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王凌在明末 > 第112章 鱼鳞图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的一顷田便是一百亩,主薄说鲁王在滋阳的田地大概两千顷便是20万亩,在我们后世一个自然村的耕地在两千亩左右,也就是说鲁王在滋阳县占了大约一百个自然村的耕地。

滋阳是个大县,村庄大概二百个,而明朝的小县,村庄不过一百来个。

所以,鲁王光在滋阳的田地便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全部耕地了。

明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规定给藩王及皇亲国戚的赐田是由地方官府代为管理的。

地方官府在收到这些田的田赋后将其约一成拨给藩王及皇亲国戚来顶朝廷给他们的俸禄。

无疑,这个政策是合理的。但经过二百七十年的发展,这制度早已名存实亡,现在几乎演变为藩王自己管理,给朝廷上交,那要看我藩王高兴不高兴。

太祖制定的经,被其子孙念歪了,越念越歪,向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主薄李延梁和几个衙役将黄册种鱼鳞图册抱来,放了满满一书案。

这里再介绍一下黄册和鱼鳞图册:

黄册,又称赋役黄册或明代黄册,是明朝政府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精心制定的户口版籍,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户口本。这一制度始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户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对明朝的社会经济管理和国家赋役征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记录了每户的乡贯(籍贯)、姓名、年龄、丁口(人口数量)、田宅、资产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用于核实户口,更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的重要依据。黄册还根据从事的职业,将户籍划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其中民籍包括一般应役的民户以及儒、医、阴阳等特殊户;军籍则包括供应军役的军户以及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匠籍则登记手工业户,负责向政府承应工匠差役及厨役、裁缝、马、船等相关工作。此外,还有灶籍,专门登记制盐户。

黄册的编造程序相当严谨。首先,政府会将户帖发给各户,每年填报一次。然后,地方官会核实各户丁口、田宅及资产等的变动情况,并将这些逐年累计的材料作为10年大造黄册的依据。黄册共造4份,分别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由于送交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因此得名“黄册”或“户口黄册”。

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类似于后世的土地证。它因所绘地形排列状若鱼鳞而得名。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打击地主富豪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徭役的现象,着手进行土地赋役制度改革。他命人全面清理、丈量土地,并编制鱼鳞图册,以此作为征收赋税和管理土地的依据。

鱼鳞图册的编制方法十分严谨。首先,按照行政级别逐级划分区域,从里(村)到都(乡)、县、府、布政使司(省),最后汇总到户部。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对每块土地进行丈量,并详细记录其面积、四至(即东、南、西、北四面的边界)、地形、土质等信息。同时,还会绘制每块土地的形状图,并标注相应的编号和业主姓名。

鱼鳞图册的内容主要包括总图和分图两种。分图以里为单位,详细记录该里内各块土地的信息;总图则是由多个分图汇总而成,反映整个县或更大范围内的土地分布情况。这些图册不仅详细记录了土地的实际情况,还为政府征税派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王丽经过贾开宗等人对其的恶补,对黄册、鱼鳞图册还是了解的,他知道要想知道一个县的土地情况,一看鱼鳞图册便一清二楚,所以王丽让主薄李延梁将图册抱过来。

大明王朝到了崇祯时代,已历经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朱元璋绞尽脑汁建立的明朝大数据系统经过二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已被他的子孙们弄的面目全非。

王丽将黄册拿来,见成册时间为崇祯十二年,人丁数量为二万一千户共计九万八千余丁。

王丽现在最关心的是鲁王的占地数额,所以又拿出鱼鳞图册,让宣教人员和主薄李延梁、师爷陈策谋、典史赵守正等人一起汇总。

搞了几个时辰,直到天黑了下来才弄出了一个数目,按图册登记的,鲁王府占地只有四百顷,也就是四万亩,这正和朝廷赏赐的田亩吻合。

王丽朝李延梁笑道:“李主薄,这和你说的二千顷出入不小啊!”

李延梁满头是汗,支吾道:“以图册数为准,我刚才所言乃随口一说。”

王丽道:“到底哪个数是真的,看来你也心中无数,你这个主薄当的可是糊涂啊!”

不光李延梁汗颜,包括县丞徐日章在内所有滋阳原官吏差役,都不觉汗颜。

这个年代,哪里有清楚的官员啊?全他妈是糊里糊涂做官,清清楚楚捞钱。

王丽道:“看来这鱼鳞图册也靠不住啊!不过,这也不要紧,地在那里长着,谁又能将田地搬走?明日我带领大家按图册所标一块一块查,先查鲁王府的,今天就到这里,大家散了吧。”

众人如释重负,不知怎的?明明这个知县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却让这些满腹经纶,无比世故的大老爷们压抑万分。

县衙里的消息很快便传到鲁王府,原来鲁王在县衙也是有自己的眼线的。

这个眼线却是捕头张雷,捕头便是缉捕盗贼等违法犯罪者的头目,手下往往有几十甚至上百的捕快,可谓是一县最大的军事力量,也是知县能亲自动用的军事力量。

捕头,这要在后世妥妥的某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长啊!那可是光宗耀祖的职位呀,那可是一县之风云人物啊!

不过,在明代,捕头却不是什么光宗耀祖的职位,当个捕头也没有什么可夸口的。

这都是因为太祖朱元璋,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