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88年8月,今天是宝丫的18岁生日。

大家齐聚一堂,为她庆祝。

林老太等人亲自动手,做了一大桌子的美食。

本来林志军想带大家去市里大饭店吃饭的,但宝丫不想去,过生日她觉得还是在家里过最好。

“奶,饭做好了吗?”宝丫把头探进厨房。

十八岁的宝丫,已经完全褪去了儿时的婴儿肥,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只扎着一个马尾,未施粉黛就美得惊人。

林老太没多少文化,不懂得用多么天花乱坠的形容词去形容,她就觉得,如果世上真有神仙的话,自家孙女一定是最好看的那个小仙女。

“马上就好,别急。”林老太笑得慈祥。

将近十年过去,她岁数也更老了,但这些年的岁月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多少痕迹。

也许是因为宝丫的存在,也许是因为她每天都用百年何首乌片泡水喝,她的头发没有多少变白,脸上也没有多少皱纹,依旧老当益壮。

老林家其他人也是一样,尤其是沈香三妯娌,因为见识的多了,也会打扮自己了,大家夸她们越活越年轻了。

“真是个大馋猫,这么大了一点儿长进都没有。”沈香笑自己闺女。

小时候就是只小馋猫,长大了变成大馋猫,胃口又大又好,还好闺女是吃不胖体质,才没有变成个小胖子。

宝丫皱皱鼻子,“谁说长大了就不能喜欢吃好吃的了?我就要喜欢,一辈子都不会变,等老得走不动路了,也要吃好喝好。”

“好好好,吃好喝好~去看看你爸买蛋糕回来了没有,别耽误时间了。”沈香笑道。

“好~妈妈,要不要我帮忙啊?”宝丫做做样子问了一句。

沈香嗔她一眼,“你那是帮忙啊还是添乱啊?快走快走。”

其他人也都忍俊不禁。

宝丫爱吃,但动手能力却是为零,曾经她们尝试着教她做饭,结果她手忙脚乱的差点儿把摊子给砸了。

好在大家也不失望,能学会更好,学不会也没什么,反正家里不缺钱,自己不会做就请个做饭阿姨或者直接去饭店吃,总不会饿到。

林老太还笑称宝丫就是享福的命,这辈子都不用围着灶台打转。

宝丫溜溜达达来到村口,等了一会儿没等到林志军的车,反而撞见了崔老婆子。

崔老婆子脸上再没有了以前的蛮横,反而眉眼间带着些挥之不散的郁气。

只见她背着一背筐的猪草,更加显得弯腰驼背。

换做是以前,崔老婆子哪儿会亲自打猪草啊!

宝丫看到这一幕,就觉得高兴,风水轮流转啊!

可惜招娣姐姐来娣姐姐她们没有亲眼看见,不然会更加解气。

作为同一个年龄段的人,崔老婆子就没有林老太那么显年轻了,脸上的皱纹像朵盛开的菊花一样,头发也白了大半,十分苍老。

但坏人变老了,也不意味着她就变好了。

崔老婆子看到宝丫,立即瞪了她一眼,鼻子里还狠狠嗤出一股气,脸上的表情眉毛不是眉毛,鼻子不是鼻子的。

宝丫不甘示弱,狠狠反瞪回去。

崔老婆子不屑的笑了笑,“没有教养!”

宝丫不以为意,对待坏人,不需要教养。

只是还没等她反击呢,崔老婆子就背着背筐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宝丫决定大人有大量,不跟她一般见识。

宝丫拿出手机,给林志军打电话。

如今的手机,早已不是以前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了,变得小巧玲珑了许多,有半个手掌那么大。

而且功能也齐全了许多,不但能全国大部分范围内打电话,还能发短信玩小游戏上网,已经慢慢普及开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当然,这时候的话费和流量费很贵,尤其是长途电话,很多时候大家打电话都是争分夺秒,说完重要的事立即挂断,生怕话费超了。

但不管怎么说,手机的革新,都给大家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在信息交流上进步特别大。

在这方面,他们华国在整个国际上都是遥遥领先的,所有国人都为此自豪骄傲。

这件事本身,也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利益,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发展,整个国家都蒸蒸日上,再也没人敢小瞧。

“爸爸,你回来了吗?”

“嗯嗯,快到了,刚刚买蛋糕耽误了一会儿。”

“那你不要着急哦,开车要注意安全哦。”宝丫体贴的道。

电话那头,林志军笑得像个傻瓜一样,果然闺女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

他的小棉袄,一定是天底下最暖和、最漂亮的那个!

挂断电话,宝丫蹦蹦跳跳的往家里走。

一路上经过了很多房子。

在如今的上林村,已经见不到土房子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全部都是气派的红砖水泥房。

现在正值做饭时候,很多人家都传来香喷喷的肉味儿,显然饭菜也很丰盛。

这一切,最大的功臣就是老林家。

一是因为林志军的服装厂。

林志军的服装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彻底壮大了,整个厂里有几百号员工,在全市都是屈指可数的。

而在这么多的员工里,上林村的村民占比不少。

林志军自己发达了,当然不会忘记拉拔父老乡亲,只要是能干事,人品也没有问题的,他都收进了厂里。

当然,中间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

比如有人挣了些仨瓜俩枣后,就膨胀了,变了一副面孔,仗着他的势搞些小动作。

对这种人,林志军一点儿也不心软,直接揭开真面目,赶出厂去。

即使外界因此传出不利他的流言,也毫不动摇。

人一旦动了歪心思,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不撵走他们,难道等着他好不容易开起来的厂子被蛀空吗?

他是想拉拔村人,但一点儿也不傻。

好在这事大部分人是支持林志军的,大队长特意开了大会,严厉批评教育了一番。

经过这番杀鸡儆猴,剩下的人如今都非常安分,老老实实的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没人再动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