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第一廉官 > 第4章 人生转折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文宏强烈的求知欲望令先生感到难以应对。

就在这个夜晚,于文宏恭恭敬敬地端坐在先生跟前。

先生则缓缓站起身来,在原地沉思片刻后绕着圈踱步,然后又回到于文宏面前,语重心长地说:“文宏啊,如今你已将我一生所学尽收囊中,这小小的学堂已然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依我之见,眼下正是你另寻他处深造的时候了。”

听到这话,于文宏慌忙站起来,深深地向先生鞠了一躬,焦急地问道:“先生,莫非是学生哪里做得不好吗?”先生摆了摆手,安慰道:“并非如此,我与你所言皆是实情。我不过是你的启蒙老师罢了,世间尚有诸多如《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经典着作等待你去研读。你切不可将宝贵的时光耗费在那些早已熟稔于心的学问之上。”

于文宏理解了先生话中的含义,但他家境贫寒,甚至连供他在此处念书的银子都凑不齐,更别提去高等学府深造所需的花费了。他深知不能再给父亲增添负担。

而先生十分了解于文宏的情况,因此早已替他想好了接下来的安排。

一阵短暂的静默后,先生悄悄地从袖口中拿出一张纸条,将它递到于文宏眼前,轻声说:“文宏啊,这位是我在县城里的一个老友,他表示愿意资助你继续学业……只是……”

“先生,只是什么呢?只要有机会让我读书,任何条件我都愿意接受!”于文宏急切地打断先生的话。

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许,然后接着说:“只是你需要去他府上做些杂务活儿。我知道以你的品性一定能够胜任,只是担心你爹爹会舍不得让你吃苦。”

于文宏并没有急于给出答复,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他觉得有必要先回家和父亲好好商量一番。

拜别先生,于文宏匆匆赶回家中。一进门,他就看到父亲正在昏暗的烛光下辛勤地磨着豆腐。于文宏心中一阵酸楚,连忙飞奔过去说道:“爹,您歇歇吧,我来推磨盘。”

父亲见于文宏回来得这么晚,有些心疼地说:“天都这么黑了,你赶紧去歇息吧,明天还得早起上学呢。”

“爹,我以后可能不用去上学了。”于文宏轻声说道。

老于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手上的动作也随之停了下来,满脸忧虑地问:“怎么回事儿?好端端的为啥不上学了?是不是你在学堂里惹事了?还是先生觉得我们家送的豆腐不够多?”一连串的问题让于文宏有些哭笑不得。

他连忙摆了摆手解释道:“爹,您别胡思乱想,事情不是您想的那样。其实是先生希望我能去更好的学府深造。”

老于听后又是一愣:“咱这儿附近哪有什么更好的学府呀?”

“先生有个好友在县城里教书,他愿意帮我引荐,让我去那里读书。所以我才急着赶回来,想听一听您的意见,然后再答复先生。”于文宏如实地将情况告诉了父亲。

这本应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但老于的面庞却未见丝毫喜悦之色。在他眼中,自家小子固然聪慧过人,但又怎会引得一县之富出手相助呢?此间莫非另有隐情不成?

想到此处,老于心下愈发沉重起来。爱妻已逝,早已让他心力交瘁不堪重负,如果孩子再有个三长两短,只怕是自己无法承受这般打击,更无法向他逝去的娘亲交代。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老于觉得这件事情必须要谨慎处理才行,“文宏啊,这事儿你容爹好好琢磨一下,再给你个准信儿。”

于文宏非常理解父亲的顾虑和担忧,他乖巧地点点头,安慰道:“好的爹,您慢慢考虑。要不您先去歇息一会儿吧,这儿有我呢,我来帮您磨豆腐。”

望着眼前这个孝顺、懂事的孩子,老于心里百感交集。一方面,他为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另一方面,却又因自身条件有限,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未来而难过。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落在大地上,老于早早地起床,精心挑选了几大块新鲜的豆腐,用扁担挑起,朝着先生的住处走去。

当他来到先生家门口时,轻轻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先生出现在门口。看着老于肩上挑着的豆腐,先生不禁感到一丝疑惑:“于掌柜啊,这个月的豆腐不是已经送过了吗?你这又是?”

老于憨厚地笑了笑,解释道:“先生,昨日文宏回来后跟我讲了一些事情。我们家实在是贫困潦倒,拿不出多余的银子来感激您对文宏的悉心栽培。我只能送些自家做的豆腐过来,表示一下心意。还望先生不要嫌弃。”

先生听后,婉言拒绝道:“于掌柜,你这么客气反倒让我不好意思了。快快进来坐吧,正好我也有事情想要与你商议。”

老于走进院子,与先生相对而坐。

他开门见山地道出自己内心的疑问:“先生,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富有的人家会愿意帮助文宏读书呢?毕竟我们家境贫寒,无以为报。”

先生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回忆什么事情,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于掌柜啊,这件事说起来倒也不难理解。那位富家翁与我算是旧相识了,此人虽然家财万贯,但绝不是那种仗势欺人、为富不仁之徒。一来是他希望文宏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当个榜样,二来文宏在县城等到时机成熟时参加乡试也方便。”

先生见老于没有问“当杂工”这件事,想必于文宏没有说,那自己也不好主动谈,所以心生一计换了个说辞。

老于听闻此言,激动得站起身来,朝着先生深施一礼,一躬到底,口中连声道谢:“文宏何其有幸,竟能得遇先生这般贵人!多谢先生提携栽培之恩,此等大恩大德,我们老于家此生不忘!”说罢,眼眶已然湿润。

县城求学对于文宏来说将是人生之中的重大转折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