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和这样将死之人死磕,非是明智之举呀。”
接连的一番解释,让原本杜立本肚子里想要说的话,都不得不给憋了回去。
是呀,与一个要死之人死磕,能得到什么好处弄不好,还会磕得自己身上都是包。
杜氏可是昌都的第一世家,那在它的身后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一旦有机会,这些人是绝对不会错过机会,上来咬上一口。真到那个时候,其它世家联手对付杜氏,纵然就算是他们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弄一个不好,杜氏就会实力大损,更坏的结果,成为了被人瓜分的目标也不是没有可能。
杜氏能走到今天,不就是因为参与了太多次,瓜分其它世家的行动,这才不断壮大的嘛。
杜明庆是有些本事,也算是家族中的核心人员,可是相比于整个杜氏的利益而言,那就算不得什么了。
想清楚这些,杜立本已不像是刚才那般的生气,反而是看向杜文渊问道:“说说吧,你此来是何意思”
一个世家,还是第一世家的族长,是绝对不能冲动的,要时刻谨记一条,那就是以家族利益为重。
做不到这一点,你这个族长之位还是趁早交出去的好。
“族长,现在的安平侯已经咬死了杜明庆,且证据都拿在了手中,我们现在的明智之举就是放弃,而不是继续就这件事情与谁去对峙。理已经不在我们这里,而且安平侯不是没有准备,现在已经派人与各世家和大势力进行接触。他愿意让出利益来,我们得了好处就应该配合他,而不是与其为敌呀。”
杜立本所说的,杜明庆其实也已经得到了消息。
下面人来报,贾平安的手下已经分别与冯氏、于氏、吕氏和其它势力进行着接触,可自己身为第一世家,杜家到现在都没有见到贾平安的人,这原本就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不管是多么强大的世家和势力,一旦被别人给孤立出去了,那距离倒塌也就相差不远。
想到整个杜氏,想到以后的传承,杜立本终于还是闭上了眼睛,用着有些痛苦的声音说道:“我老了,就由文渊来来代行族长之位好了,过一段时间,挑个好日子,把其它的族老都叫过来,然后我亲自把族长之位交到你的手中。”
终于得偿所愿。
这一刻的杜文渊很激动。他怎么样也没有想到,看似还无法分出胜负的族长之争,竟然就在贾平安随意插手之下有了结果。
果然,当时答应与贾平安合作是正确的,不然的话,又怎么会有现在这个巨大收获呢。
“族长放心,您的地位在杜氏依然是至高无上的,以后发生了大事,还是需要您多多提点。”杜文渊接受了族长之位,也表达了对老族长的恭敬之心。
“如此最好。”杜立本颔首而言,算是把这件事情给敲定了。至于杜明庆的事情,两人都没有谁再提及,一个已经被家族抛弃的人,谁还会愿意多看一眼呢
......
翌日。
今天非是朝会之日,宣文宗起得比平时晚了半个时辰。
只是当刚一醒来的时候,布达春就给他送来了一个极其不好的消息,以首辅庄周放为首,七十多名官员就在光明殿之外跪着呢。
“他们要干什么叩宫吗”听到竟然发生了叩宫之事,宣文宗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起来。
所谓的叩宫,是仅次于逼宫禅位般的存在。
指的就是,皇帝身边出现了奸臣,引得文武大员们集体向皇上请命的一种方式。
通常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代表着皇帝是昏庸无能,至少是没有识人之明。
也因为叩宫会记在史书当中,且还会对皇权的稳定产生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所以通常情况下,皇帝都很不愿意出现叩宫之事,这至少也代表着他对朝局把控的力度不够,是失败的。
“皇上息怒,其实算不得是叩宫的。”布达春眼见皇帝要生气了,连忙出言安抚。
“此话怎讲”宣文宗有些糊涂般地问着。
“就是...怎么说呢,官员看起来人数不少,有七十多人,但真正有地位有影响力的,却是极少,仅仅只有庄首辅还算是一个,其它的...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了,还有七品八品的位置根本不重要的小官。”
布达春是去看过了,正因为此,他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那就是,这一次庄周放的举动,怎么感觉有些像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像是闹着玩一样呢。
你说你堂堂一个首辅,想要叩宫,阵势不得弄大一些,至少一眼看去,应该全是三品以上的紫袍才是吧。
现实呢
一个紫袍带着几个绯袍,随后是一大片的绿袍官员。
说实话,这个阵势,就算是布达春看到,都感觉到有些可怜。
“这...这样嘛。”宣文宗也愣住了。
但跟着就是有些不敢相信,那可是首辅,百官之首,按说他想做什么事情,有得是人给他效力才对,怎么可能会是这样的光景,这根本就不符合他的身份。
“走,我们去看看。”宣文宗是有些不相信的。这不是不信布达春,而是不信庄周放就这么一点影响力。
光明殿之外,此时跪在地上的庄周放也有些不相信周边发生的一切都会是真实的。
尽管昨天晚上的时候,他也得到了消息,听说贾平安派人正在联系各个势力,似乎是要送好处给大家。
对此他根本就没有放心上。
无它,区区一个贾平安而已,怎么可能满足得了那么多势力的需求
那些世家、家族、权贵们的胃口可是一个比一个大,贾平安就算是把自己榨成了肉汁,也是无法满足这些人的需求,那有何可惧
就是因为庄周放的大意,使得今天早上这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当庄周放早早来到了光明殿外,并在最前面选择跪下去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断冲击着他的三观,打击着他的信心。
初时,官员来得数量很少。
但都被庄周放以时间还不到为由给自行调解了。
“再等一会,一定会有很多人赶来的。哼!这个贾平安,明知道曹锦宏是我的人,也敢对他下手,这分明就是不给自己面子。即如此,就不要怪他往死里整。”
然,时间一分分的过去,虽然的确是有官员来了,但来的都是一些无关轻重的小人物而已,三品以上的,竟然一个都没有出现。
便是连东宫下属的官员也没有出现,这就让庄周放有些想不通。
要说其它人可能会被贾平安给出的好处,一时安抚下去。但太子可是自己的女婿,是和自己一体相连的,他怎么可能会不支持自己呢
庄周放并不知道,太子那边原本是有所行动的,但却被三公主给拦了下来。
三公主因为养胎的原因,不好走出大司马府,但太子可以过去呀。
当两人在大司马府见了面,三公主帮着太子分析了一番形势,主要强调这一次事情不是贾平安要针对谁,而是所有的势力在针对皇权时,太子的心马上就动摇了。
做为太子,未来的国之储君。他自然清楚皇权的真正能量有多少。
就像是宣文宗一样,想要掌握更多的权力,不受世家和大族们的裹胁,太子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
但这只是一个想法,没有人敢轻动,因为谁也不知道,真这样做了,后果会变成什么样子,又是不是他们可以承受得了。
现在好了,贾平安愿意做这个出头鸟,甘当试验品。那身为皇室之人,要做的只有配合,怎么可能还会去拖后腿呢
仅仅是这一种说法,太子心中就动摇了。更不要说,三公主还代表贾平安做出了承诺,那就是会以平价卖一千匹布和送五千亩高产粮种给东宫。
随着大夏与大统开战之后,由外进入宣国的商路被切断了至少三分之二以上。唯剩下的三分之一,谁也不知道,又能坚持多久。也就是说,现在的宣国,除了自产之物外,怕是一段时间内,很难有外物可以进入其中。
纵然就算是偶有进入,想必价格也会高得出奇。
大形势如此,商人们是闻风而动,各种物价随之而来的是全面看涨的状态。
不要说是需要外购的那些物品,就是自产之物,因为产量不足,也都有着相应的涨价情况。贾平安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愿意拿出一千匹布以平价卖给东宫,这分明就是在送钱。
光这一点,就足已经让太子动容,更不肖说,还有五千亩高产粮种,这就更让他无法拒绝。
外加庄周放的叩宫之举,并不符合太子的利益,那自然而然,这一次的行动就不会得到他的支持。
对这一切,庄周放是完全没有想过。他看到的只是身边围着的小猫三五只,除了自己,竟然连一个有分量的人都没有。东宫人的没有来,杜氏的人也没有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