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长安和左艮良来到那位正在扫着落叶的青年小僧跟前,顾长安双手合十,很有礼貌地说道:“我们来到宝刹是希望拜访一位佛法造诣高深的大师,烦请师父能指点一二。”

扫地僧人答道:“阿弥陀佛,本寺的智云、智玄、智空三位师父皆是施主所言的佛法造诣高深的大师,智云和智玄两位师父外出云游至今未归,唯有智空师父尚在寺中。不过智空师父一向深居简出精研佛法,不会轻易会客。施主若是烧香拜佛请入内,若是拜见高僧请到其他寺院造访,各寺院都有高僧主持。阿弥陀佛!”

顾长安一个将装有五两银票的信封递给身前的扫地僧人,道:“麻烦师父,请你把这个交给智空大师,就说有两位客人诚心求见。”

扫地僧人接过信封,单手作揖,说了声“请施主稍候”就进去通禀了。

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信封回来还给顾长安,道:“智空师父回话,非也。”

顾长安接过扫地僧人递还给他的那个信封,又从怀中取出另外一个早已准备好的信封递给身前的扫地僧人。

这个信封里装的是一张十五两的银票。

扫地僧人接过信封,又是单手作揖,说了声“请施主稍后”,再次进去禀报了,然而过了一会儿,他又拿着信封交还给顾长安,道:“智空师父回话,非也,非也。”

他没想到,多了十两银子,换回来的只是多了一个非也而已。

要知道,在当下的大明王朝,五六两银子就够一般的普通家庭使用一整年了,足足十五两,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然而这么多的进香钱都不能与大师见上一面,至少表明,大师在物欲一道已然超越尘俗。

先不论这位智空大师佛法造诣如何,单凭这一点,就值得他见上一面。

顾长安接过扫地僧人递回来的信封,再次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递给扫地僧人,道:“请师傅最后再辛苦一趟,把这个交给大师,如果大师还是不肯接见,我们便不打扰了。”

扫地僧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信封进去了。

门口只剩下顾长安和左艮良两人。

左艮良看着身前的顾长安,有些不解地问道:“先生,你为何让那位和尚接连递了三次信封,这当中有什么讲究吗?”

顾长安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第一个信封装的是一张五两的银票,第二个信封装的是一张十五两的银票,如果里面的那位大师收了前面两个信封的任何一个,我们也就没有必要见了,一个用钱就能买到的大师,肯定不是什么真大师。”

“那你第三个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左艮良好奇地问道。

顾长安道:“一张空白的纸上,只写了两个字,‘问道’,不是招儿的招儿,随缘吧!”

这一次扫地僧人进去的时间比较长,过了好一会儿才空着手回来了,手里的信封已不见,这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信息。

果不其然。

扫地僧人走过来说道:“两位施主请随我来。”

扫地僧人前面带路,领着顾长安和左艮良进入寺院,穿过大佛殿时,见到大殿中间位置端坐着一尊巨大的佛像。

任何一座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寺院,大殿中都有大佛,而且几乎都是金色的,然而他们眼前这座大佛却是原本的土色,这与大殿中的其他佛像相比,明显有些格格不入。

出了大佛殿,拐了几道弯之后来到明心阁,屋内青砖铺地,陈设简单,木制桌椅呈现出一种古旧的色泽,临门站着一位六十多岁身穿灰色僧袍的古稀老者,老者个子不高,身材消瘦,下颌的胡须已经花白了。

扫地僧人恭敬地介绍道:“这位就是本寺的智空大师。”

接着他对身前的智空大师双手合十躬身行礼低声道:“弟子告退。”

说罢,他又对顾长安和左艮良合十行礼,这才退下。

智空大师面带微笑,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两位施主,请入内坐下说话。”

明心阁的房子不是很大,四周墙壁上挂着一些佛教字画,屋里正中摆着一张老式方桌和四把陈旧木椅,三人围桌而坐,桌上放着顾长安那张写着“问道”二字的纸张和压在纸上的信封。

智空大师把写着“问道”二字的纸张和信封轻轻往前推了一下,说道:“敢问施主,接连两次试探,想要寻访何道?”

智空大师以为这封信的主人是左艮良,所以说话间,他自然而然地将写着“问道”二字的纸张和信封推向了左艮良。

然而下一刻,他却露出了吃惊的的表情。

因为开口的并非左艮良,而是一旁那位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的顾长安。

顾长安回答道:“眼下在我大明王朝,北有胡虏,南有倭寇,连年战祸不断,天下众生疾苦,我欲做点什么,却又担心引起动荡,导致更多战祸,害得本就疾苦的天下众生雪上加霜,于心不安,故而想要寻求一份心安之道。”

智空大师立即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看了顾长安一眼,忍不住感慨道:“施主如此年纪就心系天下众生,真乃天下之幸,苍生之福。”

稍稍顿了顿,他眉宇微蹙,神色微肃地继续说道:“贫僧已是出家之人,四大皆空,本不该妄言天下之事,尤其是与流血有关的天下之事,然而施主如此年纪都能心怀天下,贫僧若是过分拘泥于世俗,那便是迂腐了。”

“古往今来,凡事都有代价,施主想要帮助疾苦的众生,同样不会例外。”

“然而与这个世上的大多之事不同之处,施主所做的事,不仅仅施主自身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天下众生同样也得付出相应的代价,因为天下众生之苦,除了来自外部因数,也来自天下众生本身。”

“换句话说,行此之事,施主自身需要承受的代价不可避免,天下众生理应承受的代价同样不可避免,有关这一点,施主必须清晰地意识到。”

“正因如此,施主只需承受自己该承受的代价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将天下众生本该承受的代价都压在自己一人身上,那般沉重的代价,就算内心再怎么强大之人也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