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追踪编织袋的流转路径,警方马不停蹄地找到了中和场的经销商。
经销商在警方的询问下,努力回忆着相关细节。
他皱着眉头,思索了许久,终于缓缓说道:“这个编织袋啊,我记得几年前卖给了一个养鸡场的老板。
当时他一次性买了不少,说是养鸡要用。”
得到这条线索后,警方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追查。
经过一番周折,警方找到了那位养鸡场老板。
养鸡场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鸡群的嘈杂声此起彼伏。
老板面对警方的询问,显得有些紧张。
他挠了挠头,说道:“那些编织袋啊,我后来卖给了一个做米糠生意的女人。
她经常来我这儿收鸡粪,说编织袋能用来装米糠,方便运输。
我记得她姓张,就住在黄水镇。”
至此,这条线索逐渐指向了黄水镇的张姓女子,她与案件的关联似乎越来越紧密,警方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期望能揭开凶手的真面目。
警方怀揣着满心的期待,顺着这条来之不易的线索,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张女士的家门口。
那是一座略显陈旧的小院,院墙的墙皮有些剥落,门口的几株杂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周围的邻居们投来好奇又略带警惕的目光,窃窃私语着,似乎也在猜测警方的来意。
警方礼貌地敲开了张女士家的门,向她表明身份和来意。
在与张女士的交谈中,他们不动声色地获取着各种信息。
经过一番打听,一个关键人物浮出水面——张女士有个儿子叫张斌,32岁,一直独自生活。
这个张斌的过往经历引起了警方的高度警觉,原来他曾因盗窃被判处八年监禁,去年九月才刚刚刑满释放。
而此时,张斌已经离开了这里。
从他突然离开的行为,以及案件发生的种种迹象综合来看,张斌有着重大的犯罪嫌疑。
他的经历、行踪的突然变动,都与案件的诸多疑点不谋而合,让警方越发觉得他与这两起恶性案件脱不了干系。
面对警方的询问,张斌的母亲神色有些慌张,她言辞闪烁地表示,张斌去了攀枝花煤矿工作。
但攀枝花距离黄水镇数百英里,路途遥远,仅凭张母的这一面之词,警方实在无法确定其真假。
张斌究竟是真的去了攀枝花,还是中途改变路线,逃窜到了其他地方躲避追查呢?
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为了找到真正的凶手,揭开案件的真相,警方迅速做出决策,派出3名经验丰富的警察前往攀枝花。
这三名警察都是警队里的精英,他们在以往的案件侦破中屡立战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办案经验。
到达攀枝花后,他们在当地警方的全力配合下,迅速展开对张斌活动轨迹的调查。
他们走访了攀枝花的各个煤矿,向煤矿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打听张斌的消息;
查阅了当地的住宿登记信息,希望能找到张斌的落脚点;
还调阅了交通枢纽的监控录像,试图捕捉到他的身影。然而,张斌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他的丝毫下落。
每一条线索在深入调查后都石沉大海,每一次的希望都化作失望。
但警方并没有气馁,他们深知这是一场与凶手的较量,必须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
在攀枝花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决心要将张斌从黑暗中揪出来,让受害者沉冤得雪 。
在双流县黄水镇,办案民警们正被巨大的焦虑所笼罩。
案件已经持续了太久,受害者的家属每日以泪洗面,村民们也依然生活在恐惧之中,可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将凶手绳之以法。
办公室里,文件堆积如山,墙上的案件进度表上,密密麻麻的线索好似一团乱麻,毫无头绪。
每一位民警都熬红了双眼,满心的不甘与无奈,却依旧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此时,远在攀枝花的公安局,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报案人语速飞快,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激动:“警察同志,我们村民刚刚集体抓住了一个小偷!
这人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像好人,没想到竟然是张斌!”
攀枝花警方迅速将这一消息传达给双流警方,得知这个消息的双流警方,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被点燃,兴奋与紧张交织,立即着手安排将张斌带回双流。
张斌被押解回双流后,审讯室里,一场激烈的交锋就此展开。
张斌坐在审讯椅上,眼神闪躲,目光游离不定,不敢与警察对视。
当警察抛出关键问题时,他的身体微微颤抖,却仍强装镇定,百般抵赖:“我没杀人!
你们别冤枉好人!”
他的声音刻意拔高,试图用强硬的态度掩盖内心的慌张,还嚣张地叫嚣着:“你们说我杀人,证据呢?
拿不出来,我绝对不会认罪!”
面对张斌的顽固抵抗,警方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深知,眼前的这个嫌犯狡猾且凶狠,只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才能让他低头伏法。
于是,警方带着训练有素的警犬来到张斌的卧室。
卧室的门缓缓打开,一股陈旧、腐臭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忍不住皱眉。
房间里一片狼藉,衣物、杂物随意地散落在各个角落,地上满是灰尘,仿佛已经很久没有打扫过。
警犬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在房间里仔细搜寻着。
它的鼻子不停地嗅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突然,警犬在一个陈旧的橱柜前停了下来,毛发竖起,不停地狂吠。
这一异常举动立刻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他们迅速围拢过来。
两名警察小心翼翼地戴上手套,缓缓打开橱柜。
橱柜里堆满了各种杂物,就在众人仔细翻找时,一个沾满血迹的被子映入眼帘。
警方立刻将被子送往专业检测机构。
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里,整个警局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每一位参与案件的警察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就是他们苦苦追寻的关键证据。
终于,检测报告出来了,被子上的血迹与两名受害者的血液吻合。
这一铁证如山的结果,让警方为之振奋,也让张斌的心理防线开始出现了裂痕。
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张斌那看似强硬的伪装瞬间土崩瓦解,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瘫坐在审讯椅上,头深深地埋进双手之间,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着,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打湿了面前的桌面。
许久,他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恐惧,终于开口承认了自己犯下的两起令人发指的杀人案,包括奸杀和分尸的整个残忍过程。
他的声音沙哑而颤抖,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懊悔,开始交代犯罪经过:“那天晚上,我看到她独自走在路上,心里突然就冒出了一个邪恶的念头。
我悄悄地跟在她身后,趁她不注意,猛地把她拖到了旁边的菜地里。
她拼命挣扎,可根本不是我的对手,我狠狠地掐住她的脖子,直到她变得奄奄一息,然后……”
他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似乎在回忆那些不堪的画面,“然后我对她实施了强奸。
完事后,我知道她看到了我的脸,绝对不能让她活着,于是就残忍地把她杀害了。”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哽咽了,双手抱头,似乎想要逃避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而对于杨先敏的案件,他的交代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第二次也是一样,我看到她下班回家,周围没人,就起了歹心。
我把她拖进一个偏僻的地方,故技重施。
这次我更加疯狂,事后我害怕被发现,就想着把她的尸体处理掉,于是我找来了工具,把她的手脚和头都砍了下来,分别装在编织袋里,扔到了不同的地方。”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分尸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疯狂和迷茫,脸上的表情扭曲,仿佛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态,整个人都好像魔怔了一样。
犯下第一起案子后,我就知道自己回不了头了,每天都活在恐惧和绝望里,觉得自己已经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了。
看到她躺在那里,我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愤怒和恐惧,就觉得她必须死,只有这样才能掩盖我的罪行。”
至此,这起震惊当地的连环杀人案终于真相大白。
张斌的残忍行径简直令人发指,他的所作所为严重触犯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
整个社会都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和谴责,人们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能如此丧心病狂。
经过一系列的司法程序,最终,张斌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这个判决结果让受害者的家属得到了一丝慰藉,也让当地的民众松了一口气。
这起案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踏踏实实做人,遵纪守法。
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一旦触犯法律红线,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而那些在案件中付出无数努力的警察们,他们日夜奔波,不辞辛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弃任何一条线索。
他们在酷热的夏日里,顶着烈日走访调查;
在黑暗的夜晚,熬夜分析案件资料。
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专业,与狡猾的凶手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最终成功扞卫了法律的尊严,让受害者的冤屈得以昭雪。
曾经被阴霾笼罩的这片土地,终于再次迎来了正义的阳光,人们的生活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
本章节完。