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征得了赵令寒的同意,就意气风发的回到了陕西军的大营。
“李过,我要上前线去打仗了,明天早上就出发!”
李过听李自成说他要去打仗了,吓了一跳,“叔!谁允许你去打仗的?你老人家都三百年没打过仗了,能行?”
李自成挥舞了一下胳膊,握了一下拳头,显示了一下他那为数不多的肌肉。
“你叔我现在是老当益壮!”
李过挑了一下眉毛,笑了,他叔现在可能显摆了。
“叔,别说我没提醒你哈,你要是去打仗,出了点事情,你的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和五个媳妇儿,可没人管哈!”
李自成哈哈大笑,他的这个大侄子是真会说话,净挑自己心痒痒的地方说。
李自成现在有钱!皇帝陛下每年都格外给他个十万、二十万两银子,让他随便花。
李自成还有地位,大汉国唯一的外姓王爷,米脂郡王。
李自成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儿子。他能不努力嘛!他这些年在西安待着,净在这方面努力了。
王妃、侧妃、偏妃的名额他都用上了,五个!
五个媳妇儿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
李自成拍拍李过的肩膀,“放心吧!你叔我不是去打仗的,我是去看看热闹。顺便安慰一下你儿子。
我听说来亨这个小子,打仗打得上火了,我去瞅瞅。”
李自成这么说,李过就放心了。
现在倭国战场是一边倒的形势,大汉国的军队压着倭国的军队打。
李自成只要不跟着去打冲锋,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叔,你把你的侍卫都带上,我再给你一个标营。”
“行!”
李自成不拒绝,他现在对自己的小命很重视,毕竟他还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和五个嗷嗷待哺的媳妇儿。
第二天早上,李自成就带着他的五百名侍卫和一个陕西标营出发了。
赵令寒派了一个小队的亲卫,拿着大将军手令,一直把李自成送到了李来亨的中军大营。
李来亨见到了李自成,吓得卧槽一下。
李来亨知道皇帝陛下今年抽调了陕西的兵马,也知道是他爹带兵来的。
但是,谁也没告诉他说李自成也来了。
“叔爷!你老人家怎么出现在这里了?我这里是战场啊!打仗多危险你知道嘛!”
去你娘的那个蛋吧!
李自成都乐了,“你小子傻啊!你叔爷我是干什么的!”
哎呀,关心则乱,李来亨一激动就忘了他叔爷是造反的流寇头子了。
闯王啊,多么牛逼的称号!
“叔爷,你坐,先喝茶水歇歇气。你老人家好好休息几天,再到前面去看热闹。”
李自成从九州岛跨海过来,四天走了三百多里地。确实是有些劳累。
但是,他这样的人有一股劲儿,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
在西安城里面待着的李自成,就是一个富贵王爷。
娶媳妇儿、纳小妾,左拥右抱,生儿育女。
到了战场上,李自成就成了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李闯王。
听着前方传来的轰隆隆的火炮声,李自成进入了战争模式。他面色沉静,一脸的坚毅之色。
曾经的王者气息显露出来了。
李自成挥了一下手:“不必休息,我现在就到阵前去看看。”
那就去吧。李来亨一句话都不敢多说。这个时候的李自成是不可以劝阻的。
谁敢吭声说不让他去,揍一顿是轻的。
李来亨紧随着李自成出了大帐。
侍卫们牵过来战马,李自成纵身一跃就上了战马。
别看李自成岁数大了,还长胖了,但是,十几年戎马生涯的底子还在。
“驾!”
李自成催马扬鞭,奔着前阵去了。
“驾!”
“驾!”
李来亨和侍卫们赶紧打马前冲,李自成上阵前观阵可以,但是,跑前头了可不行。
李来亨的进攻战,已经打了十几天了,军队前移了一百多里地。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三支军队,平均每天推进十里地,其实这个速度不算慢。
一天推进十里地,十天就推进一百里地。一百天就推进一千里地。
倭国才多宽呐!哪来的一千里地?五百里地宽都没有。
两个月打到江户城还不行吗?当然要是能再快点就更好了。
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他们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他们才着急上火,他们恨不得一天就把倭国推平。
其实没必要。
赵子涵和郑满秋,还有郑锦同就不着急。
大汉国的三支水师,东海水师、南洋水师和辽东水师,近千艘战船停泊在江户湾外海的海面上。
“今天轮到我了哈!”
江户湾不太大,海湾呈狭长状态。
大汉国的三支水师同时进入江户湾,摆不开战场。
只能是三支水师轮流进入江户湾作战。
今天轮到了赵子涵的辽东水师。
“前进!”
赵子涵站在船头,令旗前指。
辽东水师的三百艘火轮船,“突、突、突”冒着黑烟又来了。
站在远处山头上的德川吉安都要愁死了。
大汉国的水师天天这么干。
白天来轰炸一天,把倭国士兵刚刚修好的工事给炸毁了,晚上就从江户湾里面撤走了。
倭国士兵连夜抢修工事,然后,第二天他们就又来了。
狂轰乱炸一天,就走了,然后又来了,如此循环往复。
倭国士兵疲于应付,消耗和伤亡都很大。
可是,如果倭国士兵们不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大汉国的水师陆战队,很可能就会开始登陆作战。
一旦大汉国的军队在码头上有了立足之地,后续的军队就会陆续登陆。
江户城不同于那些内陆蕃城,江户城就在海边四十里地之处。
大汉国的军队登陆以后,直接面对的就是江户城!
德川吉安赌不起。
大汉国的水师要的就是他赌不起,攻其必救。
经过半个多月的持续炮轰。
德川吉安冬天时候准备的那些防守物资,已经快要消耗到了极限。
躲在工事里面的倭国士兵,被炸死了一批又一批。
现在已经没有那个蕃城的军队,愿意躲到那些工事里面白白送死了。
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连打的过程都没有,就躲在那里等着被炸死,谁能心甘情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