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人员立刻想到之前在死者电脑上发现的那些暧昧留言,看来源头正是这个李某兵。
同事继续补充道:“沈某对李某兵的追求一直很抵触,明确拒绝过他很多次,可李某兵就是不放手。
而且啊,自从沈某出了事之后,李某兵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情绪变得异常暴躁易怒。
在公司里,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大发雷霆,摔东西、骂人,大家都不敢轻易招惹他。”
另一位同事也忍不住插话:“有一次,我只是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冲我大吼大叫,那眼神就像要吃人一样,太吓人了。
以前他虽然执着于追求沈某,但起码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整个人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点就着。”
办案人员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脑海中不断思考着李某兵行为背后的深意。
这个在沈某生前疯狂追求她,在其死后又性情大变的男人,他的异常表现仅仅是因为感情受挫吗?
还是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原因,与这起离奇的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李某兵的种种行为,让案件的走向愈发扑朔迷离,也让办案人员更加坚定了深入调查他的决心,势必要揭开这层层迷雾背后的真相 。
办案人员的脑海中如闪电般划过一个大胆的推测:
李某兵会不会因为嫉妒和怨恨,滋生出强烈的报复心理,从而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
比如,他或许用皮管将楼下热水器出风口的一氧化碳引入死者家中,致使李某和沈某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中毒身亡。
这个推测乍一听,逻辑似乎十分合理,完美地契合了李某兵因求爱不得可能产生的极端情绪。
于是,警方迅速展开行动,一方面对李某兵的行踪轨迹展开地毯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另一方面,直接对李某兵进行了严肃的询问。
询问室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李某兵坐在审讯椅上,神色紧张,眼神闪躲。
办案人员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他,抛出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
李某兵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声音颤抖地为自己辩解,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李某兵在案发时有着确凿的不在场证明,他根本没有机会实施作案。
最终,警方无奈地排除了他的作案嫌疑,案件再次陷入了僵局,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让人看不到一丝曙光。
然而,办案人员骨子里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儿被彻底激发出来,他们绝不轻易言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继续详细调查死者的社会和工作关系。
死者的合租同事刘某霞,就像一颗始终闪烁着疑点光芒的星星,始终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据了解,沈某刚进公司时,初来乍到,对业务还不太熟悉,刘某霞曾对她照顾有加。
那时候,两人一同上下班,一起在公司食堂吃饭,休息时间也常常凑在一起聊天,亲如姐妹,甚至还一起合租了现在出事的这套房子。
然而,职场如战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沈某凭借自己的聪明能干,业绩一路飙升,很快就超过了刘某霞。
这本是职场中再正常不过的竞争,但刘某霞的心态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出事前一个月,矛盾终于彻底爆发。
刘某霞突然提出让沈某搬出去,沈某对此感到十分震惊和不解,两人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邻居们曾听到屋内传来她们激烈的争吵声,沈某委屈地质问刘某霞为什么突然这样做,刘某霞则言辞激烈地指责沈某只顾自己发展,不顾及姐妹情分。
从那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原本亲密无间的合租室友,几乎变成了陌生人。
这些细节,让刘某霞的嫌疑陡然增大,办案人员决定对她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试图从她身上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
案发之后,刘某霞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社交软件上也没有任何回复,警方动用了各种手段四处寻找她的踪迹,却一无所获。
这种失联的状态让她的嫌疑陡然增大,在办案人员眼中,她的消失绝非偶然,极有可能与这起离奇的命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一次拨打刘某霞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冰冷提示音都仿佛在给案件蒙上一层更厚重的迷雾,让整个调查陷入一种令人窒息的僵局。
警方一边紧锣密鼓地排查她可能出现的地点,一边不断深挖她与死者之间更多的关联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试图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揪出真相的尾巴。
就在警方几乎将金华城翻了个遍的时候,刘某霞却毫无征兆地自己回了家。
这一戏剧性的转折让办案人员既感到意外,又立刻警觉起来。
几乎在她踏入家门的同一时间,早已部署好的警方迅速行动,将她控制住。
办案人员没有给她丝毫喘息的机会,立即提取她的脚印和指纹进行比对。
实验室里,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一根火柴,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眼睛死死地盯着仪器屏幕。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
终于,比对结果出来了,那一瞬间,整个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惊氛围。
现场的脚印以及液化气罐上的另一组指纹,千真万确正是刘某霞的!
这一结果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让她的作案嫌疑呈几何倍数升高。
原本就疑点重重的案件,此刻似乎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所有的线索都开始朝着刘某霞汇聚,警方知道,他们距离揭开这起命案背后的真相,或许只有一步之遥了,但这最后一步,也必定充满了艰难险阻和未知变数 。
警方在掌握了刘某霞的指纹和脚印与案发现场高度吻合这一关键证据后,对整个案件的经过进行了合理推测。
他们认为,刘某霞极有可能是因为工作上与沈某产生的激烈竞争和日益积累的矛盾,心怀怨恨,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