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 第73章 官能 七十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古文解析

(一)灵枢第73章 官能 七十三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馀推而论之,以为一纪。余司诵之,子听其理,非则语余,请正其道,令可久传,后世无患,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歧伯稽首再拜曰:请听圣王之道。

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通于四海。审其所在,寒热淋露,以输异处,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肢络,尽知其会。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虚与实邻,知决而通之,左右不调,把而行之,明于逆顺,乃知可治,阴阳不奇,故知起时。审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知官九针,刺道毕矣。

明于五俞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藏六府,亦有所藏,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藏六府。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从上下者,引而去之;视前痛者,常先取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不知所苦,两蹻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针论毕矣。

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观百姓,审于虚实,无犯其邪。是得天之灵,遇岁之虚,救而不胜,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针意。

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观于窈冥,通于无穷。粗之所不见,良工之所贵。莫知其形,若神仿佛。

邪气之中人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其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

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处。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雷公问于黄帝曰:针论曰: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传?黄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雷公曰:愿闻官能奈何?黄帝曰: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呪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传,此之谓也。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二)白话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从先生那里听说了九针,内容很多,不可胜数,我推究并论述它们,认为可以归结为一个系统。我负责诵读,你听听其中的道理,有不对的地方就告诉我,请纠正其中的错误,使它能够长期流传,后世没有忧患。遇到合适的人就传授给他,不合适的人就不要对他说。”岐伯稽首再拜说:“请让我听听圣王的道理。”

黄帝说:“用针的道理,一定要知道形气的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运行的逆顺,出入的会合,要考虑如何去讨伐有过错的。知道如何解开郁结,知道如何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白通达于四海。审察疾病所在,寒热淋露,以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审察如何调气,明白经隧,左右肢络,都要知道它们的会合处。寒与热相争,能使它们调和,虚与实相邻,知道如何决断而使它们通畅,左右不调和,把握并加以引导,明白逆顺,才知道可以治疗,阴阳没有偏奇,所以知道疾病发生的时间。审察本末,观察寒热,找到邪气所在,进行万次针刺也不会有危险。知道了九针的作用,针刺的道理就完备了。”

“要明白五俞的快慢所在,屈伸出入,都有一定的条理。谈论阴与阳,要符合五行,五脏六腑,也各有所藏,四时八风,都有阴阳之分。各自得到其适当的位置,符合明堂,各处色部,五脏六腑。观察其所痛的部位,左右上下,知道其寒温,何经所在。审察皮肤的寒温滑涩,知道其痛苦所在,膈有上下,知道其气所在。先得到针刺的道理,然后用针,稀稀疏疏地刺,稍微深刺并留针,所以能慢慢地刺入。大热在上,用推法使热气下行;从上下的,用引导法使热气外泄;观察前面疼痛的部位,先取此处穴位。大寒在外,用留针法使热气充实;进入体内的,用合穴泻法。有些病不适合用针,就用灸法。上气不足,用推法使气上行;下气不足,用积聚法使气充实;阴阳都虚,用灸法。厥逆而寒甚者,在骨廉下陷处,寒气超过了膝部,应针刺三里穴。阴络所过之处,得到寒邪就留止,寒邪进入了体内,用推法使它运行;经脉陷下的,用灸法。结络坚紧的,用灸法治。不知道痛苦的,在两蹻之下,男取阴蹻,女取阳蹻,这是良工所禁的,针刺的理论就说完了。”

“用针的技术,一定有法则,上要观察天气的变化,下要观察八方的正气,以避免奇异的邪气,同时要观察百姓的情况,审察虚实,不要触犯邪气。这样就得到了天的灵气,遇到岁气的虚衰,能救治而不被邪气所胜,如果反被邪气所伤,就会产生灾祸,所以说一定要知道天忌,然后才可以谈论针意。”

“要效法古代的经验,验证于现在,观察于窈冥,通达于无穷。粗俗的人看不到的,正是良工所珍视的。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形状,好像神灵一般。”

“邪气侵犯人体,使人洒淅恶寒;正邪侵犯人体,在面色上稍微有一些表现,但在身体上却没有什么感觉,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有形又无形,没有人能知道它的情况。所以上工取气,是在邪气刚刚侵入的时候,就把它救出来;下工守其已成,是在邪气已经形成之后,再去治疗,这样就会损伤病人的形体。”

“因此,工之用针,要知道气的所在,而守住其门户,明白调气的方法,补泻的所在,快慢的意义,取穴的部位。泻法一定要用圆活,切而转之,其气才能运行,快速地进针,缓慢地出针,邪气才能排出,伸而迎之,扩大其穴位,气出才快。补法一定要用方活,向外牵引其皮,使它对着穴位的门户,向左牵引其枢,向右推其肤,微微旋转并慢慢地推进,一定要端正,要安静,要坚定信心,不要解开,要稍微留针,使气下行而快速出针,推上其皮,覆盖其外门,真气才能保存。用针的关键,在于不要忘记它的神气。”

雷公问黄帝说:“针论说:遇到合适的人就传授给他,不合适的人就不要对他说,怎样知道哪些人是合适的呢?”黄帝说:“每个人都有其适合的能力,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明白各自的职责。”雷公说:“希望听听官能是怎样的?”黄帝说:“眼睛明亮的人,可以让他观察颜色;耳朵灵敏的人,可以让他听声音;言辞敏捷的人,可以让他传达议论;说话缓慢而安静,手巧而心思缜密的人,可以让他行针艾,调理血气,调和各种逆顺的情况,观察阴阳,兼及各种方法。关节柔软而心气平和的人,可以让他导引行气;说话恶毒而轻视别人的人,可以让他唾痈咒病;指甲坚硬而手有毒,做事善于伤害人的人,可以让他按摩积聚,抑制痹痛。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各种方法才能施行,他们的名声才能显扬。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他们的功效就不能成功,他们的老师也没有名声。所以说:遇到合适的人就传授,不合适的人就不要传,就是这个意思。手有毒的人,可以让他试着按龟,把龟放在器具下面,然后按在龟的上面,五十天后龟就死了,手甜的人,龟又能复活如故。”

(三)《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的主要内容如下:

1. 梗概:

开篇是黄帝与岐伯的对话,黄帝表示自己对九针之学已有所领悟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与岐伯探讨,以便长久流传、造福后世。

中间部分详细阐述了用针的道理,包括要明确人体的形气所在、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运行逆顺等情况,掌握补虚泻实、调气等方法,以及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相应的针刺疗法,如大热在上、大寒在外、阴阳皆虚等各种情况的应对之策。

结尾是黄帝与雷公的对话,探讨了如何根据人的不同才能来传授相应的医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比如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等,并强调了“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的观点。

2. 主题:

主要围绕针刺的理论、方法、应用以及人才的任用和培养展开。强调了针刺治疗要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操作,同时也注重根据人的不同才能来合理地传授和运用医术。

3. 情节:

情节发展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的对话推进。黄帝先向岐伯请教用针之理,然后在与雷公的交流中,进一步探讨了人才的任用和医术的传承问题。

在论述针刺之理时,详细描述了各种病症的表现以及相应的针刺方法,使读者对针刺治疗的具体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对于寒热不同的病症,针刺的部位和手法是不同的;对于阴阳皆虚的患者,适宜采用灸法等。

4. 指导思想: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针刺治疗要综合考虑人体的阴阳、表里、气血等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在判断病情时,要审察皮肤的寒温滑涩、膈的上下等,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症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采用泻法、补法或灸法等。

人才培养与任用的针对性:提出要根据人的不同才能来传授和任用医术,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赞《针道与人才——〈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的周易哲学解析》

《针道与人才》

灵枢素问蕴内经,针刺之理源易明。

阴阳调和身康健,气血通畅病不生。

九针在手心有法,五俞徐疾穴有灵。

上下气门皆通畅,四海之内任游行。

用针之服必有则,八正天光避邪精。

虚实得审无邪犯,得天之灵巧运针。

邪气中人形洒淅,正邪中人色微呈。

工之取气救萌芽,下工守成恐损形。

针道玄妙在得神,补泻有方调诸经。

九宫八风尽阴阳,明堂色部五脏应。

寒气上逆推而下,热气上行引而清。

视前痛者先刺之,大寒在外留而补。

针所不为灸所宜,上气不足推而升。

下气不足积而从,阴阳皆虚火自平。

厥而寒甚骨廉陷,三里可救寒过膝。

阴络所过留而止,寒入中者推而行。

经陷下者火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攻。

不知所苦两蹻下,男阴女阳良工禁。

针论至此告一段,学人精研悟其真。

诠释:

《针道与人才》

这首诗赞扬了《灵枢·官能第七十三》中所阐述的针道与人才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周易哲学思想。

诗的前两句指出《灵枢》和《素问》是中医经典着作,包含了《黄帝内经》的精髓。针道的原理可以从《易经》中找到根源,体现了中医理论与周易哲学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针道的作用,即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和气血通畅来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九针在手心有法,五俞徐疾穴有灵”强调了掌握九针的技巧和取穴的准确性,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和速度的灵活性。

“上下气门皆通畅,四海之内任游行”表示针道可以使人体的气门通畅,气血运行无阻,从而能够在四海之内自由活动,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用针之服必有则,八正天光避邪精”说明在使用针刺治疗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和规范,同时要注意观察天气和环境,避免受到邪气的侵袭。

“虚实得审无邪犯,得天之灵巧运针”强调了在针刺治疗中,要准确判断虚实病症,避免误伤正气,同时要巧妙运用针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邪气中人形洒淅,正邪中人色微呈”描述了邪气和正邪侵犯人体时的表现,邪气会使人感到恶寒,正邪则会在面色上有所显现。

“工之取气救萌芽,下工守成恐损形”将医生分为上工和下工,上工善于在疾病初期采取治疗措施,而下工则往往只注重疾病的后期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针道玄妙在得神,补泻有方调诸经”指出针道的玄妙之处在于掌握针刺的神气,通过正确的补泻方法来调节人体的经络。

“九宫八风尽阴阳,明堂色部五脏应”表示九宫八风都包含了阴阳的变化,明堂色部与五脏相应,通过观察这些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寒气上逆推而下,热气上行引而清”阐述了治疗寒气上逆和热气上行的方法,即通过推下和引清的手法来调整气血运行。

“视前痛者先刺之,大寒在外留而补”强调了对于疼痛的治疗,要先刺疼痛部位,对于大寒在体外的情况,可以采用留针和补法。

“针所不为灸所宜,上气不足推而升”指出有些病症不适合针刺,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对于上气不足的情况,可以采用推法来提升气机。

“下气不足积而从,阴阳皆虚火自平”说明了下气不足的治疗方法,即通过积聚和跟从来补充下气,对于阴阳皆虚的情况,可以通过艾灸来平衡阴阳。

“厥而寒甚骨廉陷,三里可救寒过膝”提到了在厥逆和寒甚的情况下,可以针刺足三里穴来缓解症状。

“阴络所过留而止,寒入中者推而行”表示对于阴络经过的部位,要留针以止寒,对于寒邪入中的情况,可以采用推法来驱散寒邪。

“经陷下者火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攻”说明了对于经络陷下和结络坚紧的病症,可以采用艾灸和火针的方法来治疗。

最后两句总结了针道的重要性,鼓励学者深入研究和领悟其中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的解读,展现了针道的奥秘和人才的重要性,强调了中医理论的深厚底蕴和临床应用的灵活性。同时,也表达了对针道传承和发展的期望。

(二)《针道与人才——〈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的周易哲学解析》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章节,主要论述了针刺治疗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如何根据人的才能来传授和运用医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易哲学的深刻影响,它为我们理解针刺治疗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一)针刺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在《灵枢·官能第七十三》中,黄帝向岐伯请教用针的道理,岐伯回答说:“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这就是说,针刺治疗的原理是要了解人体的形态、气血、阴阳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和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针刺治疗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诊断:在进行针刺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诊断,包括症状、体征、病史等方面的情况,以便确定治疗方案。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掌握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针刺的深度和角度要根据穴位的位置和患者的病情来确定,以避免刺伤重要的组织和器官。

4. 掌握针刺的手法:针刺的手法包括提插、捻转、刮针、弹针等,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穴位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手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注意针刺的时间和频率:针刺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以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二)针刺治疗的应用

在《灵枢·官能第七十三》中,还详细论述了针刺治疗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寒热、虚实、上下、内外等方面的疾病。例如,对于发热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刺大椎、曲池等穴位来清热解表;对于虚寒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刺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来温阳散寒;对于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刺合谷、太冲等穴位来止痛。

此外,《灵枢·官能第七十三》还强调了针刺治疗的综合应用,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采用多种针刺方法和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虚实夹杂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内外兼病的患者,可以采用针刺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

(三)人才培养与任用

在《灵枢·官能第七十三》中,黄帝还与雷公讨论了人才培养与任用的问题。黄帝认为,只有找到合适的人才,才能传授给他真正的医术,否则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在人才培养与任用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人才:要选择那些有天赋、有兴趣、有品德的人来学习医术,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医术的精髓。

2. 培养全面的人才:医术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技能和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医生。

3. 根据人才的特点进行任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任用,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周易哲学的影响

在《灵枢·官能第七十三》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易哲学的深刻影响。周易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阴阳、变化、和谐等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元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针刺治疗中,周易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观念:周易哲学强调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针刺治疗中,医生要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人体的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

2. 阴阳平衡:周易哲学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了动态平衡的状态。在针刺治疗中,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变化发展:周易哲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针刺治疗中,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和谐统一:周易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动态平衡的状态。在针刺治疗中,医生要注重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五)结论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章节,它系统地论述了针刺治疗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人才培养与任用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易哲学的深刻影响,它为我们理解针刺治疗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对《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针刺治疗技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从几个方面用周易哲学对《灵枢·官能第七十三》进行深度解析:

1. 阴阳平衡:周易哲学强调阴阳的平衡和相互转化。在针刺治疗中,也需要注意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例如,对于阴虚阳亢的病症,可以采用滋阴降火的针法;对于阳虚阴盛的病症,可以采用温阳散寒的针法。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变化与发展:周易哲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针刺治疗中,也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较轻的针法;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较重的针法。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发展趋势,预测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3. 整体观念:周易哲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针刺治疗中,也需要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病情,而不仅仅是针对局部的病症进行治疗。例如,对于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如感冒、发热等,可以通过针刺一些特定的穴位来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 刚柔相济:周易哲学认为刚柔相济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针刺治疗中,也需要注意刚柔相济的原则。例如,在针刺时,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深度,既不能过于刚猛,也不能过于柔弱。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法和穴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 中和为美:周易哲学追求中和的境界,认为中和是一种最美的状态。在针刺治疗中,也需要追求中和的效果。例如,在针刺时,需要注意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使其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既不过盛也不过衰。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6. 象数思维:周易哲学中的象数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针刺治疗中,也可以运用象数思维来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法。例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可以选择一些与病情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如感冒可以选择风池、风门等穴位;发热可以选择大椎、曲池等穴位。同时,也可以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选择一些相生相克的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之,周易哲学为我们理解和应用针刺治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通过运用周易哲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针刺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提高针刺治疗的效果。

三、用不同词牌名来赞美《针道与人才——〈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的周易哲学解析》:

《沁园春·针道英才》

针道精微,灵枢奥秘,易理昭彰。探九宫八风,阴阳变幻;明堂色部,五脏呈祥。补泻有方,神针妙术,气血调和百病防。人才聚,悟内经真谛,神采飞扬。

九针舞动灵光,引上下气门皆通畅。叹邪气中人,形色微显;工之取气,救患于芒。寒热气逆,推引有方,厥冷膝寒三里匡。传承久,看针坛俊秀,再谱华章。

《菩萨蛮·针道哲思》

针行脉络玄机蕴,人才卓异明经训。易理透灵枢,阴阳辨细微。

九针通妙道,补泻神工巧。哲思启心扉,传承耀日辉。

《清平乐·针道悟真》

针道探秘,易解内经意。气血周流身康济,人才妙术无比。

明堂色部通玄,九宫八风相连。悟得真元所在,传承千古绵延。

诠释:

《沁园春·针道英才》

这首词以“针道”为主题,赞美了针道的精妙和《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针道精微,灵枢奥秘,易理昭彰”,开篇即强调了针道的微妙和《灵枢》的神秘,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易理的明显。

“探九宫八风,阴阳变幻;明堂色部,五脏呈祥”,描述了通过探索九宫八风、阴阳变化以及明堂色部等方面,可以了解人体五脏的健康状况。“补泻有方,神针妙术,气血调和百病防”,表达了针道的补泻方法得当,神针妙术能够调和气血,预防百病。

“人才聚,悟内经真谛,神采飞扬”,指出人才的聚集和对《黄帝内经》真谛的领悟,使人们神采奕奕。“九针舞动灵光,引上下气门皆通畅”,描述了九针的舞动如灵光闪现,能够引导上下气门通畅。

“叹邪气中人,形色微显;工之取气,救患于芒”,感慨邪气侵袭人体时,在形色上会有细微的显现;而医生通过取气,可以在疾病刚发生时就进行救治。“寒热气逆,推引有方,厥冷膝寒三里匡”,说明了对于寒热气逆等病症,有推引的方法;对于厥冷膝寒等症状,可以通过针刺足三里来匡正。

“传承久,看针坛俊秀,再谱华章”,强调了针道的传承历史悠久,期待针坛的俊秀之才能够再谱华章。

《菩萨蛮·针道哲思》

这首词着重表达了针道中的哲学思考和人才的重要性。“针行脉络玄机蕴”,描述了针在脉络中运行所蕴含的玄机。“人才卓异明经训”,强调了人才的卓越能够明白经典的教诲。

“易理透灵枢,阴阳辨细微”,表示通过《易经》的道理可以透彻理解《灵枢》,能够辨别阴阳的细微之处。“九针通妙道,补泻神工巧”,说明了九针能够通达奇妙的针道,补泻手法精妙。

“哲思启心扉,传承耀日辉”,表达了哲学思考能够开启心灵之门,使传承闪耀着光辉。

《清平乐·针道悟真》

这首词描绘了对针道的领悟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针道探秘,易解内经意”,表示探索针道,易于理解《黄帝内经》的旨意。“气血周流身康济,人才妙术无比”,描述了气血周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人才的妙术无可比拟。

“明堂色部通玄,九宫八风相连”,指出明堂色部与九宫八风相互贯通,蕴含着玄妙的道理。“悟得真元所在,传承千古绵延”,表达了领悟到真元的所在,使传承能够千古延续。

这三首词通过不同的词牌形式,从不同角度赞美了《针道与人才——〈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的周易哲学解析》,强调了针道的精妙、哲学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它们以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针道的敬仰和对相关知识的追求。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