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385章 大韩民国,认为最耻辱的一场战役:龙仁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5章 大韩民国,认为最耻辱的一场战役:龙仁之战

汉末乱世界。

荆州:

征虏将军张飞:“俺的乖乖,号称十三万的勤王大军,最后被两千倭寇给打败了?”

“这仗是怎么打的?”

......

征虏将军张飞的疑问,同样也是诸天万界下,无数人的疑问。

是这两千倭寇太强了。

还是那朝鲜的十三万的勤王大军,都是十三万头猪。

虽说号称,但是能号称十三万的大军,那怎么说,也得是有几万大军以上吧?

几万大军能被两千倭寇给击败,这样的战绩,太魔幻,太不可思议了。

基本都是能和霸王项羽,兵仙韩信,荡寇将军张辽等人,所打出来的的战绩一样了。

也都能和大唐时代的张巡坚守的睢阳城役,相当的战绩了。

当然,这样人数差距巨大的战绩,在华夏千古历史进程中,还是有的。

比如,在汉末乱世时期,在逍遥津之战中,大魏的荡寇将军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破了东吴孙权统领的十万大军。

又比如,在西汉末年王莽之乱时的昆阳之战中,汉光武帝刘秀以一万将士坚守昆阳城,在抵御了敌人的多次攻城进攻之后。

汉光武帝刘秀又挑选了三千敢死队,向敌人的中坚部队发起死亡猛攻。

很快,敌军阵势很快即被刘秀军击破,士卒混乱溃逃,在混战之中敌军主将王录被斩杀。

昆阳城内的汉军也乘势杀出,在内外夹攻之下,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

除此之外,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以三千精锐骑兵,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等。

在华夏千古历史进程之中,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很多。

但是能以三千人以下,击败十万大军以上的战例却是不多。

所以当,诸天万界下的人们,在听到朝鲜的号称十三万的勤王大军,最后被两千倭寇给打败时,还是非常惊讶的。

同时,也都生出了一个疑问,这后世的倭寇,真的有这么强大吗?

......

【接下来的这一场战斗,是一场被遗忘,不被后世大众人民所熟悉的战斗,因为它没有被记载在华夏千古历史中的史书当中。】

诸天万界:

民间:

“什么?号称十三万的勤王大军,最后被两千倭寇给打败的战事,虽然没有被记载华夏历史进程中的史书的当中吗?”

“为什么没有被记载在史书中?是因为输得太难看了吗?还是说有其它因素存在?”

最后有人似乎想到了什么,喃道:“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大明王朝的明神宗朱翊均,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

“没有同意朝鲜王李昖,要内附大明王朝的请求,所以在后世,这朝鲜地区,并不属于华夏中原王朝的领土?”

“所以在华夏千古历史进程中的史书当中,就没有它的记载了?”

......

【有人说,这是后世南朝鲜人认为是他们伟大又光荣的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场战役了。】

【也有人说,南朝鲜人为了让这一场,被他们认为最为耻辱的一场战役,不变得那么耻辱。】

【于是将在这场战役中的倭寇主将,称为这个时代下,樱花岛上最强大的倭寇武将。】

诸天万界:

民间:

有人想不明白的言道:“这后世的南朝鲜人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他们不知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战败不可耻,忘记战败,不铭记历史才可耻吗?”

有人冷笑道:“呵,都没有被华夏史书记载的战役,这就能说明,这是一场不属于华夏的战役,管他南朝鲜人怎么记载了,我们就当看戏就好了。”

......

【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中旬,在倭寇占据釜山镇,开始分三路大军入侵朝鲜王国,在南方的庆尚道已经沦陷,但西南部的全罗道还未遭遇战火仍处于安定状态之时。】

【全罗道巡察使李洸便上书朝鲜王李昖,主动请缨率领全罗道的军队,北上去救援汉城(首尔)勤王。】

【朝鲜王李昖对李洸这要领军救援汉城的勤王请求,自然是同意的,同时还大书特收的嘉奖了李洸的勤王行为。(朝鲜王李昖与李洸之间,无血缘关系。)】

【于是李洸开始进行出兵勤王前的战事准备,并且广发告示,将自己要举全罗道之兵,前去汉城勤王救援之事,并且进行征兵的诏书。】

【由于,朝鲜等级制度森严,非朝鲜贵族不能学习大明王朝的中原文化与经典书籍等。】

【还有朝鲜的繁重的税收下,又恰好正处在百姓们一年的劳忙耕种时间内,全罗道地处又较为偏远,民众更关注本地与自身安全,对釜山屠杀事件所知甚少。】

【加之在平日里,时常有听闻倭寇侵扰之事。】

【所以全罗道的朝鲜民众与百姓们,并不是很重视此次的倭寇入侵,都不愿意应证勤王救援汉城。】

诸天万界:

民间:

“大敌倭寇入侵,这些全罗道的朝鲜民众百姓,居然会有如此的反应?”

“或许是狼来了的事件发生过太多了吧,也或许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倭寇在釜山犯下的血腥屠杀事件等原因吧?”

“也对,釜山的朝鲜民众与百姓,都被倭寇给杀光了,所以那些消息自然没有被走漏出去。”

......

【终于,在五月四日之时,李洸成功集结全罗道数万大军,开始北上汉城。】

【但是朝鲜的王城汉城,已经在五月二日之时,被倭寇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炮,就已经占领了。】

【此时的李洸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当李洸率领的勤王军行进到距汉城尚有300里的公州时,一名从汉城逃出来的官员哭着告诉了李洸,朝鲜王城已经沦陷,朝鲜王李昖已往北逃到开城。】

【全罗道的勤王大军得知后瞬间士气大跌,无心再战,都想快点赶回家中帮助家人进行耕种。】

【李洸无奈之下,只能下令全军放弃继续勤王汉城,并返回全罗道,就这样,李洸的第一次救援汉城的行动就此结束。】

(而李洸此举,被现代韩国人都认为李洸的半道返回,主要原因是因为李洸害怕樱花岛的倭寇。)

(也都认为,如果李洸若是能继续北上,主动发起收复汉城的战斗,或许就能在倭寇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起到奇兵效果民,)

(以出其不意之计,就能把汉城给收复了,也就没有他们大韩民国后来的耻辱之战了。)

(只能说,韩国人的理想很丰满...)

【五月八日,朝鲜南方海域,全罗道水军将领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军在玉浦击败了倭寇进犯的水军,】

【此战就是玉浦海战,是倭寇入侵朝鲜以来,朝鲜的第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虽然玉浦海战只是次小胜,但极大鼓舞了当时朝鲜全国的士气。】

(玉浦海战,在韩国却是非常有名的,可以说是次于鸣梁海战,所以被吹为大胜大捷之战。)

(韩国人为什么这么吹,懂的都懂,关于玉浦海战,后面若讲到李舜臣时,再简单讲一下。)

【五月十四日,李洸认为李舜臣以击败倭寇,自己也可以的情况等因素下,李洸很是不甘心。】

【于是,李洸重新集结全罗道的陆地军队,并下定决心要率领大军收复朝鲜王城汉城(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