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显示,在周某平失踪当天上午10点47分,她出现在银行的柜台前。
画面中的她穿着一件简约的白色上衣,黑色的长发随意地披在肩上,脸上的妆容淡雅,神情镇定自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张或被胁迫的样子。
她有条不紊地办理着取款手续,动作流畅而自然。
很快,她从自己的账户中取走了整整15万现金。
看着这一幕,办案人员的心中充满了疑惑。
其中一位年轻的警员忍不住开口说道:“如果只是出远门的话,带上银行卡进行刷卡消费既方便又安全,何必大费周章地取这么多现金在身上呢?
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
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警员微微皱着眉头,目光深邃地盯着屏幕,缓缓说道:“是啊,而且她的神情如此镇定,说明取款的行为是她自己的意愿,并非被迫。
那她取这笔钱到底要做什么呢?
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阵沉默,大家都在思考着这其中的缘由。
15万现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周某平的这一行为背后肯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也许,这15万现金与她的失踪有着直接的关联,又或许,这只是一个更大谜团中的一部分。
但无论如何,这一发现都为案件的调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办案人员决定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深入调查,誓要揭开周某平失踪背后的真相。
他们重新梳理了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制定了下一步的调查计划,准备从周某平的社会关系和近期活动入手,寻找更多的蛛丝马迹。
每一个办案人员都深知,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挑战,但他们也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答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办案人员深知,要解开周某平失踪之谜,确认她是否真的前往北京是关键一环。
于是,他们怀着一丝希望与忐忑,风风火火地奔赴通化市火车站。
彼时正值春日,火车站里人来人往,嘈杂的人声与火车的轰鸣交织在一起,一片繁忙景象。
踏入火车站,办案人员便开始四处寻找工作人员询问情况。
他们心里清楚,2003年车票还未实行实名制,火车站的监控设施也不尽如人意,想要获取确切线索,难度极大,每一步都如同在迷雾中摸索。
然而,即便困难重重,他们也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信息来源。
幸运的是,在询问了多位工作人员后,一位身形微胖、面容和善的中年工作人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略作回忆后说道:“我记得,22号那天,有个叫周某平的女士来买火车票,她是通过熟人找我帮忙买的。
当时我还特意多留意了一下,她买的不是一张去北京的票,而是两张。”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办案人员心中激起千层浪。
原本就复杂的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另一个关键问题随之而来:
另一张票是给谁的?
周某平是不是和另一个人一同前往北京了?
这个神秘的同行者与周某平的失踪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无数的疑问在办案人员脑海中盘旋。
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不敢有片刻耽搁,立即决定从周某平的通话记录中寻找蛛丝马迹。
经过一番努力,成功调出了周某平的通话清单。
仔细查看后发现,在从通化市到北京的那段时间里,周某平的手机向外拨打过三个电话。
这意味着,她的手机在失踪后并没有立即停用,而是在行程中还保持着一定的通讯活动。
看着手中的通话清单,办案人员们陷入了沉思。
这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
电话那头的人又是否知晓周某平的下落?
其中一位年轻的办案人员紧锁眉头,开口道:“这三个电话,说不定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只要找到接电话的人,或许就能弄清楚周某平的去向。”
其他办案人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他们深知,每一个线索都来之不易,必须紧紧抓住,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直到揭开案件的真相,让失踪的周某平早日“归来”。
办案人员怀揣着满心期待,迅速对周某平失踪期间拨打出的三个电话号码展开调查。
他们深知,这三个号码或许是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每一次电话沟通都承载着找出真相的希望。
首先联系的是北京的一家商场。
电话接通后,办案人员表明身份与来意,听筒里传来商场工作人员忙碌的声音,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嘈杂人声。
当办案人员询问是否记得接到过周某平的电话时,对方稍作停顿,随后无奈地回复:“实在不好意思,我们每天接听的电话太多了,各种各样的咨询和业务往来,实在记不清有没有接过您说的这个人的电话了。”
办案人员虽感失望,但还是礼貌地表示感谢,挂断电话后,迅速记录下相关情况。
紧接着,他们又拨通了北京一家宾馆的电话。
同样表明身份后,向对方描述周某平打电话的大致时间范围,试图唤起工作人员的记忆。
然而,宾馆工作人员的回答如出一辙:“每天要接听大量客人的预订、咨询电话,实在想不起来有没有这样一位女士打来过电话。”
办案人员强压下心中的失落,再次礼貌致谢,继续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个号码。
最后一个号码显示归属地为辽宁丹东的一家公司。
电话拨通,对方得知是警方调查案件,态度十分配合。
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清晰地回忆道:“当时确实是一个男人用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我们接起来后,他没说什么话,可电话里能清楚地听到火车的轰隆声。
因为这事儿有点奇怪,所以我印象还挺深的。”
办案人员精神为之一振,详细询问了当时接电话的具体时间、男人的声音特点等细节。
工作人员尽力回忆,补充道:“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但也没说什么特别的,就沉默了一小会儿,然后就挂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