及各县城下面的村子宣讲。

讲怎么防小麦黄疸病,发现问题怎么办等等。

其实方铜有点疑惑,这样的事为什么要找他?安排个府衙的文书去说,不更有说服力吗?

毕竟对方是官啊。

可方铜又隐隐感觉到,这是一件好事,尤其对他来说。

所以他没拒绝。

连着一个月他都在淮安府各县奔波,根本没空回家。

“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弟弟妹妹们,今天来这儿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跟我一样,靠着种地吃饭的。”

方铜开口就是大白话,说的还接地气,让原本被叫来听官爷训话的村民都懵了。

要不是看方铜身后有几个带刀衙役站着,他们非得以为被耍了。

“我以前跟大家伙一样,觉得种地就是看天吃饭。老天爷赏脸了,咱今年就能收成好,一家老小勉强吃个饱。老天爷要是不赏脸。就得全家勒紧裤腰带挺过去。”

“挺的过去,来年继续种地。挺不过去,这辈子也就没了。”

方铜双手叉腰,几句话把普通百姓的想法唠得明明白白。

下面有不少村民点头的。

可不就是嘛,比方说前几年的大灾,他们村饿死不少人,还有人拖家带口逃荒想要谋个生路,结果死在了半道上。

老百姓日子就是这么难。

“我以前觉得,种地就是这样,不管多苦多累,咬牙干就完了。”

“后来,我闺女儿子读了书。我想着,当爹的也不能太差,跟着他们认字。认字后,我闺女就爱给我找些农书看。”

“这几年,我也从书上学了些东西,再加上我自个儿想的,我感觉种地这事,除了看老天爷,还得靠人力争一争。”

“就比如曲辕犁,不知道大伙儿听说过没?”

方铜特意停顿了一下。

下面有机灵的就喊。

“听过,我还见过呢,在县里木匠铺子看的。我家旧犁还能使,就没舍得花钱买新的。”

“我家倒是有一把,确实省力,地还能犁得更深。”

几年前,方铜把曲辕犁的图纸交给朝廷后,朝廷试过后大力推广。

有些东西不是立刻能见成效的,尤其是花钱的东西,对老百姓来说,总要多琢磨琢磨。

但能让多数百姓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他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儿。

“这曲辕犁,就是我琢磨出来的,当然主要是看书学的。”方铜接话。

“用了这新犁,这耕地就省劲多了。家里有牛的都知道,一头牛能顶两三个壮劳力。”

“精耕细作的地一定比粗耕粗放的地收成要多。地力薄的田多施些肥,养两年也能变成肥田。”

“这些道理,想必大家都清楚。我就琢磨,这些种地的法子不都是人想出来?不也让种地这事儿变简单,地里收成变多了?”

“所以,咱种地也不是完全听天由命的。”

“我觉得做种地,也是一门学问。你得研究琢磨,地才能越种越好。像朝廷,还专门设了司农寺,专管种地的事,就差不多干这个的,”

方铜这几句话,读书人听来有些粗糙,但能让大字不识的普通村民一听就懂。

不少人都在想。

还真有一定道理。

勤快的人家多施肥,多浇水,地里的收获就能更多。懒的人家,有时候连个种子都收不回来。

所以种地得看老天爷脸色,也得看人力。

而人种地也不能瞎勤快,得琢磨,动脑子。

凡事就怕琢磨!

“于是我就想,种地最怕什么?天灾!比如旱了,涝了,有蝗虫,麦苗染了病等等,很多。”

“但这些天灾就完全无法避免,不能减少损失吗?也不一定。”

“村里种地几十年的老人往往能看天象,估摸出一段时间的天气,是大晴天还是雨天。”

“连续的晴天就要抬水去地里浇灌,要是雨多就得提前去地里准备排水。”

村民们听的连连点头。正是这样。

“所以这些天灾是有预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预兆,及时采取措施。”

“比如这次的小麦黄疸病……”

方铜铺垫了一大堆,终于进入正题。

和他们说,朝廷帮着防治已经结束了,那小麦是不是能长好?

还不一定,还得看后面情况。

大伙儿可以继续防治,学学相关的事。哪怕这次用不上,以后也用的上。

他还讲了小麦白粉病、立枯病的征兆,让大家一旦发现,上报村长。村长上报里正,里正肯定会上报朝廷。

当然。他也说了一些发现不对后,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这都是他从书上总结出来的,但据说用处不大。

用书上的话说,他们所处的世界还太落后,还不能有效的和大自然抗争。

但路是人走出来的。

只要他们不断琢磨,不断实验,或许也是有机会的。

当然,关于这点方铜没说。

讲完各种病症,方铜还说了下节气的问题。

这个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从各村老人口中得知,又验证过,还是有一定准确的。

大伙儿都听得津津有味。

从来没有一次,朝廷的人给他们讲话把种地的事说这么细。

最多是劝课农桑,让大家春种的时候勤快点,不要躲懒。或者有了什么新奇的种子,发给他们。

至于怎么种?朝廷的人似乎默认他们自个儿就会。

可种地的经验,也是老百姓一代一代摸索出来的。

方铜看有些书上写着,最开始的小麦,稻子什么还都是野生野长的呢。

总之,他长篇大论一通,很能得到村民们的好感。

他说完,各村的村长还总热情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他们是觉得这小伙子厉害,懂得真多,还句句说到点儿上。

吃饭这种事,方铜是不做主的,把陆总捕头推在前面。

陆总捕头无语,好人都让方铜当了,蹭饭让他打头?但他也没说什么。

等各县各村转了一遍,终于到了木山村的时候,方铜就彻底放开了。

这可都是自己人,他说话更简单直白。

村里人则偷偷看着几个衙役,一个个心潮澎湃。

他们村的方铜是真的出息了,府城来的总捕头都听他的!艾玛,这也太威风了。

老村长也与有荣焉。

他提前安排过大伙,所以等方铜说完一段话,大伙儿就齐刷刷鼓掌。

等他全说完,村里人手心都通红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