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我升职了 > 第13章 开始发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期工作的核心聚焦于工坊的筹建之上,面对部分官员提出的关于工坊缺乏发展潜力的质疑,许知府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此项目不仅承载着技术革新的希望,更是推动地方经济繁荣的关键。

幸运的是,许知府的观点得到了苏大将军的坚定支持,苏大将军以其威望与远见,为工坊的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确保了项目能够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

随着工坊建设的深入,各项进展超乎预期地顺利。技艺精湛的李师傅也被诚邀入驻城中,他的加入无疑为工坊的技术实力注入了强心剂。

另一边,苏如凝对工坊的进展情况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尽管工坊位于城外郊区,距离将军府有一段路程,但她仍不惜挑选了将军府中驾车技艺最为高超的师傅,只为一早便能亲临现场,亲眼见证工坊的勃勃生机。

苏昂,作为苏如凝的父亲,深知女儿对此事的热情与执着,虽心中不乏担忧,却也满怀欣慰。他决定亲自随行,既是对女儿的默默支持,也是想亲眼看看这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工坊,究竟会如何改写地方的面貌。

工坊已经搭建完毕,从大门口一览无余,里面因为还没有添加工具显的比较空旷。

他们进来时已经有一些工人忙碌着了,许知府见他们过来,也是迎了上去。

许知府大笑着说道:“这边都安排的差不多了,那位李师傅已着手制作竹筛,江画师也蓄势待发,准备与他们共商绘图事宜。”

苏昂点头赞许:“看来你确实安排得井井有条。”

苏如凝接着询问:“许伯父,这些工匠中,是否有已具备相关经验的呢?”

“自然是有的,”许知府回答,“还有部分愿意学习的,等熟练工多了,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关于山脚的竹子,”苏如凝继续问道,“可有派人前去采集?”

许知府笑着保证:“你大可放心,我们始终将带动百姓经济放在首位。这工坊与邻近村庄紧密合作,村民们一听闻此事,便自发组织起来砍伐竹子,这几日已陆续运来了不少。”

苏如凝点点头,平时没人看得上的竹子,现在变成了香饽饽,村民有了其它收入来源,那可不得拉动经济嘛。

后续苏如凝也不再参与他们说话,她给他们打了招呼去找江画师讨论画图的事情了。

她走进一侧的房间,见到徐工他们刚好在讨论着画图的事情。

江画师见她过来,也是迎了上去,面带微笑道:“今日大小姐怎么有空过来了?”

苏如凝轻步上前,语气中带着几分认真:“我是来与你们谈谈那画图的事宜。”她转而望向江画师,详细叮嘱道:“这个图务必画得精细,尺寸分毫不差是关键。若是在构造上有何疑惑不解之处,记得多与徐工和李师傅交流探讨,他们都是经验丰富且乐于助人的前辈。”

“徐工,李师傅,这些日子要麻烦你们二位了。他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请你们多多指教一二。”

苏如凝说完,徐工大笑几声,“苏小姐放心,老夫定当尽心尽力,这小伙子一看就是个踏实可靠的人。”

江画师则诚恳地表示:“多谢苏小姐的赏识与信任,我必会全力以赴,认真绘制图纸。若图中存在任何不足之处,请苏小姐直接指出,我定会及时修改,力求完美。”

苏如凝细细交代完所有事项后,轻轻转身,目光不由自主地向外投射。

只见不远处,几位工人正围绕着徐工的徒弟,聚精会神地学习着制作技艺,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与热情,显然,这份对新工作的积极性远远超出了预期。

她缓步穿梭于工坊的各个角落,边走边观察,偶尔停下脚步,倾听着工人们的交谈声。他们的言语中,既有对新技术的好奇与探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这份质朴而真挚的情感,让苏如凝深感欣慰。

建立这座工坊,许知府的远见卓识在此刻得到了验证。边城,这个曾以农耕为主的偏远之地,如今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工业的萌芽,不仅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众多百姓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就业之路,让他们有机会摆脱世代沿袭的劳作方式,追求更加多元化的生活。

苏如凝心中暗自思量,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确实需要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构建。随着工坊的逐步壮大,边城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都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秋风送爽,正是万物丰收的季节,工坊内也洋溢着喜悦的气息。苏如凝未曾预料到,团队竟能如此迅速地完成生产,风斗与竹筛各已产出十多件,效率之高超乎想象。

许知府即刻行动,先遣人将这些新制的风斗与竹筛分送至周边村落,安排使用时间,确保每户农家都能及时受益。随后,他又精心安排专人前往各村,亲自示范风斗如何高效筛选谷物,竹筛又如何细致分离杂质,耐心讲解使用之法,期望亲眼见证这些创新工具带来的变革。

起初,村民们对这些新奇之物心存疑虑,认为不过是多此一举,甚至担心会耽误农时。然而,随着几位先行尝试的村民亲眼见证了风斗轻松吹散秕谷,竹筛细密分离出饱满籽粒的神奇效果,整个村子迅速沸腾起来。

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转变态度,争相请求使用这些便捷工具,一时间,风斗与竹筛成为了秋季丰收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为农忙时节增添了几分轻松与高效。

“往年筛谷,累的腰都都抬不起,现在可比之前轻松许多。”

“这米啊,我头一次见这么干净的,竹筛我要买五个在家里用。”

现在百姓都高兴极了,有了工具,节省了许多时间。

那大米颗颗饱满,洁白无瑕,几乎不见任何杂质,其品质相较于往年,简直是天壤之别,提升了不知多少倍。

待到收获之时,定能献上优质的官粮,而家中也能尽情享用这份丰收的喜悦与美味。

在将军府书房内,苏昂神色凝重中带着一丝欣慰,对苏如凝道:“目前我们已初见成效,你许伯父天未亮便拟就了详尽的奏折,已派遣信使快马加鞭送往都城,以期早日上报朝廷。”

苏如凝闻言,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虑,轻声回应:“父亲,此举是否稍显仓促?毕竟我们的成就尚属微末,一切方兴未艾,恐难当大任。”

苏昂叹口气,又说着,“这是一件大事,已经有初步成果,必要上报到朝廷,核实后,便由朝廷拨款发展下去。你许伯父为人父母官,百姓过得好,他心里也高兴。”

苏如凝也表示理解,不过这样会不会显得太招摇了一点,这也关系到她,苏家这会儿也算是在风口刚过去没多久。

发展的会不会太快了一点?

这皇帝老头不会搞事情吧。

苏如凝温又说道:“爹,您放宽心,我们所行之事皆是解民之忧,利国利民,此乃善举,陛下应会明辨是非,不至于因此责难我们。”

苏昂心中自有计较,深知陛下非薄情寡义之辈,他心系国家兴衰,若我等所为真能造福苍生,他定会给予支持与理解,不会无端干涉。

“父亲暂且安心,若真有风雨欲来,我自会第一时间与您共商对策,共同面对。”

苏如凝也放心了下来,现在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等到信差到都城已是几日之后。

御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一位身着沧海龙腾纹样衣袍的中年人,他端坐于案桌前,目光深邃地审视着案上的奏折,面容沉静,思绪似乎飘向了远方。

忽地,他轻轻抬头,目光转向面前站立的太子与五皇子,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你们来看看这份奏折。”

太子与五皇子闻言,迅速上前几步,目光聚焦于那份被武成帝特别指出的奏折之上。

太子首先开口,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这确实是梁国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大好消息,许知府此举极具远见,边城若能借此契机转向工业发展,必将开启新篇章。”

五皇子晏浔紧随其后,声音沉稳有力:“儿臣亦认为,风斗与竹筛的推广,对百姓而言是极大的福音,它们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更有望促进农业与工业的双重繁荣,为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太子点头赞同,目光转向武成帝,恳切道:“父皇,五弟所言极是,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儿臣建议应大力推广,让这份福祉惠及全国百姓。”

武成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缓缓说道:“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正是为了此事。边城已先行一步,积累了宝贵经验,朕意派你二人前往学习,亲历其境,增长见识,更在外历练一番。待时机成熟,再回都城向朕复命。”

太子与晏浔相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期待。他们恭敬地行礼,异口同声:“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定不负所望。”

“好,”梁帝满意地点点头,“你们后日便启程,多准备些必需品,朕会再派遣一队人马随行,确保你们此行安全无虞。”

“是。”

沈贵妃消息灵通,第二日就让晏浔进宫去了。

“儿臣这次能去多亏二哥,那日我们一同去御书房,不然以父皇那性格,只怕不会让其他人一起去往边城。”

沈贵妃掩面笑了笑,递过去一封书信,“知道你们兄弟感情好,不过这次阿浔做的不错,我这刚好有一封你姨母的书信,你这次也一便捎了过去。”

“儿臣知晓了,不过这几日倒是没有看见姨母进宫?”

沈贵妃暗自叹一口气,“你姨母这会儿哪有时间陪我,苏家之前那些事够她操心的了。她这会都处理好,能赶上团圆节之前去边城看望他们父女俩。”

晏浔微微点头,又说道:“六妹前几日还托人给我送信说她就要回来了,到时候自然是在母妃身边孝顺。”

她听见晏浔说到六公主,也笑了笑,“那丫头就想着在外祖父家待着自在些,这宫里哪有外面自由,这一去也快有一个月了。”

“你自己也要担心些,母妃只得在宫里,也不能经常陪在你们身边,自己顾好自己。”

“儿臣知道了。”

沈贵妃和晏浔又说了些许话,便让他回去准备行囊,梁帝下令急,他们这几日就得上路了,到那边也差不多是五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