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岁在乙酉、时维新政,万物伊始、乾坤更新,承天道、顺人心,御万邦而抚天下…………!”

小李子念完新年祝词,文武百官和勋贵们,就躬身行礼。

这个礼仪的环节就结束了。

小李子宣布:“礼毕!”。

文武百官和勋贵们开始入席。

三品以上的官员和勋贵,在谨身殿的正殿里面。

四品到九品的官员们则是在谨身殿东西两侧的,配殿里面赐宴。

那些排名靠后的官员们大概连赵令武长什么样都没看见。

御赐的宴席是有规定的。三品以上的官员,是上等的席面。

东配殿里面,四品到六品的官员,是中等的席面。

西侧配殿里面的七、八、九品官员,是下等的席面。

实际上,上、中、下等的席面,相差不大。

上等和中等差两道菜,中等和下等差两道菜。

一共二十多道菜,相差两道菜,真的不算差,只不过就是为了彰显一下地位的高低而已。

官员们入席就坐,宫女们如同穿花拂柳一般,端着托盘,在各个席位之间穿梭。

托盘上面放的是一壶茶水和一个小茶盅,还有五个小盘子,盘子里面是茶食,茶食就是小点心。

茶壶里面的茶叶是今年的新茶,小盘子里面的点心,都是新烘焙出来的,热乎、绵软。

量不大,点心也小,每个盘子里面只有两块。

那些在外面被冻抽抽了的大臣们,在大殿里面的壁炉和地龙的熏陶下,已经暖和过来了。

滚热的茶水下肚,浑身上下的寒气,都在往外冒,身上舒服了许多。

小小的点心,一样来一块,就着滚热的茶水,滋味相当的好。

一样来一块就行了,另外的一块,留着明年再来吃。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赵令武坐在御座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楚。

吃得文质彬彬的,还知道留一块的,都是文臣和原来在京的武官。

吃的热情似火的,都是第一次来参加御宴的外地来京的武将。

他们不知道有这样的讲究,是讲究,不是规矩。

他们的饭量大,而且觉得皇上赏赐的御宴,不吃光了是为不敬。

再说,他们很可能是、昨天一天都没吃饭。就在等着这一顿呢!

赵令武看见了李过和刘芳亮,还看见了黄得功和刘泽清,没有看见高杰。

赵令武还看见了他从山东老家带来的,那些小伙子们,他们也是真吃。

茶点过后,新年酒宴就正式开始了。

宫女们给每个桌子上面,放了一个小酒壶和一个小酒杯。

然后是五种果子,这个果子就是水果。

寒冬腊月的,新鲜的瓜果很难得,特别是南方运来的枇杷和香蕉。

一个小太监唱道:“总督天下赐酒!群臣谢恩!”

赵令武举起酒杯,冲着大臣们微微的摇晃一下。

大臣们把自己的酒杯倒满了,举起来,“贺总督天下!万岁!”

然后一饮而尽,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往外面洒酒,因为旁边有纠察风纪的御史,在看着你。

第一壶酒,是米酒,这是从南京带来的规矩。

因为大明朝的第一次新年赐宴,是朱元璋在南京的紫禁城举行的。朱元璋喜欢喝米酒。

小太监唱道:“饮胜!落座!”

这个时候大家可以自己吃自己的。吃个小枇杷,再扒一个大香蕉。

酒宴继续进行,

宫女们再次来袭,这次上的是五种烧胙,和一壶烧酒。

小太监又重复一遍,大家伙也重复一遍。

再然后就是风鸡、双棒子骨、大银锭、大油饼。

以及各色下酒菜,有名有姓的淮扬名菜,色香味俱全。大明朝的御宴,主打的就是淮扬菜。

接下来还有汤和大馒头,以及马、牛、羊胙肉饭。

一共上五次菜和五壶酒。

小太监重复五次,大家伙也重复五次。

赵令武重复了五次,就不跟他们玩儿了,走了。

他在高台上面坐着,瞅着下面,下面的人根本就不敢随便的吃和。

赵令武一走,酒宴的气氛就上来了。

鱼找鱼、虾找虾,大家都和自己的相好的,凑到一起,喝酒聊天。

他们以前不是这样的,他们以前都是留着肚子,回家吃团圆饭。

这次是因为有大事要发生,过完年,总督天下就要登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不会错的。

那么谁去谁留?谁的官职会被免掉?谁的爵位会被夺?

这个时候大家都喝酒了,总会听到一点小道消息,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听一听,心里能好受点。

纠察风纪的御史,这个时候也不说话了,说也没用,搞不好还会挨顿揍。

拿着小本子,记事就行了,过完年等着处分吧!

赵令武从酒席上撤下来,就回到了他日常办公的后殿。

在他的桌案上面已经攒了不少的奏折了。

这些奏折都是经过通政司以后,由通政司的官员们和议之后,筛选出来的,是需要他亲自批阅的。

赵令武一个一个的打开,看了一遍。

这些是各地官员送上来的,去年的经济状况报告,和粮食的产量、赋税收入的详细数字。

赵令武提笔写上:阅!

这个是某地今冬明春,需要兴修的水利项目,需要银子若干。

赵令武提笔写上:准了!

这个是河道总督,请求维护河道所需要的费用,这是一笔大钱。

赵令武:准了!

这些是今年冬天,北方各地的雪灾报告,请求朝廷拨款救济。

赵令武:准了!准了!准了!都准了。

其实,能送到赵令武这里的,基本都是要银子的,而且还都是大数目。

小数目,户部就可以决定是给还是不给。

一个国家的运转,靠的就是银子。

赵令武批准的这些奏折,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多万两银子。

这要是交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就头疼了。

因为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才两千万两左右。

而大明朝的财政支出,是个无底洞。

老朱家的那些王爷和龙子龙孙们,每年的俸禄银子,就占了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剩下的银子,还要给各地的官员们发俸禄。

再剩下的,才轮到天下的老百姓。

就剩那么点银子,崇祯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周转开。

他有时候,面子还矮,想给南方增加点赋税,被南方的官员和东林党的那些人一嘲讽,就不加了,就转移到北方了,后果就是北方乱了,大明朝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